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per:技术的一小步纸媒的一大步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国第一张电子报纸面世时的新闻报道:

  2006年4月14日凌晨5时,全球第一张电子报纸横空出世:上面显示着中国上海的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的报头字样,呈现眼前。首批5名读者—2名IT科学家、3名资深新闻阅读人士,体验了这一美妙的阅读之旅,完整阅读了一份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验推出的电子报纸。

  电子报纸阅读器像一本口袋书大小,轻薄小巧,可一握在手。方便轻触电子报阅览器右上方的按钮,显示器上跳出“DownloadingJfdaily”(下载《解放日报》)的字样,45秒后,下载完毕,触摸笔轻点文件夹,“缩小”的《解放日报》头版完整、清晰地呈现出来。图文并茂,对哪篇文章感兴趣,只要再用触摸笔轻点这篇文章,页面立即翻新,即可细细品读。这一报道使传媒人欢欣鼓舞,使传媒业为之振奋。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尴尬的报业也由此搭上了开往春天的列车。

  技术的一小步 纸媒的一大步

  2005年,中国的报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昔日的辉煌似乎成为了一个久远的神话。报业如何在阵痛之中寻找新的出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继手机报之后,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所推出的电子报纸在人们的千呼万户之中终于面世。

  据《解放日报》社长尹明华介绍,2005年下半年,当飞利浦集团一个电子阅读器亮相时,引起了他们的关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开始和拥有此原创技术的科学家及其团队接触。科学家向他们展示了一个新式阅读器,它的显示屏不是传统的液晶技术,而是采用了电子纸显示技术。与传统的液晶显示屏相比,电子报纸可以避免连续刷新导致的读者视觉疲劳,同时,由于不存在背光问题,它不仅方便室内浏览,更适合于户外阅读。在向上海科委高层展示这个阅读器时,他们称赞为“见过的视觉最舒服的电子阅览器。”

  业界评说,在新媒体挑战传统媒体的今天,电子报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传播形态。它的问世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通过电子报传输信息的方式一旦被人们接受,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无法估量。鉴于电子报纸的实验性和初创性,目前,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将首张电子报纸定位在“概念先行”,先把概念做出来,引导并影响读者的阅读方式,然后在实践中摸索电子报纸的价值实现方式,探索其为新闻媒体服务的各种形式。

  基于一种敏锐的感觉,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意识到一种未来的可能性,于2006年1月与荷兰iRex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合作的主要目标是从打造中国第一份电子移动阅读的报纸起步,充分利用和发展原创电子纸技术优势,成为领导性的电子阅读解决方案供应商。此外,解放日报报业集团还提出了体验阅读的创意,首先锁定了200~300名大客户。“我们把这个创意分享给了荷兰,之后iRex公司又将这个创意传达给欧美和日本的一些报业集团。目前,在欧洲,《比利时时报》已经推出的电子报纸阅读体验也是缘于此。之后,欧洲市场和美国市场,还有一些报业公司正酝酿开展试验阅读。”尹明华这样向记者说到。

  电子报纸的出现无疑是技术上的一种进步,相对于手机报、掌上电脑等来说,它把传统报纸更加形象化地显示在读者面前,正是技术上的一小步,开启了纸媒数字化的新篇章,也成就了纸媒走出低谷的探索之路。

  搭建信息高速公路  带来全新阅读体验

  《解放日报》电子报纸的问世,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电子报纸的一个开端。尹明华说,“我们的目标是以这张电子报纸为先例,搭建起通往世界各地的信息高速公路。到那时,全国各报业集团犹如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各种车辆,通过资源整合,这种信息高速公路既节约了全国的新闻资讯资源,又高效地实现了国内各报业集团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增强我国新闻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相对于传统报纸,电子报纸带给人们全新的阅读体验。

  更强的时效性 传统报纸一般都有出版周期的限制,对于一些突发新闻,等报纸发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往往成了“旧闻”,新闻的时效性大打折扣。有了电子报纸,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电子报纸省去了传统报纸的印刷和发行环节,从而可以使最新的新闻及时地展示到读者面前。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使用电子报纸的远程下载功能,获得最新的报纸。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功能打破传统报纸的出版周期,加强新闻采编力量,变日报为“时报”,一日多刊发行。这样,报纸也可以像广播电视那样,将最新的新闻展示给读者,从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全新的互动性传统报纸和读者的关系是单向的,也是只有从报纸到读者的发行关系,而没有读者对报纸的反馈关系。电子报纸的互动性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读者在阅读电子报纸内容的同时,可以阅读以往相关的新闻信息,也可以根据读者的检索内容提供给读者相关的报道内容。对于一些广告信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进入去了解该产品的详细信息。读者甚至还可以通过电子报纸对新闻内容进行评价和讨论。这样,报纸也可以产生与读者的互动和共鸣。

  精细阅读数据库的建立 传统报纸读者数据库的建立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通过发行、读者活动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往往也只有一些用户的基本信息,而且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更是一件长期的艰苦工作。

  电子报纸则有着新媒体的典型特征,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自动地建立读者数据库。除了传统数据库的内容以外,它还可以记录用户的阅读信息,比如:读者读了哪些版面,版面内又阅读了哪些文章,在具体文章的阅读上读者又停留了多少时间。利用这些有用的信息,数据库可以自动地分析读者阅读习惯,掌握其真实需求,从而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信息。另外,电子报纸还可以对刊登的文章进行统计,可以得到具体文章的阅读率和停留时间,这样就可以利用计算机自动进行评报工作了。

  节省资源 传统的报纸流程由订阅、采编、印刷、派送等多个环节组成,中间需要消耗大量人力成本。另外,印刷报纸还需要大量的纸张、油墨和机器损耗。目前国际市场上纸张价格还在不断上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一年投入在印刷和发行上的成本达到7亿元左右。使用电子报纸,减去了印刷和发行的环节,在加快报纸出版的同时,也节省了庞大的开支,节约了大量的资源。

  看上去很美的背后

  在谈及《解放日报》电子报纸以后的发展构想时,尹明华为我们勾画出了几个框架原则:成为各类报纸的发行通道电子报纸的容量非常大,通过各种传输手段,读者可以下载和保存数千张报纸。也就是说,可以将电子报纸作为一种平台,在上面承载各种报纸的发布。各报业集团可以将自己的报纸加入这一发行体系,在确保报纸快速、准确到达的同时,也节省了报纸出版的成本。同时,读者的真实反馈信息也将指导各报的采编工作。

  实现因人而变、分类办报目前电子报纸承载的是纸质报纸的延伸,也就是将纸质报纸原封不动地在电子报纸上展示出来。在这种模式成熟之后,就很容易获得真实用户的动态数据库,可以根据读者的喜好,发行各种分类的电子报纸,而这些电子报纸甚至没有它们所对应的纸质出版形态,而成为真正意义的电子报纸。

  多媒体融合 电子报纸阅读器本身就是一台移动的智能设备,它具有网络连接、数据处理、收发声音、信息存储和页面显示的功能。安装响应的软件后,它可能就是一个手机、一部收音机、一台移动电脑,所以它具备了多种媒体融合的可能。通过电子报纸,报纸、广播、网络、手机都可以在一个平台上传播给读者,各种媒体可以汇合优势、取长补短。

  在尹明华为我们所描绘的这幅“看上去很美”的图画面前,我们憧憬着电子报纸的美好未来,期望着它能开启纸媒的破冰之旅,驶上纸媒数字化的快车道。但是当我们走近这幅图景时,它是否还能风采依旧?在一片欢呼声中,它的生存和发展是否也有隐忧?笔者认为,电子报纸的面世无疑是纸媒寻求数字化生存的一种进步,但它的应用和普及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人们多年来所形成的阅读习惯不会一时改变 尽管相对于传统报纸而言,电子报纸有着种种优势和特点,但实际上,在运行初期,它在技术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给人们的阅读带来不便,使用者在接受讯息的同时,还要学习一种新的阅读技术和方式,这对于已经习惯于传统阅读方式的读者来说,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技术上的难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攻克目前,电子报纸已经具备了多种功能,但是它还是有一些不足等待改进。例如,将来是不是可以有卷曲或折叠的屏幕,大小和重量可以和目前的纸质一致?它目前只有十六级黑白显示,将来是不是可以显示彩色的动态屏幕?现在报纸显示的时间还有明显延迟,将来是不是可以加快显示的速度······

  虽然《解放日报》已经联合上海电信,在天翼通的无线网络中成功下载了报纸,但由于无线网络覆盖区域的限制,目前,上海部分商务楼、肯德基和星巴克等地方才能自由下载报纸,无线网络无法覆盖的地方,下载也将受到限制。

  —纸媒数字化之路的发展模式还有待于探索纸媒的数字化就是要为纸媒的发展另辟蹊径,如果电子报纸仅仅停留在一种技术上的进步,而不能为纸媒的发展再谋出路,那么它将失去存在的本质意义。纸媒的数字化一定不能是传统纸媒的电子版,它必须找到一个符合自身特点的内容模式和经营模式,不然很可能出现数字化道路上的“滑铁卢”。电子报纸的前景如何,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时间:2006-06-20  作者:杨春兰  来源:人民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