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发布16条措施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机器人

  8月16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外发布《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全力打造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根据《若干措施》,本市将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支持创新团队孵化、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并购重组和发展壮大。在提升机器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将支持企业组建联合体,通过“揭榜挂帅”聚力解决机器人产业短板问题和技术难题,并根据攻关投入予以最高3000万元的支持。

  “揭榜挂帅”聚力解决技术难题
 
  蓝色夹爪轻轻抓起茶壶盖,又稳稳地拎起茶杯,注水、泡茶、倒茶,一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这只柔软的“手”来自北京亦庄企业软体机器人公司,让人类见识到了机器人的灵活精准。
 
  “即便是草莓这样人工摘取都极易破损的水果,它都能实现抓取不破损。”软体机器人公司研发总监单雪梅介绍,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机器人可实现工业生产中近96%异形、易损物品抓取搬运,“秘密”就藏在机器人前端的柔性夹爪上,它涉及弹性体材料技术、结构设计和控制技术,技术复杂度高,目前全球仅有2家公司掌握。
 
  作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机器人产业更需要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撑。《若干措施》中的第一条便聚焦“提升机器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明确提出,本市将发布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清单,围绕机器人操作系统、高性能专用芯片和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以及人工智能、多模态大模型等相关技术,支持企业组建联合体,通过“揭榜挂帅”聚力解决机器人产业短板问题和技术难题,将根据攻关投入予以支持,最高3000万元。
 
  同时,本市也将建设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机器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由机器人骨干企业牵头,整合国内外一流创新资源,组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支持建设机器人产品中试验证平台、共享加工中心等公共平台,快速响应研制需求,为机器人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样机试制、加工工艺和高精部件生产等解决方案,并对公共平台建设单位按照不超过建设项目投资的30%予以补贴,最高3000万元。
 
  京津冀共建产业协同示范园
 
  机器人产业将在北京集聚发展。本市将加强机器人工业用地开发和供给,提升产业空间承载能力,率先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建设机器人产业基地,吸引全球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落地布局。
 
  企业落地过程中,也将享受到多方面多领域的政策支持。记者梳理发现,本市对企业购置研发、生产用地,将加快审批进度,实现“拿地即开工”;对经授权的产业园区开发企业建设的机器人标准厂房项目,按照现有政策予以固定资产投资支持;组织专业机构为机器人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孵化、投资等服务,根据服务绩效对符合条件的机构予以奖励;支持建设一批机器人产业化项目,对建设“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标杆工厂,实现机器人生产全流程无人化、智能化的机器人企业,按照不超过建设项目投资的30%予以奖励,最高3000万元。
 
  放眼更大的区域,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将协同发展。《若干措施》提出,支持机器人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布局,对参加“强链补链”行动且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不超过实际履约金额的5%予以奖励,最高3000万元;完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联合天津市、河北省产业主管部门共同支持建设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示范园,提升京津冀机器人零部件制造、生产组装、维修服务等综合能力。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北交所上市
 
  产业发展依靠资本、人才等多方因素。根据《若干措施》,本市将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首期规模不低于20亿元,支持创新团队孵化、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并购重组和发展壮大。同时,组织实施“挂牌倍增计划”,为机器人企业做好上市服务,对进入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上市的优质企业予以奖励;支持机器人专精特新企业快速申报北交所,提高发行上市审核效率。
 
  机器人企业金融信贷支持方面,将对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业务,给予1%的贴息或担保费用补助,补贴期限最高1年;对符合条件的关键机器人设备等融资租赁项目,按照不超过5%的费率予以支持,企业年度补贴额最高1000万元。
 
  备受企业关注的人才引育方面,《若干措施》也提出,加强机器人行业领军人才引进,为在京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全面保障;加大机器人产业人才引育力度,支持机器人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企业引进的特殊人才可“一事一议”研究;支持在京高校建设机器人卓越工程师学院,加快培养机器人产业创新人才。

[时间:2023-08-17  来源:北京日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