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落满天,输出中心繁华看尽

     在1993年王选教授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之前,输出行业还是手工照排的天下,是手工照排师傅的天下,而大批的手工照排师傅都集中在国营印刷厂。输出中心在那时没有生存土壤。

  手工制版出片,质量的保证不是靠技术,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版师傅的手艺高低和做版时心情状态的好坏,而且整个工艺费时费力,制版输出的标准时间是20到30天,如果客户想加急15天取货,还要另付100%的加急费,且因为当时出片市场供不应求,那时客户都是上门排队取送;对制版师傅也是相当客气,谦恭有礼。这在今天的输出行业都是不可想象的。

  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让很多有头脑的人看中了新技术的速度快捷和质量稳定,并从中看到商机,于是纷纷投资建立私人输出中心,而当时的大型国营印刷企业并不屑于这种“投机取巧”的新工艺。

  采用激光照排技术制版,时间快、加工费少、而且质量好,如此优势当然在业内所向披靡,短短3、5年时间,新建的输出中心就招揽了印前市场的绝大部分客户,而国营印企的印前输出部门则由于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完善而逐渐萎缩、被市场淘汰。

  印厂不但没预测到这种新技术的快速流行和大范围推广,更没意料到的是,他们这一瞬间的恍惚失误,竟让出了一个行业发展的广阔空间——输出中心由此得到繁衍发展。

  而且新技术总是在刚产生时最值钱,投资人获利也最丰厚。当时私营出片的价格定得是只是比印厂稍低,但仍有很多人选择他们,一方面是被新技术的质量和速度所吸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相对的价格优惠。而小输出中心的成本是远远小于大印厂的运营成本的,所以虽然输出中心的市场价格低于印厂,但在那时已经很暴利了。


滑坡式发展


  输出中心出尽风头的年代是1993、94年至2000年,那时输出市场还是供不应求的,客户亲自登门排队等候不说,输出中心的技术员工也是薪水高、受礼待,算标准的白领。

  可是当新技术流行开来不再新颖时,其市场价格会越来越低,输出行业也没有摆脱这个规律,价格持续下降。从100多块钱一色,80、60、50、30,直降到1997年的25块一色,输出中心的利润明显减少。

  那些年乘着一路顺风做大做强的输出中心,像华远、万国、桑瑞斯、帝盟等,现今已纷纷倒闭;小型输出中心虽然有出有进,算是优胜劣汰,但利润空间也是越来越少,生存环境日渐恶化。

  原本风光的输出白领们工资也降下来了,虽然下降的过程是痛苦的,可利润减少却是有目共睹无法挽回的。好在这时胶片、药水等的成本价格也下降了,照排机不但价格下降,产出也提高了,比以前多出好几倍,所以此时的输出中心虽然风光大不如前,但仍然可以比较好的维持生存。

生存成了问题


  但从此以后景况再没有好转,甚至下降趋势也是有增无减。1997年以后,输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并开始向恶性竞争的方向发展。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开始那批大型输出中心到了淘汰旧机器更换新设备的时期,所以这时市场上的二手照排机相对集中、价格也很低廉,当年50万买的机子用了5年就只能卖到5万元了,还额外奉送电脑及耗材等,人们只要有勇气就可以投资5至10万买上全套设备,自己开个输出中心。

  这时被降工资的输出技术白领们纷纷蠢蠢欲动了,很多人脱离原单位(顺便带走些客户),开始了他们的创业生涯。新开张的输出中心一般只以较低的价格购进二手机,在一些学校、小区里用低廉的租金租上1-2间房子,再用更低的工资雇佣民工或学徒,就开始低成本运营了。

  2000年前大家普遍预测随着利润的降低,输出这个行业的进入者会越来越少,可没想到,二手机的淘汰竟然滋养起了一大批这样的小输出中心。

  从此输出行业多了这批生力军,他们虽然设备简陋,但出片质量并不比正规大型输出中心差到哪去,因为小输出公司的老板很多都是技术员工出身。

  由于他们的经营成本、人员成本、设备成本等各方面都比大输出中心低廉,为了从大输出公司口中争食,小输出公司在这个利润已经降低的行业里采取了深度降价的杀手锏。事实上确实有很多客户看到小输出中心优惠的价格和还算基本可以的质量,纷纷从大输出中心转移阵地、投奔到小公司的怀抱。小输出中心的价格优势为他们赢得了客户,在输出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当大输出中心价格在20元一色时,小输出公司把价定在15元一色。如果降价到此,大小输出公司分别赚取高低两端客户口袋里的MONEY,那么大家都还有不少的利可图。可实际情况是大输出中心不满足只保留追求高质量、高品位服务的客户,而一心想拥有高低两端的尽可能大的市场,于是便跟随小输出中心继续降价。大小输出公司的价格战一再打起,输出行业硝烟弥漫。

  目前市场上菲林片已经降到4—8元的低廉价格,其中价格差距主要是由公司的服务水平、规模大小和技术水平所决定。据业内人士透漏,按现在成本计算,一张16K菲林片的含税成本是3元上下,由于胶片输出是一个产出量很小的行业,4元已经是最低价,再无可降。

背后的故事


  虽然输出价格降低让客户得到了实惠,但也让输出中心的有识之士痛心不已,感慨输出行业目前发展很畸形,市场主流价格竟然根据不成主流的小输出中心的价格来主导、确定。客户来到输出公司会说,怎么你们还是6块钱?人家哪哪哪儿已经4块了。大概除了二手自行车市场再无这样的行业了,而主导二手自行车市场的却是偷车贼。

  目前市场上的无序竞争除了深层市场规律的原因,即输出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外,还有很多外在的、后天的、人为的原因——很多输出中心的经营者不把输出当作一项事业来做,没有用投资企业的经营理念来经营输出中心,计算投资多少应该如何获利、获利多少;而只是把它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一年到头算算收益:比给别人打工赚得多啊。

  正是这种小富即安的心理,让输出行业形成了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方式,而与企业化发展渐行渐远。

  所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输出中心只会按照人们对它寄予的希望和付出辛劳的方式给予相应的回报。现在输出中心这门技术行业已经不复往日的荣耀,不但门面与路边简陋的小饭馆、小商店相差无几,在劳动强度上不比民工强多少,而、在高付出的同时,所得报酬按目前社会标准衡量却处在较低水平。

当挽歌唱响时


  人说CTP时代的到来会彻底摧垮现在的照排输出行业,就像当初激光照排替代手工照排一样,是人心人力无法阻挡的。

  目前CTP的价格还相对昂贵,只有实力雄厚的大印厂才会安装配备,而且质量仍有些不稳定有待完善,行业内人士普遍预测现在技术进步这么快速,也就是3-5年的时间,CTP价格就会降下来,输出质量也能保证,到时哪里还有照排输出的生存空间。

  一个被预测了必然灭亡的生命不管过程多么精彩,心情也不会太轻松,事实上很多输出中心的老总已经开始考虑转型或者正在为转型做准备。因为经营的惯性,大多数输出中心考虑在输出的基础上将业务延伸到设计、喷绘、数码印刷等方面,也有不少输出公司已经在做这些工作,而且效果也不错。

  不过还是有一些输出中心的经营者浑浑然满足于现状,认为现在不是挺好的吗,能干一天是一天啊,至于CTP要来了,那就等它来了再说吧。不知说这话的人有没有想过,现如今任何一种行业的水都会有一定的深度,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涉足的,没有个3、5年的摸索就想直接转型进入,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只有瞄准市场,瞅准机会,比别人领先那么一点点,才可能抓住潮头,在诡诘多变的市场中捞取第一桶金。

  而摆在每一个经营者眼前的是,在科技更新换代的夹缝中,广大输出中心是不是应该放弃自残式经营了,考虑一下如何让大家更体面地活着?

[时间:2006-06-30  作者:佚名  来源:印贸通]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