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数字化风口已至,企业转型却各有各的难

制造业数字化

  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将数字技术整合到业务所有领域的过程,若转型成功可以极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继服务业纷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后,数字化转型的下一站已经来到了工业和制造业。作为上海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制造业也被列为上海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但澎湃科技记者日前采访发现,虽然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但很多企业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存在“不会转”、“不能转”等现象。不转型无未来

  “目前,中国石油化工企业一年的有效的生产时间只占全部生产时间的88%-90%,而在国际上这个数字可以达到91%-93%。这3%的差距会体现在设备利用率、产品质量稳定性等方面,最终都会体现在效益上。”上海湃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昭智向澎湃科技举例介绍,“长期来看,如果不加快信息化转型速度的话,那么企业在产品迭代、生产效率,甚至安全生产的环节上都会被同行甩开,大家都不希望自己因为生产能力落后而成为‘落后产能’。”
 
  “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了优化。”一家跨国工业集团战略部门负责人向澎湃科技介绍,“在工厂里,把整个物理的工厂都数字化后,就可以在数字化的世界中去直接寻找最优生产方式,而不再是在物理世界中反复试验。”上述负责人介绍,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企业在应对定制化生产需求时,大大降低成本。“工业3.0时代是M to C(从制造到客户),但工业4.0时代最终是C to M。这里的C除了是consumer(客户)之外,还是customize(定制化)。”他表示,“数字化发展成熟后,传统的工业自动化企业未来可能会和微软、京东这样的to C企业迎来一战,谁能把C to M打通并且占领C端,谁就能获胜。”
 
  为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上海市政府近年来动作频频。2022年10月,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0%,旨在打造国内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高地。
 
  今年2月16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称上海市经信委)组织召开2023工业互联网重点企业座谈会暨全球工赋年会启动推进会召开。会上,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表示,“制造业一直是上海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上海顺应产业转型升级趋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要转型但难题多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虽是大势所趋,但很多企业对于转型似乎并不紧迫。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转型创新部研究员杨俊波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制造业企业往往是一些传统的、有一定历史的企业,它们数字化转型面临很多难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六大类:
 
  第一、企业决策层没有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战略很难推进;
 
  第二、疫情之后,制造业企业更关注生存,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不凸显;
 
  第三、企业已经应用了诸多信息系统,但是彼此不融合,形成信息孤岛,再整合的难度较大;
 
  第四、制造企业的利润率本来就低,中小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往往缺乏足够资金;
 
  第五、制造业各个细分行业差别很大,很多行业缺乏成功经验,企业“不会转”;
 
  第六,制造业普遍缺乏数字人才。
 
  另外,工业软件在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控制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但目前许多关键工业软件依赖进口,工业软件“卡脖子”也成为了行业集中反映的一大难题。
 
  “比如CAD、CAE、EDA等工具软件,中国都存在被‘卡脖子’的情况”,上述国际工业集团战略部门负责人介绍,中国现在管理型和平台型的软件做的还不错,但工具型的软件需要长时间的沉淀积累。
 
  杨俊波则表示,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很多是建立在国外基础产业体系之上,平台所依赖的工业协议、智能装备、自动化控制、软件设计等产业链核心组件均掌握在他国,高端PLC和工业网络协议也被国外厂商长期垄断。
 
  多方协作打造“上海方案”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协同推进,共同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上海方案’”,张英在上述工业互联网终点企业座谈会上强调。
 
  为了促进多方协作,自2021年来,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实地调研了70多家工业企业,举办3场工业数字化供需对接大会,目的是挖掘工业场景,匹配数字化需求;研发建设了“工赋星球”-工业数字化赋能系统,促进行业中小企业更好地进行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同时也广泛征集优秀实践案例,加强转型路径和方法研究,为工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借鉴。今年3月27日-29日,上海还将举行2023全球工赋年会,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展示全球发展趋势、中国发展成果、上海实践经验。
 
  针对制造业企业存在转型积极性低的问题,杨俊波认为,本质上还是要遵循商业逻辑,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获得收益,实现降本增效,这里也需要多方合作。“比如,为了调动企业转型的积极性,政府可以营造一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利环境,如数字化水平与用地价格、财政补贴等挂钩;为制造企业工厂技术改造、数字化诊断提供资金支持等。有条件的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可以共享自己的产业链数字化能力,提升上下游协同效率,带动中小企业融入数字化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解决小企业不愿转型的问题。”
 
  根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上海方案”,上海市经信委将聚焦“工赋链主”梯度培育,提升链上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和行动力,打造一批行业标杆示范;加快园区从土地开发向深层次能级提升转型,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数字孪生”、“工业元宇宙”等数字化特色转型新模式;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强化数字化转型技术供给,突破关键行业关键环节核心软件,加强平台与平台、平台与专业服务商之间的能力互补和互联互通;此外将优化生态服务,逐步开展面向链主上下游、特定产业领域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诊断工作,培育一批专业咨询服务商为企业“搭脉问诊”。

[时间:2023-02-24  来源:澎湃新闻]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