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中国经济处于稳步复苏通道

中国经济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冲击,同时也使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滑出了合理区间,但二季度由负转正,正在逐步克服疫情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上半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发展的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彰显,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同时也说明,中国经济正处于稳步复苏的通道。

  今年上半年面对严峻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中国经济稳步复苏,也再次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上半年运行的特点:
 
  第一,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回升,经济复苏迹象显著。从季度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由一季度下降6.8%转负为正。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8.4%转为增长4.4%,;服务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2%转为增长1.9%。在实体经济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这实为难得。此外,今年第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0个百分点。所以,从季度看指标是明显改善。从月度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连续两个月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四个月降幅收窄,出口额连续三个月正增长。
 
  第二,就业和物价总体平稳,社会活力逐步彰显。统计数据表明,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连续两个月小幅下降,其中25—59岁群体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2%,比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低0.5个百分点。6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8小时,比上个月上升0.7小时。从宏观经济“四大目标”中的价格水平看,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呈现回落趋势。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核心CPI同比上涨1.2%,基本保持稳定。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处于温和上涨区间,说明物价是完全可控的,既没有通货膨胀,也没有通货紧缩压力。
 
  第三,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基本民生保障有力。上半年,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3.9%,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全国夏粮总产量14281万吨,比上年增加121万吨,增长0.9%。。此外,今年是全面小康决胜之年,上半年的脱贫攻坚成效突出。统计数据表明,上半年贫困人口较多的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都在5.5%—7.6%之间。社会保障和兜底帮扶持续加强,上半年人均转移性收入名义增长8.2%,其中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增长9.3%,人均社会救济收入和补助收入增长13.2%,民生保障坚强有力。
 
  第四,新兴领域增长较快,经济发展后劲有力。实体经济是筑牢现代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难能可贵的是,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7%,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高技术领域投入持续加大,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8%,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7.2%,其中医药行业投资增长10%以上,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30%以上。新基建等相关产品增长比较快,上半年城市轨道车辆增长13%,充电桩产量增长11.9%。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2%,比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逐步克服了疫情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逐步复苏。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上半年GDP、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主要指标仍处于下降区间,所以说二季度的回升仍然属于恢复性的增长。疫情冲击的损失尚未完全弥补,推动经济回归正常水平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总的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值得注意的是就业问题。党中央提出的“六稳”“六保”,稳定就业都是首要任务。从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的走势看,是逐步下降的态势。今年以来,围绕稳就业、保民生,各级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强化。这些政策在今年上半年确实取得了积极成效,近几个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逐月有所回落,6月份为5.7%,从我们统计的劳动参与率来看,也基本接近去年同期水平,比去年同期略低0.5个百分点。这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按照中央的部署安排,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从短期看,我们认为要综合运用好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抓好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维护全球产业链供给稳定,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当前,境外疫情仍在扩散蔓延,我国已经深入融入全球产业链当中,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和影响,必须采取措施全力以赴地保持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要巩固传统的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的地位,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突破瓶颈制约,大力推动补短板、强弱项,增强产业链的弹性和韧性,提升产业基础的高级化、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当然,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并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我们要加强组织和协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尽快控制住疫情的蔓延,推动产业运行回到正常轨道,促进经济社会系统实现动态循环、健康发展。
 
  第二件事,加快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打通国内大循环体系。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我们必须学会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下半年,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六稳”“六保”政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力争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加快“两新一重”建设,尤其要扩大有效投资,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三件事,加大帮扶企业力度,做好稳外资工作。企业好了,就业就有了、市场就活了,要通过“实打实”的举措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疫情当前,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奄奄一息。要针对当前受疫情冲击较大、经营较为困难的行业企业,制定出台差异化扶持措施,进一步细化实化减租减费减息等援企政策,用好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金融系统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更加注重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作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新增再担保业务规模不低于4000亿元。大力支持引导企业与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技术创新结合,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要继续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做好稳外资各项工作。
 
  当然,从长远来看,要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制造业投资回升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基本方略,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要全力支持科技创新,助推中国高科技立于世界之巅,这是中国经济强筋壮骨的“牛鼻子”等等。这些领域,也是“十四”规划将要重点部署的任务。

[时间:2020-09-09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