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蓝皮书: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8.0%

中国经济

  6日,中国社科院举行2022年《经济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据《经济蓝皮书》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8.0%。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2022年《经济蓝皮书》主编谢伏瞻表示,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表现出较好的复苏态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是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2021年我国GDP实际增速预计达到8%左右,超过预期目标,也将高于世界其他绝大部分主要经济体。
 
  二是就业形势整体平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提前实现,调查失业率保持在预期目标之内。
 
  三是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增强。我国在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的位次提升至第12位,实现了自2013年以来连续九连升。
 
  四是营商环境继续改善,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2021年新推出金融让利阶段性税收缓缴等政策持续激发和保护市场主体活力。
 
  五是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全面绿色转型。大力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印发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方案。
 
  六是一系列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举措落地生效。改革开放持续深化,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我国还积极向有需要的国家供应疫苗,捐助抗疫物资,支持国际社会抗击疫情。
 
  谢伏瞻强调,与此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重点研究和妥善应对。
 
  第一,坚持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有效应对疫情冲击。
 
  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复苏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尽管国内的新增感染不多,只是呈现零星点状发生的态势,但对经济运行的冲击不可低估,必须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抗疫方针,做到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继续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加快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根据海外疫情形势变化适时调整人员入境政策,防范海外疫情输入风险,为宏观经济恢复正常轨道创造良好条件。要有效应对全球产业出现的分散化、多元化、地区化、本土化趋势,降低芯片短缺、大宗商品价格高涨、国际海运运力紧张等问题对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的影响。一是集中力量强基础补短板,加快对关键领域零部件核心技术的研发,防止关键领域断裂风险。二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固优势、促协同,进入产业集群发展,巩固产业链。三是扩大贸易投资领域的开放力度,落实好RCEP协议以及参与CPTPP等框架的合作,共享中国大市场产业升级的红利。
 
  第二,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有效需求管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作为两类宏观政策工具各有侧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于中长期视角,目的是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通堵点、去除藩篱、降低成本、补齐短板、汲取动力。需求侧管理侧重于短期视角,目的是通过逆周期调节防止经济波动过大。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中存在相互协调配合的问题。我国经济运行中既有供给侧问题也有需求侧问题,当前短期看有效需求不足对经济影响比较突出,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总需求扩张较快,而生产供给能力跟不上的情况存在根本的不同。因此,应适度增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证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引导平均融资利率适度下降,通过综合施策促使有效收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争取和创造更大空间。数字经济是近年来重要的新增长点也是全球竞争的前沿领域。当前在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的同时,也出现了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资本无序扩张、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等问题。对此应当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一方面加强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把握发展自主权。另一方面,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坚持规范监管和促进发展并重,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推动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防范政策落实中的“共振效应”。
 
  要全面准确贯彻党中央确立的方针,统筹协调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效应。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出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理念深入人心。绿色转型是一个中长期过程,既不能等、不能拖,也不能操之过急。一些地区和行业将长期目标短期化甚至影响了地区经济正常运行和民生保障,增加了不必要的风险。下一步,一方面要加快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N”,为各地区、各行业制定更为详细的政策依据,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另一方面,应加快建立碳排放相关的统计监测和标准体系,完善财税金融等领域的政策配套,循序渐进平稳有序地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谢伏瞻指出,当前,部分房地产企业债务问题较为突出,正处在应对和化解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近期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土地出让出现了放缓迹象,部分城市出现了房价下跌和购房的观望情绪。房地产相关产业链条较长,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依赖较高的地区,房地产市场一但过度放缓可能触发更为复杂的风险传导链条。一方面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调整基调,防止房地产政策变调走样。另一方面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一是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处置化解个别房企的风险事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二是审慎管理房地产市场,做好稳房价和稳预期的工作;三是输堵结合,合理增加人口净流入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稳定相关政策,调整信贷供给,通过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时间:2021-12-06  来源:中新经纬APP]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