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债”成出版业瓶颈

我国每年出书近22万种 图书总库存已达500亿
“三角债”成出版业瓶颈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出版大国。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出版业虽然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总体实力不强,离出版强国还有相当的差距。”日前,在新疆全国书市举办的“中国出版发展高层论坛”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的一席话,引起了许多业内人员的高度注意。

  而卓越网总裁王汉华又在之后的演讲中透露,据调查现在有6成读者获取图书的渠道来自网络。这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在中国从一个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道路上,传统出版业是否陷入了瓶颈?

  创新成果图书缺位

  邬书林在报告中说,目前,我国每年出书近22万种,其中新书13万种,市场可供应的图书已达40多万种,我国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出版大国。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出版业虽然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总体实力不强,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出版水平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突出反映在我们的出版物在反映人类创新成果的水平不高上。邬书林说,衡量一个国家出版业的水平如何,不仅要看这个国家的出版规模,更要看这个国家能否出版一大批反映推进社会进步过程中的思想创新、科学发现的重要出版物来推动社会进步。人们常讲的出版产业是内容产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有一个现象,一些反映我国创新成果的图书,不是出自我们自己之手,而是主要靠国外出版公司去出版,然后再以非常高的价钱卖给我们,翻译出版。这一现象如果长久下去,就是我们的失职,就很可能让我们丧失在世界的话语权。

  新书数增销售数降

  王汉华则指出,美国现在每年只有近7万种出版物,而中国则达到了20万种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出版业强大。相反,在这个以质量而非数量取胜的行业里,中国在许多方面面临着相当大的考验。比如,出版的新书总数继续增长,但销售册数下降,库存居高不下,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我国图书总库存已达500亿。出版业的仓库恐怕是所有行业仓库中最“丰盈”的。

  还有出版人提出,传统出版业面临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是,书店拖欠给出版社的回款。出版社收不到钱就拖欠作者的稿费,这种“三角债”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瓶颈”,而且其特殊之处在于这是全行业的问题。

  也有出版人提到,中国目前的图书价格只是发达国家的1/7~1/4。虽然图书价格上涨会带来消费者抵制的难题,但随着消费者对优质内容付费能力的增强,价格敏感性在下降,因此价格上涨对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会给行业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

  6成读者网上取书

  王汉华透露,据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和《中国计算机报》不久前联合发布的“2006互联网时代的读者阅读调查报告”,现在有6成读者获取图书是通过互联网这一渠道。

  目前出版社面对互联网引发的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型,也已经调整自己的定位。截至2006年5月,全国已有400多家出版社开展了网络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已累计出版电子书超过3000种,并积极探索电子书的多种应用,是国内第一家利用网络将电子样书发送给订购客户群的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2005年出版电子书750种,并于当年实现了同步出版。电子书?e-book?是网络时代的新生物,是基于网络技术的一种全新的出版和阅读方式,是出版业的发展方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它将与纸质图书共存,甚至有可能成为阅读的最主要渠道。

[时间:2006-06-23  作者:未知  来源:合肥晚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