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出版社如何布局有声出版?

出版有声出版

  后疫情时代,随着音频技术的创新和5G时代的到来,有声阅读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有声阅读市场现状如何?出版社应如何有效布局有声出版,实现融合发展?

  中国有声阅读行业上游主要是文字制作版权方和音频制作版权方,中游为有声阅读平台,下游为有声阅读用户。后疫情时代,有声阅读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目前,上游出版社纷纷推出自己的有声阅读平台,中游有声阅读平台则策划和制作有声读物,二者既存在跨界竞争,又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而下游用户群体性别比例均衡,具有年轻化、高文化水平、强消费意愿等特征。
 
  有声阅读市场步入成熟期
 
  有声阅读的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互联网巨头纷纷涌入有声阅读市场,参与竞争的平台主要分为综合类和内容垂直类,以PGC(专业生产内容)和UGC(用户生产内容)两大生产模式为主。此外,电子书平台如微信读书、掌阅,部分自媒体如十点读书、樊登读书也提供听书服务。在目前的有声阅读平台中,喜马拉雅稳居头部,懒人听书、蜻蜓FM等位居第二梯队。整个有声阅读市场的音频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市场竞争稳中有序。
 
  主管部门也将有声阅读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补充,通过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等项目加大对优质有声阅读产品的扶持力度。针对有声读物的版权问题,国家开展“剑网2018”专项行动,为有声阅读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网络音频产业规模为123亿元,预计将在2023年超过300亿元,预计2022年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将达到6.9亿人。
 
  有声阅读场景向多元化拓展。随着智能手机、车载智能硬件等产品相继支持音频内容,线上音频开始向全场景收听方式过渡。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有声阅读平台开始布局线下业务,将音频内容导入商铺、文娱中心等场景。
 
  有声阅读内容丰富,盈利模式多样化。随着有声阅读市场的不断成熟,有声阅读内容的呈现模式和互动方式趋于多样化,有单播、双播,还发展出超级广播剧、多人有声剧等不同节目形态。此外,播客、相声、脱口秀等内容的收听率也逐渐上升。
 
  目前,有声阅读市场的商业变现模式也已成型,且形成了丰富多元的盈利渠道。传统有声阅读行业以“免费听书+广告”为主,内容付费、会员订阅、广告收益等更是成为常见盈利手段,其他商业模式还包括“用户打赏+分成”、品牌营销定制等。
 
  出版社如何有效布局有声出版?
 
  出版社应提前布局,策划符合听众思维的优质有声内容。第一,拥有优质版权、策划优质内容是出版社开拓有声阅读市场的关键。在签订文学、科普、经管、少儿等情节性强或场景代入感强的纸质书出版合同时,应同步争取全媒体出版授权,才能在有声阅读市场中抢占先机。第二,在开发内容资源的同时,根据目标用户的具体使用场景设计有声内容。
 
  找准定位,灵活选择运营模式。当前,出版社对有声读物的运营模式主要分为两种:授权第三方平台开发运营;出版社自建平台经营。其中,授权第三方多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出版社提供版权或录制好的产品,平台负责运营;二是出版社和平台整合资源,共同策划开发产品。对出版社而言,与平台合作省时省力,但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将市场决策权完全交予第三方,便无法获取用户数据、浏览数据和除收益数据以外的市场数据,具有一定风险。而出版社自建平台、自主经营虽然有助于扩大内容覆盖率,实现内容综合收益的最大化,但成本过高,经营风险难以把控,对出版社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效率有较高要求。
 
  因此,综合来看,出版社应结合自身条件和成本等因素协同进行两种模式。与平台合作时不能仅作为内容授权方,而是共同策划,让有声读物成为自己的销售新渠道。若选择自主运营为主,则可选择投入较少的微信小程序或小鹅通等平台,在开发听书产品时,争取与第三方渠道的合作产品形成差异化定位。
 
  多元探索,推进“纸电声视”同步出版。此外,出版社应整合纸质书、电子书、有声书和视频书的版权资源,打造融媒体传播矩阵,通过不同渠道联动,覆盖更多应用场景,以有声书、在线课程、广播剧、讲书节目等形式打造优质IP。

[时间:2022-10-14  来源:出版人周百义]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