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出版如何突破“流量困境”,6大信号请查收!

童书出版

  10月12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编辑学会少年儿童读物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承办的2021年全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年会在成都都江堰召开。30余家少儿出版社主要负责人围绕大会主题开展交流。会上透露出的若干信号,或许可以为在“流量困境”中挣扎的少儿出版商提供些许参考。
 
  信号一
 
  少儿数字产品运营实现盈利
 
  从会上透露的数据显示,自2019年起,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数字出版营收年增长率超过100%。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89%,超过2020年全年。据该社社长邵若愚透露,今年6月浙少社取得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扩大了多业态经营范围,为数字出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值得一提的是,近年该社在打造运营原创IP上发力,开展内容生产和定制合作。与喜马拉雅和懒人畅听联合打造的两大IP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喜马拉雅打造的“超能侠客团”系列广播剧已上线三季240集,播放量超880万次,曾进入喜马儿童新品榜前10。与懒人畅听打造的原创广播剧《人体迷宫大冒险》(50集)项目投入产出比达200%。“棒棒虎”系列广播剧,IP源自浙少社期刊《幼儿故事大王》,相关有声故事全网播放量已超3.5亿次。
 
  邵若愚表示,“打造原创IP,可有效降低对外部平台的依赖,促进盈利模式的良性循环,也可为数字出版IP反向出版做好储备。”此外,浙少社自有平台“浙里听听”数字童书馆,是创新驱动发展、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阵地与孵化器,肩负了三方面重任:依托数字内容吸引读者、沉淀用户。一年已累积超过6万用户,付费用户超过8300人,付费转化率14.5%。依据用户进场体验时间及行为动作,完成群体分类及基本用户画像。上线原创精品有声童书、儿童视频超9000集,总时长超63000分钟,含近百种付费专辑,重点打造面向低龄用户的睡前故事、面向中小学生的精品有声书、视频课程,以及面向全网用户的名家直播。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浙少社搭建了自有直播及运营平台后,6至8月,两名主播每个工作日安排4-8小时不等的直播,累计60余场自播,销售150万元。通过营销与编辑协同轮播,大大提高自播时长与效率。8月10日,自播团队走进云仓,3个半小时销售实洋突破10万元,创下单场自播最高记录。
 
  信号二
 
  未来真正优秀的编辑是融合型编辑
 
  出版社的人才培养和管理也成为会议焦点问题,尤其是出版机构向融合发展转型的过程中,格外凸显。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强调了市场对于开拓创新,复合型编辑人才的需求,并建议出版机构用合适薪酬机制留住人才以及给予编辑相关针对性培训支持。
 
  接力出版社社长黄俭在会上分享了该社强势产品矩阵背后的编辑团队的养成秘籍。黄俭认为,在当下,一个优秀编辑的能力是体现在历史意识、时代意识、自我意识这三个意识的综合发挥上。要实现这样的提升,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其一,不断提升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与学习。其二,要对当下日新月异的技术与话语方式,对当代孩子们的阅读心理和健康天然追求进行深入研究。读者接受度的最大化就是编辑工作的效益目标。其三,站在内容的原点上,融合技术与内容、市场、服务,是未来出版编辑的必由之路。没有简单的编辑内容、技术、营销、发行之分,内容依然是王,但是是“复合王”。未来真正优秀的出版编辑是融合型编辑。他还提到,这样的融合,编辑的自主创新精神和编辑自我意识的发挥至关重要。但也有不少出版社社长坦言,眼下,出版机构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很难留住人才”。
 
  信号三
 
  少儿科普产品表达创新、品牌化建设趋势初现
 
  据相关数据显示,少儿文学细分类在整个少儿图书市场的码洋比重曾高达40%多。但从2017年开始,少儿文学图书市场的码洋比重连续5年下滑,到现在少儿科普图书显然又成了少儿图书市场的新宠。
 
  梳理一下畅销的少儿科普图书,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IP类的图书,像“马小跳学数学”“打开故宫”等;一类是原创低成本图书,像“和爸妈游中国”“藏起来的小秘密”等;还有一类是引进版图书,像“DK博物大百科”“小狗钱钱”等。这些图书都体现了图书呈现形式发生的变化,单纯的图片和文字已经不能再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而各式各样的漫画类、绘本类图书已经悄然成为科普图书的主流。
 
  比如,近年在科普领域做出新探索的明天出版社的聚焦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IP类科普图书,除了以儿童文学IP开发科普图书,也着手从“传统文化”等角度入手,比如针对“国宝热”和“中国史热”,打造了“神龙寻宝队——藏在国宝里的中国史”,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普及相关知识;另一个是提升制作高质量、低成本科普图书的能力,该社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和爸妈游中国》、“幼儿趣味中国历史绘本”“幼儿大科学”等系列科普图书。明天社社长傅大伟表示,高质量科普图书的打造需要不断探索,也许要长时间的资源积累。
 
  另据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妍介绍,该社从2015年介入科普板块,坚持高品质出版,每年推出约30个品种,主要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一线机构和作者合作。去年,该社成立童趣研究院,借助智库资源做科普是重要研发手段之一。而童趣正在策划的“大家写小书”系列,不仅保证内容的专业度,也在探索科普读物表达方式的“童和趣”,以符合当下孩子的审美和接受度。她还特别提到,尽管国内科普原创读物频出,但缺乏像DK那样的大品牌机构和品牌线,童趣下一步则会致力于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普品牌的构建。
 
  信号四
 
  主题出版物“扎推”投放向“有意义”+“有意思”特性转变
 
  进入新时代,少儿类主题出版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据统计,2015年至2021 年,共有41家少儿社、70种图书选题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图书)选题目录。今年围绕建党100周年,众多少儿出版社推出长篇小说、报告文学、连环画、绘本等形式多样的少儿类主题图书,为青少年了解党史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文本。
 
  2021年上半年,主题出版图书码洋贡献率最高的细分类别中,少儿类仅次于马列和学术文化;中宣部8月公布的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有15个选题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
 
  此次会议上,据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王泳波透露,“十三五”以来,该社出版的图书4次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他认为,少儿类主题出版需要融于时代发展、聚焦时代主题的信念。不能忽视少儿主题读物所能抵达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以及用儿童视角去审视现实和历史,会给读者的心灵所带去的美感和震撼。以苏少社的“童心向党·百年辉煌”书系为例,该社联合中图公司利用5G技术,实现全景可视化、沉浸式阅读方案,满足孩子们从文字到“身临其境”的阅读需求。目前已制作完成的5G全景视频《光明》,采用电影的叙事方式,通过影视级三维动画制作等技术手段,让儿童绘本“活”了起来。此外,如接力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希望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中国和平出版社等都有相关重磅主题出版作品问世。
 
  信号五
 
  版权战略下的少儿出版转型模型初现
 
  “由于出版机构普遍缺乏版权和资本要素,当产品市场出现问题,应对措施只有压缩产品规模或压低产品成本,缺乏核心与关联,难以实现有效转化。”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冯杰表示,摆脱出版的困境,首先摆脱出版的局限,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版权战略下,产品是基础,版权是核心,资本是关联,目的是转化。上少社的探索包括,整合出版内容资源,成立以内容品牌为核心的事业部;划小考核单元,确立责权利统一的经营管理和考核分配;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不断的推陈出新。晨光出版社社长杨旭恒也透露,该社正在策划普洱茶+桌游+儿童文学项目,尝试在自有版权多元运营上实现多点爆发。
 
  信号六
 
  “现象级”童书依然是出版人的“梦寐以求”
 
  据会上的数据透露,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米小圈”系列销售码洋累计超过22个亿,成为名副其实的现象级畅销童书。该社社长常青透露了几个打造现象级童书的“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耐住性子等好作品”:从社领导到编辑,都陪伴作者慢写作,积极与作者商量打造内容与产品线的方法。北猫创作“米小圈”产品系列的节奏很慢。自2012年《米小圈上学记》1-2年级版出版后,至今只出到4年级版。此外,编辑团队积极分析小学中高年级读者的接受习惯与低年级读者的差异,设定不同的开本和封面背景风格。“大到篇名和情节,小到措辞或配图,稍有一丝不满意,就与作者仔细商讨,直到达成共识。”她还特别提到,现象级童书的畅销密码,内容特色基础,但最考验的还是出版社的判断、策划、编辑和运营能力。
 
  全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年会每年召开一次,目前已举办36次。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副局长杨芳,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青,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勇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版协少读工委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党委书记、社长孙柱和中国编辑学会少年儿童读物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张晓楠主持会议。张晓楠通报了中国版协少读工委、中国编辑学会少读专委2021年度工作。此外,专业少儿社掌门人还就“联合打击盗版”“折扣下行、利润微薄、库存高企”“出版机构精细化运营”“从TOG端服务突破增长瓶颈”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时间:2021-10-13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