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到来,让人猝不及防。各类实体店遭遇前所未有的灾难:没有顾客,没有营业额。对实体书店来说,2020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几乎为零。有人说,因为疫情,书店一夜回到十年前。这种说法毫不夸张,资金紧张、开支却不减少的书店,前路渺茫。实体书店经营恢复到正常状态将是长期的过程。因此,总结2020年度书店的发展,就具有特别的意义。
实体书店的应对策略
2020年,一些书店因为疫情或别的原因悄然关门。3月16日,成立近70年的美国旧金山标志性书店城市之光(City Lights)因疫情关闭,4月初,创始人劳伦斯·费林盖蒂为重启营业,发起众筹。5月31日深夜,台北诚品书店敦南店永久熄灯。在同一天,广州“24小时不打烊”的独立书店,广州天河区中信街“1200bookshop”也永久停业。
面对疫情冲击下门店客流锐减、销售下跌等困境,实体书店也推出了积极政策:钟书阁在坚守服务理念的前提下拓宽思路,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为书店的发展赢得了转机;言几又选择积极应对,线上线下结合,以持续的品牌创新和探索为门店的经营发展不断注入动力;西西弗迅速做出应对举措,对外上线微信官方小店、开通云上文化嘉宾互动直播,对内加快内部培训体系改革、全面进行能效改革,靠一系列的求变措施,度过了疫情的艰难时期;布克书店不等不靠、倒逼创新,奋力开展了系列生产自救工作,持续向“互联网+”迭代升级,坚持点亮城市书店之光;散花书院坚持做天府文化的传播推广者,打造读者喜爱的地方文化特色品牌。
此外,在疫情的冲击下,闭店20多天的南京先锋书店发文:“我不想被时代所击伤,我等待黎明”,并推出储值卡和盲选购书活动;单向街书店在微信公众号中发起众筹;中国图书网开展图书促销活动,“6000种图书88元任选10本”。
旧书摊也被疫情波及。在成都,每周至少有5场大小不一的旧书市集,书摊最多时有二三十家之多,但因为疫情,书摊无法正常出摊。数月无收入,也迫使一些摊主转投其他行业,以度过危机。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政府部门对实体书店也予以扶持,但这种扶持的覆盖不了绝大多数的实体书店,旧书店依然处于自生自灭的边缘。当下的书店生态仍十分严峻。
实体书店倒退了吗?
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实体书店经过疫情、营销策略变化之后,并没有显现出更好的发展方向,甚至说书店业倒退到了2010年时。从实体书店的开业情况来看,确定影响极大。在成都,2020年初公布了3年书店计划,其中有一条是开100家实体书店。目前,数量还没有达到,即便有新书店开业,对读者的吸引力也较为不足。读者理想中的书店模样,似乎并没有出现。
2020年5月30日,在四川成都开业的文轩BOOKS招商店,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后开业的全国最大的实体书店。它采取全开式的空间布局,能为读者带来更为通透的视觉感受。近两年,成都成华区的实体书店持续增长,看上去是很美好的图景,笔者也去逛过其中几家,但除了“打卡”之外,并没有购书的欲望。简言之,书店并没有更具特色之处。这也说明书店运营模式和图书选品,决定了书店的生命周期。
一家书店好不好,关键是能否得到读者的认可。以此来判断,实体书店面临的挑战更多。小书店的存活几率,大大减少。2020年,因为疫情,笔者走访的书店少了点,但从书店的运营来看,传统模式很难维持下去。今天的书店需要自身具有影响力、品牌效应、读者认可度等等。既然读者不能到实体书店进行消费,那么书店势必需要考虑新的营销模式。这种“变革”不仅是书店思维的转变,也是对书店经营理念的考验。
旧书店的未来
与新书店相比,旧书店遭遇的难题更大,因为旧书店多依赖于读者到店消费。
10月,笔者到访了厦门的小渔岛书店和琥珀书店,小渔岛书店的图书分类清晰,专题性强,琥珀书店每周专门开设了书法课。旧书店的经营方式更为传统,像北京的布衣书局这样的旧书店在全国也很少见,除了正常的贩卖图书之外,还兼顾毛边本、签名本的经营,以及图书拍卖,这些都让布衣书局在旧书业更具活力。成都的毛边书局·桃蹊书院是旧书业中的另一个类型样板,通过与街道合作开设实体店,将旧书店运营为一个区域的“文化生活空间”,包括了书画展览、百姓讲堂、读书分享,并具备图书馆的部分功能,拓展了旧书店的运营方式。
然而,更多的旧书店没有这样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在经营上的难度就更大了。不仅如此,疫情使旧书来源受到影响,收购旧书的成本有所增加,对读者来说,购书成本比往年有所上涨。旧书店经营的艰难,迫使不少从业人员转行。旧书业在图书收藏、流通等领域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被认同。
“书店书”的出版
2020年,由于出版政策的缩紧,“书店书”因市场狭小而变得小众。前几年流行的城市书店类的图书数量不少,但在2020年遭遇到了难题。新经典再版了数部与书店有关的图书,包括《书店时光》《在森崎书店的日子》《书店的灯光》等,重读这些书,依然可以感觉到书店的温暖。
日本书店文化极度发达,关于书店的图书数量众多。X-Knowledge出版社的《书店时光》在2020年3月由新经典和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作者走访了6个国家、10座城市、30家书店,采访28位店长和24位店员,书店依然是人们静好如初的精神角落。这样的策划让人感叹不已,也许这种精神也值得国内的书店业学习。八木泽里志的《在森崎书店的日子》是以书店为背景的小说,2009年这本小说获第三届千代田文学奖首奖。该作品被拍成电影,于2010年10月上映。作者讲述了主人公从夏初到翌年初春在森崎书店的日子。他每天过着埋在书堆里的生活,房间光线不好,又很狭窄,旧书的霉味挥之不去。然而直到今天,他从未忘怀过在那里度过的时光。
相对于其他出版社推出的“书店书”,金城出版社的相关策划更趋于稳定。雅倩的《书见(第二季):30位持灯者书店之约》,集资料性、欣赏性、实用性于一体,推开书店大门,即可窥见人生百态。由书店人讲述书店故事再合适不过,但有时也会有“身在此山中”之感。书店业发展迅速,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运营思维很难存活下来。再就是朱晓剑的《我在书店等你》,书写了数十个城市的独立书店。自3月出版之后,连续被多家媒体报道,并入围“第二届书店之选”十佳人文社科作品。这说明,“书店书”依然有自己的市场。徐智明经营书店多年,2020年8月推出了《开家书店,顺便赚钱》,在作者看来,实体书店之于城市和读者,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它是城市文明的象征,也是承载人类精神文明家园的领地。随着互联网线上零售的发展,线下实体店经受了巨大的冲击。冲击之下,书店的生存之道在哪里?作为书店管理者,如何才能经营好一家书店,实现赢利与品牌双丰收?对此,徐智明以经营的基本要略为基石,深入剖析经营书店所需的书店品牌、战略、顾客与顾客关系管理、如何服务、社会化媒体传播、经营哲学等管理内容,以对实体店的管理者进行一场管理与销售的思维更新,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此外,成都毛边书局推出了20年纪念文集《参差物语》,对20年的书店发展做了梳理,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一家旧书店的生存状态。事实上,书店史(尤其是独立书店)的出版在今天依然有许多空白之处。
[时间:2021-02-03 来源:北京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