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限塑”到“禁塑”,白色污染带来500亿可再生塑料市场

限塑禁塑

  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个曾经因为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被称为“20世纪十大发明”的材料,如今早已造成影响颇大的环保问题。

  从早期的“限塑令”到如今的“禁塑令”,政府正在努力解决环保问题,而与此同时,旨在降低 “白色污染”、而又要满足社会需求的可降解塑料也已发展起来,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
 
  不过,目前来看,可降解塑料仍然面临成本过高、技术成熟度待完善、大众缺乏环保意识等问题,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一同推进。
 
  环保友好的可降解塑料
 
  塑料在我们生活中早已随处可见,超市买东西需要购物袋,快递需要包装袋,点外卖也需要包装袋。
 
  从成分上看,塑料是以树脂为主要原料,并加入各种添加剂而制成的高分子聚合物。1904年,美国“塑料之父” Leo Baekeland 首次利用苯酚和甲醛人工合成了酚醛树脂,并使其成为全世界第一种完全人工合成的塑料。
 
  在此之后,由于材质轻、耐腐蚀、化学稳定性好,同时容易加工、成本低的特点,塑料迅速成为全社会重要的需求品类,从工业生产到人们的衣食住行。
 
  但随着使用量的加大,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塑料却因为其太好的稳定性而难以在使用后实现快速分解。大多数塑料完全自然分解要200年的时间,而目前主要的处理方式,如掩埋、焚烧又会给环境带来巨大污染。
 
 
  全球范围内塑料污染严重
 
  同时,由于大多数塑料使用后被随意丢弃,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甚至被鸟类、海洋生物误食,变成微塑料,并最终有可能流到人类自身体内,造成健康危害。
 
  而不管是 “限塑令“还是”禁塑令” ,限制的都是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同时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
 
  目前,我们生活中塑料制品主要是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其原料都是石油,属于不可降解塑料。
 
  可降解塑料则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 通过光或微生物将塑料大分子链切断变成小分子, 最终变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 (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 , 使得材料稳定性下降。
 
  目前,可降解塑料主要分为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等。光降解塑料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降解,带来了很大局限性,目前难以推广,而更环保的生物降解塑料成为目前主流的降解塑料种类。
 
  生物降解塑料根据原材料来源不同又可分为生物基生物降解塑料和石油基生物降解塑料。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包括聚乳酸(PLA)、聚羟基二甲酯(PHA)等,是以生物质资源制得的可降解塑料,其中PLA是目前可降解塑料中的主要品类。
 
  石油基生物降解塑料包括聚己内酯(PCL)、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等,主要原材料包括 PTA、乙二酸、丁二醇等油基或煤基化工产品。
 
  替代传统塑料带来巨大市场
 
  以生物降解塑料为主的可降解塑料将在未来通过代替传统塑料迎来发展。2019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达到8184.2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23%左右。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9年我国可降解塑料实际用量仅4.4万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制品中占比不足1%。
 
  目前,基于环保要求,各国已经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采取征收塑料增值税或费用,禁用或限用传统塑料袋,采用立法的手段推广可降解塑料。
 
  其中,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起步较早,意大利在2011年全面禁止非生物可降解塑料的使用,美国在2002年要求各州制定生物可降解农用塑料,亚洲大部分国家在2019年陆续开始实行限塑令。
 
  我国也采取了多项措施,2008年颁布“限塑令”,加大塑料制品的使用限制,2020年1月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在多个场景中禁用不可降解塑料,实现从“限塑”到“禁塑”。
 
  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再次联合印发 《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21年1月1日起,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餐饮打包外卖服务以及各类展会活动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
 
  值得注意的是,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产品的场景中,目前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快递、外卖餐饮是目前颇受关注的领域。
 
  根据央视财经的数据,我国2019年快递量约为635亿件,消耗塑料包装180万吨;而艾瑞数据的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餐饮外卖产业对应约144亿笔外卖订单,外卖包装约消耗50万吨塑料。
 
  而目前,外卖餐饮、电商快递业还处于持续增长的阶段。2020年,全国外卖总体订单量将达到171.2亿单,同比增长7.5%;2020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超833亿件,同比增长31.2%
 
  持续的政策要求和塑料制品依然巨大的需求量将加速可降解塑料对传统塑料制品的替代速度。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预计至2022年末我国可降解塑料需求提升至70.8万吨,至2025年进一步达到174.0万吨,而快递、外卖都是主要的贡献领域。按照目前主流的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价格,未来市场规模可达到500亿元。
 
  依然面对一些挑战
 
  如前面提到,目前我国可降解塑料使用占比仍非常小,原因则是面临着成本偏高、技术成熟度有待完善、大众环保意识薄弱等挑战。
 
  其中,成本上的控制是提升可降解塑料的关键。目前,可降解塑料价格显著高于传统塑料,主要的可降解塑料如PLA、PHA、PBAT等的价格分别在1.6-3万元/吨、4万元/吨、1.4-2.5万元/吨,大约是PE价格的2-5倍,PCL的价格甚至达到7万元/吨,是PE价格的9倍。
 
  可降解塑料与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价格对比
 
  这也直接反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超市商场中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售价约为0.2~0.3元,可降解塑料袋的价格则为0.6~0.8元;而根据菜市场小贩提供的数据,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的进货价为2分钱左右,可降解的要在2毛钱左右,价格差距还是不小。
 
  除了成本上的问题,我国可降解塑料在部分关键技术仍待完善。拿目前可降解塑料中占比最大的PLA来说,海外PLA企业龙头地位显著,占据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
 
  美国的NatureWorks公司、法国Total公司和荷兰Corbion公司的合资公司产能分别为15万吨/年和7.5万吨/年,是全球的龙头供应商。
 
  而两家公司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主要原因在于聚乳酸行业有着技术壁垒,其拥有聚乳酸制备中间体—丙交酯的高纯度、低成本制备工艺,国内企业在此技术上和龙头企业还有差距,丙交酯的连续稳定生产技术还有待完善,制备成本仍然偏高。
 
  当然,国内企业也在逐步突破技术限制,加速布局聚乳酸产能。目前,我国聚乳酸生产规模最大且掌握丙交酯生产核心技术的企业为浙江海正生物,拥有4.5万吨/年产能。此外,金丹科技也联合南京大学,掌握有机胍催化制备丙交酯—聚乳酸的技术,并投资建设1万吨/年丙交酯生产线。
 
  除了成本和技术上的因素,可降解塑料难以推广的原因更在于目前大众较为薄弱的环保意识。
 
  虽然政策目前禁止在多个场所售卖或提供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但部分商家依然提供廉价的一次性塑料袋来吸引客户。
 
  而在消费者一端,长久以来免费使用塑料购物袋的习惯似乎难以改变,面对单价接近1元的可降解塑料袋短时间难以接受,但又缺乏自备环保布袋的习惯,这也让商家有了为其提供廉价不可降解购物袋的机会。
 
  但可以看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政府都在推动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今年4月,北京市再次推出更严厉的塑料污染治理新举措,对使用不可降解材料袋的经营主体最高处罚10万元,以限制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塑料大量使用的环境问题依然颇为严重,国家推行更严厉的政策,也是希望环保问题有效改善,并最终保护大众的健康问题。
 
  产业和技术上的发展仍在进行,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提高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自备环保袋的意识是我们能为保护环境所做的。

[时间:2021-05-07  来源:竞科技]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