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2020年世界经济遭遇近一个世纪以来最大的衰退,中国经济以其结构性优势与韧性,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去年我国经济增速虽因疫情冲击低于潜在增速,但世界经济总体深度衰退,二者结合形成一种少见的“衰退式追赶”特点。随着疫情防控与疫苗研发推进,今年世界经济料普遍复苏。
“衰退式追赶”提速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1年1月26日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WEO)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实际增速为-3.5%。其中,我国经济增长2.3%,美国经济收缩3.4%,两国实际增速相差5.7个百分点。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与美国相差无几,估计我国用市场汇率衡量的美元GDP增速会比美国高出6个百分点。2019年我国汇率折算美元GDP约相当于美国的67%,2020年该指标有望达到71%以上。换言之,2020年我国对美国总量追赶或收敛速度在4%以上,显著高于2012年至2019年该指标的均值2.3%。
在推动形成“衰退式追赶”提速这个经验事实的诸多变量中,两因素发挥了基本作用。
一是借助体制特有的社会动员能力及实现特定目标的较高执行力,我国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去年初新冠疫情虽然在我国大范围暴发,对经济运行造成严峻冲击,但得益于强有力的全社会范围内的系统配套干预措施,疫情肆虐局面较快得到控制,为经济和社会秩序稳定恢复创造有利条件。而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未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经济运行受到拖累,这显然是去年中美经济增速差距加大的重要原因。
从2020年我国经济运行表现看,我国疫情防控相对有效性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不仅为经济社会秩序较早恢复常态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出口与外贸超预期恢复和增长产生了始料未及的积极作用。去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疫情大流行之后,当时较多预测观点认为,国外疫情流行会打压需求,进而大幅拖累出口,成为不利于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变量。但实际情况是,全球需求确实大幅萎缩,但由于我国经济较早恢复正常供给能力,国际市场的部分需求转移到我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32.2万亿元,增长1.9%,其中出口增长4.0%、进口下降0.7%,总量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双双创历史新高。
另一个因素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有关。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对政策反应较为灵敏。去年初针对新冠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的罕见冲击,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早先已实施“六稳”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快速出台各种宏调政策举措,宏观经济部门很快做出积极响应。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518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9%。房地产虽面临各类追加调控措施抑制作用,开发投资仍取得7%的较高增速,对整体投资恢复正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持作用。
经济面临新挑战
依据目前国际主流机构预测,2021年各国经济将不同程度复苏,像去年那样绝对意义上的衰退式追赶现象不会重现。但依据对中美与全球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展望及其驱动因素的分析推测,在外部经济增速有所回落的环境下,我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保持较快追赶态势。如IMF预测2021年中美两国的经济增速分别为8.1%和5.1%,两者相差3个百分点;2021年美国名义GDP以及中国用汇率衡量的美元GDP分别增长5.36%和10.98%,暗示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大约1个百分点,中国上述可比名义GDP增速比美国高出5.62个百分点。
IMF还提供了对成员国某些宏观经济指标截至2025年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用市场汇率折算GDP规模将达到19.513万亿美元,当年欧盟GDP预测值为18.839万亿美元,届时中国经济用市场汇率衡量的总量规模将第一次超过欧盟。2025年中国美元GDP规模将达到23.03万亿美元,是美国当年25.783万亿美元的89.32%,是欧盟当年20.301万亿美元的113.44%。
在内外新环境下,我国经济追赶提速会派生多方面复杂影响。经济保持中高速较快增长是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的必要条件,也将为逐步缓解和化解阶段性外部环境矛盾压力提供必要条件。
但与新世纪初全球经济繁荣环境下中国经济超预期追赶经验相比,未来新一轮经济追赶提速将面临新的挑战。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内部经济困难增加与社会矛盾激化,中国总量追赶加速以及中高端产业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将对发达国家的对华政策调整带来更多不确定性,这意味着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追赶将面临更为特殊的外部环境风险。
新一轮追赶提速对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与新世纪初比较也会显著不同。虽然会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产生边际利好效果,但难以出现新世纪初那种因我国需求跳升推动形成超级商品牛市的景气行情。与中国经济具有较强市场互动关系的“一带一路”国家将从中国追赶提速中普遍获益,特别是与中国经济互补性较强及联系较紧密的周边邻国如东盟成员国等。
[时间:2021-02-20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