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
推进媒介深度融合是国家的既定政策,为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指明了方向。传统图书出版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新媒介环境下,传统图书出版面临着许多困境,比如人才短缺、经营乏力、收入减少等。
随着媒介深度融合的推进,传统图书出版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版主体和出版客体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拓展。从出版主体来看,专业出版机构在出版实践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冲击;从出版客体来看,传统图书的出版形式越来越多样,包括纸质书、电子书等形态。
在媒介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图书出版与新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从业者要提高危机意识,主动在图书出版实践中融入新媒介形式,提升传统图书的出版发行效率。
传统图书出版遵循着特定的路径,这些路径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是有效的,但在媒介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逐渐丧失了竞争力,很难实现经营业绩的增长和企业的良好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积极借用新媒介的力量,探索传统图书出版的创新路径。
传统图书出版面临的问题
出版专业人才短缺。从现状来看,很多传统出版机构的经营状况都是不理想的,很难为优质人才提供较高的薪资,从业者纷纷转投其他行业,出版机构普遍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而优质人才的短缺进一步加深了出版机构的经营困境,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读者流失问题凸显。新媒介环境下,读者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或阅读器,就可以便捷地阅读多种介质的内容产品,携带纸质书,反而成了“累赘”。在智能手机和阅读器上快速查找自己想看的内容,在线编辑阅读笔记,还可以和其他读者交流阅读感受……这些便捷性是纸质书所不能提供的。
图书出版结构失衡。目前,一方面,学生群体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仍然偏少。出版机构瞄准教辅图书这一市场需求,策划大量相关图书。教辅图书在实体书店处于主导地位,其他类型的书籍鲜有人查找。另一方面,在媒介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许多大众性快餐文化充斥人们的视野,信息茧房形成,严肃的、深度的阅读偏好减少,有些出版机构为迎合这种需求,索性不再出版长篇巨著。图书出版结构失衡的趋势愈加明显。
传统图书出版创新的必要性
适应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随着媒介深度融合的推进,可供读者阅读的媒介种类不断增多,纸质书对读者的吸引力不断下降,读者的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网络阅读成为读者使用最多的阅读方式;快餐阅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碎片化阅读兴起。在此背景下,传统出版机构只有进行出版路径创新,才能获得读者的认可,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
顺应数字化融合出版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和融合出版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图书数字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数字化媒介种类的增多和个人媒介的强势崛起。就数字化媒体的种类增多而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能接触到的媒体种类越来越多,包括视频、音频、图文等媒介形态。目前影响力比较大的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媒介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出版机构需要对数字化媒介做好充分调研,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制订特定的图书出版计划。就个人媒介的强势崛起而言,“人人都是自媒体”已成必然,个人的想法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得到广泛的传播,也可以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与原作者进行交流。这也需要大众出版机构制定相应的措施,捕捉内容传播新趋势,坚定推动传统图书的数字化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知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图书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出版业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大量的知识文化产品,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让人们更好地投入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在媒介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出版机构有责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
传统图书出版创新的路径
立足媒介深度融合,做好平台互动。传统出版机构需要立足媒介深度融合的背景,结合业务实际,做好平台互动。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先做好融媒体建设。在立足融媒体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构建具有品牌吸纳能力的融媒体平台,借助融媒体平台进一步发挥出版机构的内容优势。同时,把融媒体技术应用在传统图书出版实践中,用技术提升内容质量,以优质内容推动产业革新。也就是说,传统出版机构务必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是优质内容,要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做到技术制胜,在出版实践中引入先进的媒介技术,拓展出版发行渠道,提高图书销量。
创新编辑思维,打破认知茧房。编辑在整个出版流程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媒介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图书编辑需要创新编辑思维,加强同行间的交流,接触不同的出版模式,打破自身的认知茧房。具体来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做好编辑方式的创新。传统的编辑方式是在大众媒介环境下形成的,编辑严格遵循选题、策划、组稿、审稿、校对、出片、印刷、发行等环节的规则。但在媒介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图书出版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编辑需要主动使用新媒介技术,变革原有的文稿处理方式。比如,在策划选题时,要充分结合读者的阅读需求,通过开展平台互动,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以创新性的编辑方式,为读者提供优质的图书作品。
其次,要创新阅读理念。在媒介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要重新定义阅读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创新阅读理念。面对纸质阅读、电子书阅读、图片阅读、视频阅读等丰富的阅读形态。编辑要重点考虑读者对电子阅读的体验和需求,做好文字编排、图片设计和视频格式调整等工作。
最后,要做好出版理念的创新。编辑思维在整个出版实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促进编辑思维的创新,需要创新整体出版理念。具体来看,要把创新理念融入图书出版的全过程中去,贯彻到策划、发行、销售等各个环节。就策划环节而言,编辑可以在开展工作前做好相关调研活动,全面了解细分出版市场的情况,了解读者的需求。就发行环节而言,编辑需要及时与发行部门沟通,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在依托书店销售模式的同时,积极开发网络销售渠道,为新书匹配更精准的发行渠道,从而提高图书销量。
做好技能培训,引入融媒体人才。媒介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出版机构需要积极引入融媒体人才,设置合理的薪资结构,激发融媒体人才的工作热情。另外,还要做好技能培训,帮助编辑突破信息茧房,提升自身的新媒介技能,明确媒介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具体来看,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拓宽招聘渠道。在招聘融媒体人才时,需要制订科学的招聘计划,拓宽招聘渠道,保证融媒体人才招聘的公平公正。除了使用常规的招聘方法之外,还可以与互联网公司合作,通过特聘、特邀的方式吸纳这些融媒体人才。
其次,完善薪酬体系。只有提供了完善的薪酬体系,才能让人才得到获得感和归属感。要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薪酬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不是以身份、地位为主要参考准则。同时要制定科学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使用多样化的奖励政策,让融媒体人才认识到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
最后,革新管理模式。出版机构要革新管理模式,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让传统出版从业者与融媒体人才之间展开积极合作。另外,要围绕管理骨干和专业骨干制定特殊的管理政策,比如实行“双通道”管理模式,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明确职业发展路线。
媒介深度融合不仅是指媒介在技术层面的融合,更包括在内部管理、经营以及文化层面的融合。所以传统图书出版机构需要从多个层面出发,探寻出版创新的路径,革新发展策略,而不仅仅是出版不同形态的图书产品。
[时间:2023-05-26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