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D打印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分析 国外企业占比上升

3D打印

  我国产业规模不断增加增速快于全球增速

  3D打印技术的核心制造思想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3D打印技术发展成熟并被广泛应用。目前已覆盖了制造、医疗、教育、航空航天、军事等多个领域。
 
  根据2020年3月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年全球及中国3D打印行业数据》,2019年,全球3D打印产业规模达119.56亿美元,增长率为29.9%,同比增长增加4.5%。
 
  赛迪顾问 图表1:2016-2020年全球3D打印产业规模趋势图(单位: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3D打印市场应用程度不断深化,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核工业、模具等领域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3D打印技术已经成为航空航天等领域直接制造机修复再制造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汽车、船舶、核工业、模具等领域成为产品设计、快速原型制造的重要实现方式。
 
  2017-2020年,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逐年增加,增加速度要略快于全球整体增速,以致于我国3D产业占全球的比重不断上升。根据2020年3月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年全球及中国3D打印行业数据》,2019年,中国3D打印产业规模为157.5亿元,较上年增加31.1%。
 
  全球:前五企业占比超过50% 独立制造是最大应用市场
 
  目前全球3D打印机领域新老企业并存,竞争激烈。EOS、Stratasys等老牌3D打印巨头,在早期引领了产业的发展,凭借专利优势拥有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已经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客户认知度。
 
  在塑料3D打印设备领域,全球销售收入占比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是:Stratasys、Dnvision TEC、HP、Union Tech和Carbon,合计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72%,其中占比份额最高的企业Stratasys占比35%,行业集中度高。
 
  在金属3D打印领域,从打印机销量来看市场份额,进入前5名的企业有GE Additive、EOS、Desktop Metal、Markforged、HBD(汉邦科技),总共占比超过50%,行业集中度较高。
 
  从应用领域来看,3D打印产业的定制化能力高,可应用的场景相当多样,目前在各产业与场景的深度融合状况也都较为乐观。3D打印的最大市场是独立制造,占比达到53.8%;其次是医疗保健,占比约为13.1%;教育领域、专业服务领域以及消费者服务领域占比分别为8.6%、6.5%和4.7%。
 
  从医疗保健领域来看,3D打印目前已经成功运用于器官移植及医疗器械制造。目前在器官移植上,已成功为骨盆、下颚进行替换,另外也运用在面部毁容患者的重建,未来有望助力骨科、助听科与牙科相关技术的发展。
 
  国内:高端的工业级3D打印设备占主流 国外企业占比上升
 
  3D打印机随用途的不用价位也不同,一般商用打印机价位较高,价位为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国内购物网站上已经可以购买到廉价的3D打印机价格在3000至5000元不等,并配有快速入门指南、相应软件下载、机器矫正等介绍。随着3D打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耗材、打印机的价格必将呈现下降趋势,未来3D打印机完全有可能像传统打印机一样,成为每家每户都买得起、用得上的设备。
 
  3DScienceValley对企业的调查显示,中国市场对于高端的工业级3D打印设备采购占据主流地位,有超过44%的企业采用的10万美金/台以上的工业级3D打印机。
 
  201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看好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驻中国,来与中国的本地企业竞争中国的3D打印市场份额,其中2016年以后进入中国的公司最多,占全部3D打印行业外国公司的46.9%。
 
  国内已有的公司和产业平台,大多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走“产学研”共建的发展模式。如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自1991年期开始3D打印技术的研究,已获得多项技术专利。
 
  现阶段,国内与3D打印产业相关的上市公司中,其主营业务并不属于3D打印产业。大多是借助已有或引入的技术来源,进行项目产业化。

[时间:2020-07-20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