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疫情给经济造成的冲击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恢复,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挑战。中国银行研究院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进入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可能呈现“三低、三新”特征,在低增长、低利率、低投资中酝酿新力量、新趋势和新秩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将全球经济拖入深度衰退已是不争的事实,全球金融市场也出现大幅波动。近期,随着有关新冠疫苗研发进程的积极消息陆续发布,市场对于全球经济2021年复苏前景的乐观预期逐步升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并未完全散去,疫苗何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大面积接种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而疫情给经济造成的冲击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恢复,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挑战。
中国银行研究院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2020年,全球经济遭遇疫情冲击陷入深度衰退,全年经济仍存不确定性。全球金融市场在剧烈动荡后形势企稳,但仍存在波动风险。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制约,预计疫情影响仍将在上半年延续,下半年才能真正走向复苏。
全球经济复苏面临三大制约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球经贸、全球生产链、就业以及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等多方面均遭遇严重的负面冲击。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全球主要发达国家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快速推出,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紧随其后,经济复苏初见成效。
然而,当前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以及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复苏根基并不稳固,复苏动能有所减弱。与此同时,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的实施,显著推升了本已位于高位的全球债务水平。国际金融协会(IIF)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全球债务年内已经上升至272万亿美元,预计到今年年底,或将进一步上升至277万亿美元。
展望2021年,中国银行研究院认为,全球经济复苏将面临三大制约,分别是不容乐观的就业状况、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以及新一轮疫情带来的冲击。因此,预计疫情的影响至少延续到2021年上半年,主要经济体将维持目前的宽松财政和货币政策。
“进入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可能呈现‘三低、三新’特征,在低增长、低利率、低投资中酝酿新力量、新趋势和新秩序。”《报告》表示,一是新力量。在全球经济整体低增长的格局下,区域表现将有所分化,发达经济体增速下降,中国和东盟将率先复苏、保持较高增长,拉美和非洲经济将在高波动中低速发展。
二是新趋势。一方面,疫情发生后各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绿色复苏成为共识,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全球化的表现形式也将出现转变,数字化、信息化、服务化成为趋势。
三是新秩序。近年来,全球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国际多边经贸体系遭到极大破坏。世界格局已经改变,发达盟友的合作基础已经动摇,区域集团正在兴起,发展中经济体要求更多话语权,国际经贸规则需要不断更新,国际间政策博弈将更加激烈。国际经贸秩序恐难简单地回到过去,将面临修复与调整。
“一带一路”沿线将吸引更多投资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导致全球跨境直接投资(FDI)出现严重下滑。而从短期来看,全球FDI的复苏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时间以及各国政府管控措施的变化将对全球FDI复苏进程产生影响。根据富而德律师事务所的分析,疫情总体上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外商投资审批时间延长;二是审查管辖范围扩大;三是审查力度加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全球FDI状况并非一片灰暗。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10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7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8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折合141.1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占同期总额的16.3%,较上年同期提升3.6个百分点,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尼、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哈萨克斯坦、阿联酋和孟加拉国等国家。
《报告》指出,长期来看,全球FDI将主要流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域内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事实上,在RCEP未签署前,域内已经吸引了全球16%的FDI存量和超过24%的FDI流量。RCEP协定的签署,进一步削减了区域内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将促进形成更为紧密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和域内统一市场,并对全球FDI形成巨大的吸引力。
“一方面,RCEP协定覆盖全球约30%的人口和29.3%的GDP,成为全球消费潜力最大的市场;另一方面,日韩技术优势、中国产业链优势、东盟劳动力优势将吸引跨国企业在区域内投资建厂。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投融资建设、私有化改革、并购和重组机会前景广阔,也将成为吸引FDI流入的重要推动力。”《报告》表示。
[时间:2020-12-02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