截至去年底,北京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7180家

专精特新

  1月22日下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京津冀协同发展、繁荣发展首都文化、优化营商环境、“两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重点内容介绍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安排。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国斌介绍北京市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有关情况。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服务工作。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7180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795家,“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列全国各城市之首。150家专精特新企业已在境内外上市,合计市值超万亿。北京专精特新企业整体呈现“高精尖,高成长、高质量、科技创新强、独门绝技强”的“三高两强”发展特征。
 
  近年来,北京市围绕“培育、服务、提升”三个方面,全周期、立体化打造专精特新首善之都。
 
  一是构建培育体系
 
  夯实梯度发展“金字塔”。我们坚持“强增量、稳存量”,按照敞口申报、线上办理、季度评审、达标即享的原则,最大范围地吸纳优质中小企业入群归队。构筑“蓄水池”,发掘“潜力股”,培养“尖子生”,建立滚动发展、靶向培育机制,不断完善“金字塔型”梯度培育格局。相比2021年末,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5374家,增长了近3倍(297%);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新增538家,增长了超2倍(209%)。
 
  二是优化服务体系
 
  打造营商环境“模范城”。我们坚持“强服务、创品牌”,出台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十大强企行动激发专精特新企业活力等一揽子专属政策,围绕创新、融资、上市、人才等方面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成长。同时,构建“市-区-示范平台基地-专精特新服务站”四级服务网络,充分释放多级协同服务的倍增效应,撬动激活全社会资源,丰富专精特新惠企服务“工具箱”。线上,我们搭建政策集成服务平台,归集惠企政策2.7万条,上线2600款服务产品,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近5000家次;线下,已推进建设163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91家示范基地、30家专精特新服务站,集聚800余家专业服务商,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贴身服务。
 
  三是强化提升体系
 
  培育创新发展“排头兵”。我们坚持“强赋能、提质效”,加强与龙头企业、高校、交易所、媒体、银行等各类市场主体的联动协作,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痛点,不断完善产业、研发、资本、宣传、信贷等全要素资源保障体系,助力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步入发展“快车道”。
 
  我们推进“融通入链”行动,92家专精特新企业、28家“小巨人”企业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
 
  我们实施“挂牌倍增”行动,全国首批设立专精特新专板,助力北京中科仙络公司成为全国首家通过“绿色通道”审查机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
 
  我们开展“千亿畅融”行动,“专精特新贷”产品惠及企业超4000家,落地融资金额超1600亿元,节约融资成本超5亿元;
 
  我们启动“数智转型”行动,支持551家专精特新企业大幅度提升数字化水平,发挥示范效应,推动昌平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我们落地“品牌点亮”行动,通过北京卫视搭建“专精特新研究院”宣传平台,传递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塑造品牌形象,累计揽获全网热搜176个,全网视频播放量超6亿次,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1亿次。
 
  下一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聚焦专精特新企业融资贵、上市难、人才少等核心问题,在政策制定上下功夫,在培育发展上抓实效,在服务质效上求结果,拿出更大的力度,汇聚更多的资源,全力推动实现2024年本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超一万家,营收规模超一万亿的年度目标。

[时间:2024-01-24  来源: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