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出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出版行业为实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做出了突出贡献,教育直播亦是如此。网络直播作为近期发展迅速的互联网业务之一,在疫情期间遍地开花,成为教育行业的主攻方向。
作为一家教育出版社,做好直播对学生学习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对教育出版行业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简称“北师大社”)的“京师学前直播”或许能给业界一些启示。
强势吸粉的“2020京师学前直播”
“京师学前”是北师大社学前教育板块的简称,主要策划出版学前教育专业大中专教材及职后学前教师读物。面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严峻形势,“京师学前”积极策划了“2020京师学前直播”活动,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以“2020京师学前直播”第一阶段(4月3日-4月29日)为例。面向幼儿园教师及园长,“京师学前”项目团队围绕大家普遍关注的“教育提质”“管理增效”两大主题,共策划8期直播,先后邀请香港大学博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专家和全国知名幼儿园园长等开讲。直播活动受到广泛关注,8场直播总人气达到33.4万人次,最高一次直播人气达11.4万。同时,“京师学前”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直播期间共建立了15个读者群,吸纳近7000名终端读者,“京师学前”微信公众号涨粉近万人。此外,直播“带货”功能也初步显现,图书销售取得不俗成绩,直播期间,职后学前教育类图书销售码洋达100余万元,两本新书在网店预售近500套。
教育直播的成功之“道”
“2020京师学前直播”活动首战告捷,虽然在编辑团队的“意料之外”,但我们认为这种成功也在“情理之中”。具体来看,关键是抓住了教育直播的成功之“道”,做到了顺势而为。
拥有重视融合出版的战略储备。从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态势来看,网络直播是近几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业务板块。而北师大社早在2009年就成立了数字出版领导小组。十余年来,聚焦“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出版的转型发展问题,不断探索,这为“京师学前直播”活动的及时推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住了教育直播快速发展的有利契机。教育直播是网络直播的重要类型之一,具有社交直播服务的特点。当前,积极鼓励包括教育直播在内的在线教育健康发展也是我国的重要政策导向。本次“京师学前直播”的成功开展,也与教育直播近期快速崛起、人们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息息相关。
顺应了学前教育大发展大改革的客观要求。我国学前教育正处在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行业内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日趋旺盛,这些为学前教育资源的开发出版,包括“京师学前直播”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教育直播的成功之“术”
教育出版参与网络直播除了要把握网络直播的成功之“道”,还要因时因地因材,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地设计实施具体的直播项目。换言之,教育直播的成功之“术”在于要做好具体的目标定位、内容设计、组织实施、监测评估和调整完善等工作。具体来说,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目标明确化。通过教育直播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从“京师学前直播”的实际运作来看,教育直播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有效履行社会责任。完成疫情期间国家提出的“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任务。二是巩固品牌优势。疫情期间,“居家学习”成为公众的主要生活方式,而学前教育板块是北师大社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板块,也是“突出优势”之一,因此也就成为本次直播的“急前锋”。三是建立活跃的社群。面向终端聚集读者也是教育直播的重要目标之一。网络直播既有利于跨越时空限制,拓展和延伸传统的培训服务,实现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的共赢互补,同时也有利于节省成本,组织知名作者进行高质量的导读和推荐,实现带货功能。此外,也有利于作者、读者间形成兴趣小组,碰撞创新“火花”,激发策划出版新需求。
主题系列化。集中资源,设计实施好一次两次教育直播并不困难,但要长期保持项目的关注度、知名度、美誉度,对教育出版社依然是巨大的挑战。因此,立足本社实际,聚焦产品线结构特点,实现直播主题的系列化就成为关键。本次“京师学前直播”就充分利用了自身的资源优势,把直播主题的系列化作为直播活动的突出特征,对主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设计。
过程互动化。互动性强是直播的显著特征。在直播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出即时疑惑,也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京师学前直播”高度重视互动性,并将增强全过程的互动作为直播设计的关键环节。一是每次直播都采用了“专家直播 + 10分钟互动提问”的基本形式,同时专门建立了若干个读者社群,及时进行社群内部的互动交流。二是直播讲座结束后,主讲专家加入读者群参与社群讨论。三是开展延伸活动。比如,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项目团队策划设计了“京师学前读书节”在线活动,邀请读者分享读后感和观后感等。
直播流程化。网络直播看似简单,门槛较低,但要引起关注并长期“保鲜”并不容易,需要统筹规划、协同配合、压茬推进,不断优化直播管理流程。一是做好直播前的准备,如精心做好直播方案、海报设计等文案工作,明确直播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做好专家主讲内容沟通、提前试播等工作;开播当天在读者群内再次预热,鼓励分享和提问,给予赠书奖励,进一步调动用户情绪等。二是做好直播中的管理。开播中要守土有责,坚持正确导向。同时,继续扩散直播消息,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等。三是做好直播后的跟进。每次直播后要及时做好总结工作,包括整理直播数据、读者反馈及问题等,把整理的信息给到专家,提升专家的参与度、成就感;收集专家课件并分享到读者群、组织协调专家参与群内讨论、推送图书简介及购买链接、在读者群内推送学前资讯及新书讯息等。
教育直播的反思
“京师学前直播”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参与直播实战的经验极其宝贵,但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教育直播是否应从教育出版机构的“应急性举措”迈向“常态化工作”。“京师学前直播”是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举措,是“应急性举措”,但从整个教育直播的运行和影响力来看,许多专家讲座、教材培训、新书分享等是可以通过“教育直播”常态化的,这是教育出版机构“新机”“新局”的重要着力点,也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京师学前直播”至今持续开播、持续受到关注的重要原因。但是,要想迈入常态化工作,仍然需要进一步理清教育直播的规律和特点。
第二,影响教育直播效果的具体因素究竟有哪些。从“京师学前直播”第一阶段的实战来看,每次直播的效果存在很大差距。初步分析,与直播的主题有关,前者主讲的是教育教学问题,操作性实践性强,因而受到面大量广的幼儿园教师关注;后者主讲的是教育政策问题,理论性、政策性强,因此受众相对较窄。当然,影响教育直播的具体因素还有很多。简言之,教育直播是个系统工程,要想做好就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统筹兼顾多种因素。
第三,教育直播有无可能存在“收费模式”。在从传统出版商向知识服务商转型的过程中,积极推进融合出版是当前许多教育出版机构所选择的发展战略。但具体盈利模式不清晰仍然是制约因素之一。从“京师学前直播”第一阶段的实践来看,存在买课的情况,因此教育出版机构是否可以将一批“高精尖”的教育直播课转化为“收费课”?某个系列的教育直播是否也可以打造成“品牌产品”,整体输出至某个地区?这些问题需要教育出版机构结合实践创新,不断思考和探索。
[时间:2020-07-21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