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科普童书
今年上半年,开卷监测数据显示,少儿科普图书码洋比重有所上升,甚至有反超儿童文学、绘本之势。特别是新书中,少儿科普图书的码洋占比逐步增加,是儿童文学的两倍。
其实从去年以来,各类童书畅销榜中少儿科普上榜的品种就越来越多。其中,乐乐趣童书《我们的身体》、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DK博物大百科》等就曾登上多个童书畅销榜;米莱童书与电子工业出版社(简称“电子社”)合作打造的《进阶的巨人》更是入选“2019年度中国好书”。与此同时,在一些社群团购和童书直播间的选品中,少儿科普图书也备受“青睐”。
从内容开发端来说,越来越多的非专业少儿出版机构也将少儿科普作为进军少儿出版的发力点和突破点。尤其是一些具备专业优势的专业社,如电子社的子品牌小猛犸童书就将DK科普作为重要产品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简称“大百科社”)在做好DK引进版产品的基础上发力原创,其原创产品《穿越时空的大运河》被英国DK出版社引进全球发售;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简称“北京科技社”)也在今年创办了童书子品牌——100层童书馆。
由此可见,不管是从图书出版数量,还是市场销售数据,少儿科普已成为少儿出版角逐激烈的热门板块。那么,当下少儿科普图书整体市场呈现出哪些新亮点和新趋势?入局者又如何在这个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少儿科普不仅仅是“百科全书”和“十万个为什么”
说起少儿科普,最经典的非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十万个为什么》莫属,作为中国原创科普图书的第一品牌,该书似乎已成为少儿科普的代名词。浙江教育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的《中国少儿百科全书》是国内第一部大型少儿百科全书,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图书之一。2001年大百科社为中国孩子量身打造的《中国儿童百科全书》,斩获众多国家大奖。受这些原创少儿科普图书影响,冠以“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的图书层出不穷,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少儿科普图书的同质化现象。
2000年之后,国内出版机构开始大规模从国外引进少儿科普图书,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04年引进出版“可怕的科学”系列丛书,该书与以往严肃的少儿科普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很大创新,打开了“轻科普”的大门。与此同时,蒲公英童书馆引进出版的《神奇校车》,更是引领了少儿科普出版的了新风尚,畅销至今。随后,蒲公英童书馆引进的《地图(人文版)》、耕林童书馆引进的《墙书》成为了少儿科普图书发展绕不开的话题。
与之相对的是,在引进版少儿科普图书的带动,以及鼓励原创童书出版的倡导下,许多少儿出版机构开始发力原创少儿科普。近年来,少儿原创科普图书的品种和类型也逐步丰富,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亮点。
第一,当下的少儿科普图书,引进版依然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原创作品也开始出现在畅销榜上。比如《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我的第一本地理启蒙书》《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等。同时,还有一些原创少儿科普图书脱颖而出,比如电子社的《进阶的巨人》、北京科技社的《中国力量科学绘本》《“向太空进发”中国载人航天科学绘本系列》等。
第二,在内容题材上,更加着眼于先进科学知识的普及。中国大工程、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成为少儿科普图书重点关注的题材。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简称“童趣”)的《给孩子讲大数据》《给孩子讲人工智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简称“大百科社”)的《中国儿童视听百科·飞向太空》《中国儿童太空百科全书》,均实现了将当下科学研究热点从学术到科普的转化。此外,少儿科普图书更具创新意识。正如接力出版社(简称“接力社”)总编辑白冰所说,如今的少儿科普图书会从新角度诠释和演绎科学理论及科学体系。该社出版的《六极物理》就是把大家熟悉的物理知识变成“六极”,重新唤起读者对物理的求知心。
第三,在阅读体验上,更注重体验感和参与感。出版机构更加注重选题的自身特点、内容讲述方式、呈现方式等,也更加注重读者的感受。比如为了适应当下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主打半小时就可以读完科学理论;通过图文并茂、知识图表和多媒体的手段来理解科普知识。大百科社通过在书中加入二维码视频、点读笔技术、发声技术、AR技术等创新形式,增强读者的体验感和互动感。
第四,在工艺上,趣味性和交互性更强。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立体书、翻翻书广受读者欢迎。乐乐趣童书的《我们的身体》是一本讲述人体构造的立体书,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如今的热销,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市场培育。大百科社互动性在《中国儿童地图百科全书》中得到体现,其中有一个板块叫“谁在说”,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儿童,由他们讲述自己的日常生活、兴趣爱好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等,从而提升孩子阅读时的亲切感。
原创少儿科普更考验编辑的功力
在原创少儿科普图书的爆品效应带动下,许多出版机构都开始在少儿科普出版领域重仓投入。但是在采访过程中,多位少儿出版人表示,当下原创少儿科普图书面临着优秀科普作者资源稀缺、编纂难度大、出版周期长、制作成本高等难题,其中最主要的困境是原创少儿科普对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童书市场过去高速增长的10年间,出版业出现了大量的版权引进高手,他们选品准、眼光独到,但却无法胜任原创童书的内容组织工作,因为原创童书编辑靠的不是单纯的选品开发。原创童书的策划过程,从发现需求到落实内容,是完整的产品论证与内容组织的过程。策划编辑从论证、撰写提纲、组稿、磨合画手团队到指导作者创作,必须亲力亲为,甚至扮演着“半个作者”的角色。
首先,科普图书对知识精准度的高要求,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出版机构通过邀约社外专家审定图书内容,弥补编辑在科普领域的知识欠缺。白冰表示:“为孩子做的书,一定是要特别认真地编辑,如果在编辑环节把关不好,最后一关就要依靠专家来审定,这个过程实际也是培养编辑的一个过程,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能让编辑得以成长。”
据大百科社副总编辑刘金双介绍,大百科社在进行原创百科及科普选题策划时,编辑认真调研,拜访并聘请合适的院士或专家组织编委会,编辑、专家和作者共同制订图书框架及内容,保证全书知识的科学准确。而童趣在编辑出版《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人物、服饰、器物等与所处时代的匹配。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专家们从不同维度进行知识的全面把关,确保向孩子们传递最准确的科学知识。
其次,将晦涩难懂的学术用语转化为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儿童文学在内容上具有先天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孩子读下去,而少儿科普图书在这一点上则不具有优势,需要编辑们下更大功夫,在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上多动脑筋,把科学知识以更有趣和更易理解的方式讲给孩子听。要做到这一点,编辑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在配图方面与合适的画手进行合作,努力让抽象、静态的知识通过形象的塑造鲜活起来。
如童趣《讲给孩子的大数据》作者涂子沛是大数据专家,也是大数据经管类畅销书作者,但面对青少年讲述大数据知识时,他依然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对此,童趣迅速成立大数据编辑工作组,在研读了涂子沛的所有作品后,迅速梳理清楚了工作思路,通过趣味十足的小漫画,助力青少年对大数据知识的理解,这种做法也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最后,少儿原创科普图书编辑要致力成为产品经理。易书科技总经理刘润东表示:“少儿原创科普图书编辑是对图书产品负全责的管理者,是产品的编创者,需要根据公司战略协调多方资源,推动产品达到既定目标。” 这就要求编辑要对专家资源整合到位,确保科普知识点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科普知识进行二次加工,使其更加有趣,更加能够调动小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同时对创作者、绘画者的能力鉴定、组织配合,需要编辑团队的深度参与和充分调动,以达到最优的呈现效果;为作者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和合作机会,实现作者价值的再次提升。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易书科技旗下童书品牌“米莱童书”在成立两年半的时间里,每本书都能实现5万套以上的销售。
少儿科普图书如何实现“破圈”?
如今,营销渠道不断变化,尤其是新媒体渠道的边界不断被拓宽,少儿科普图书的产品开发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直播、短视频的兴起,让少儿科普图书的营销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和多元。与此同时,相关部门通过对文化、科学、教育和课程等系统的整体界定,与少儿科普形成了互联互通的体系。
一方面,少儿科普图书成为社群团购、直播平台的“香饽饽”。在一些社群团购和直播的选品中,少儿科普也受到了偏爱,如接力社的《科学之友》在“大J小D”团购销售1.2万套,薇娅直播间销售的童书也大多集中在少儿科普领域。
荣信教育副总经理孙肇志认为,由于少儿科普图书的内容主题直接了当,又与当下生活息息相关,其本身就具备先天的流量优势,如何通过渠道让更多人看到是该类图书得到市场认可的关键。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了不起的女孩儿》首次开团就实现了5000册销量,还带动了更多自媒体进行团购,最终通过自媒体渠道销售8万册。而童趣“英国经典STEM”丛书通过“先走社群,积累种子用户”的方案,展开了与憨爸、钱爸、成长树等微信公众号的全方位合作。《给孩子讲大数据》《给孩子讲人工智能》,就是在经过充分的酝酿之后,根据不同渠道开发了不同的版本,并有针对性地联合传统媒体、新媒体、培训机构以及线上直播机构推进产品的宣传和销售。
由此可见,少儿科普图书的每套产品都有其专属的特性,出版机构要充分做好作者与编辑、编辑与销售、销售与渠道之间的沟通,赋予产品特有的“人设”,根据其特性选择适合产品的发行策略。
另一方面,许多少儿科普图书在产品开发阶段就加入了各种新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并根据科普知识的刚需性被开发成了线上课程。2018年,米莱童书从创立伊始,就将自己定位为一家精品内容研发制作和内容运营公司。具体而言,以“一套内容,多种媒介;一套作品,多种形式”来进行内容孵化。该公司现在不单有编辑团队,还有运营团队、画手团队、视频团队。目前,米莱童书的大部分作品都实现了课程、短视频、传统纸质出版同步上市的要求。
在《给孩子讲大数据》的编辑出版过程中,童趣启动了线上课程的开发计划。除了与学而思网校、少年得到、凯叔讲故事等新媒体平台合作之外,童趣还针对各地中小学提供了涂子沛的视频课程,并根据不同渠道和不同平台制定《给孩子讲大数据》的直播计划。
对于将图书内容开发成线上课程,也有受访者持谨慎态度,是否开发成课程要根据图书内容本身来决定。孙肇志认为,如果图书产品没有一个特别聚焦的主题,可能没办法构成具备实操性的课程,而且做成课程不见得比图书更好玩,对读者来说没有太强的吸引力。也有受访者表示,目前的课程开发还不成系统,如何把一本少儿科普图书做成有特色的教案,使知识传播更加系统化是行业未来努力的方向。
[时间:2020-09-17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