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包装
7月2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澎湃新闻(www.baidu.com)记者现场提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快递包装物纳入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等全流程。这方面成效如何?下一步还将如何推进?
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余洪伟进行了详细的回应。
《快递包装基本要求》已完成征求意见工作
据余洪伟介绍,《条例》实施一年以来,上海市邮政管理局按照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和可循环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相关工作,行业生态环保意识显著增强,科学有效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行业节能减排稳步推进,“包粽子”、“套袋子”和“装箱子”等过度包装和随意包装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一是坚持源头治理、循环利用,包装减量效果明显。目前, 本市主要寄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9%,相对于之前普遍使用的传统纸质运单,每年可节约12亿张A4用纸。 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64%以上,比条例实施前增长20%,每年可节约20亿个包装袋、包装箱。45mm以下“瘦身胶带”的封装比例达到88%左右,全市每年可节约胶带用量6亿米左右。 本市主要寄递企业可循环中转袋的使用率达到85%以上,每年转运中心可减少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约1.2亿条。 全行业已经推广使用循环快递箱、共享快递盒等新型快递容器12万个,循环使用480万次。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保有量达到1660辆。
二是坚持综合治理,行业绿色发展体系进一步健全。目前行业生态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邮政管理局从贯彻《条例》要求,完善规范性技术指引的角度出发,牵头制订了本市《快递包装基本要求》,现已完成征求意见工作。积极推进多方共治,会同商务部门推进快递电商包装协同治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推进快递包装产品绿色认证,指导寄递企业开展绿色采购,创建绿色分拨中心、绿色网点。
三是坚持依法治理,执法监督力度不断加强。《条例》实施以来,对本市64个寄递企业分拨中心、网点开展专项检查,对1万多件邮件快件封套印制、胶带使用、二次包装、填充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同时,根据今年新施行的《邮政业寄递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违反快递绿色包装规定的一家企业开展立案调查并予以行政处罚。这也是全国范围内根据《邮政业寄递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相关环保条款对邮政快递企业实施行政处罚的首起案件。
校园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同时,在新闻发布会上,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也介绍了上海各高校、中小学校多措并举,推行垃圾分类共工作。
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垃圾分类学生志愿者队伍,市教委、团市委等六部门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市青少年生态文明志愿服务总队,各高校成立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分支机构,各中小学成立校园生态文明小志愿者工作站。
二是分级教育,长效提升学生分类意识。市教委会同市绿化市容局等部门按照“大中小一体化”理念,将生活垃圾产生源头、过程减量、环境影响、末端处置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针对大学生群体,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体系,;针对中小学生,将垃圾分类作为“环境教育”重要内容,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中设置相关主题探究活动;联合市绿化市容局开发垃圾分类知识读本,指导各区学校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教育;编排垃圾分类情景剧(垃圾王国历险记)和主题歌曲(垃圾分类一道来),提高学生垃圾分类兴趣和参与度。在《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市教委对全体大中小学生组织全覆盖的垃圾分类线上知识讲座,发出“汇聚青春少年正能量、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倡议。
三是建立学校垃圾分类标准。制定《上海市高等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指南(试行)》《上海市高等学校生活垃圾分类评分标准(试行)》《上海市高等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综合评定标准(试行)》《中小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管理办法》。根据不同学校特点,将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化、常态化。
四是营造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各区教育局组织辖区内中小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通过“上海教育”“阳光校园”“第一教育”等新媒体途径加强推广;在主流媒体开设“青未来”“绿色校园”频道,专题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教育;各学校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确保全体学生知晓垃圾分类知识和本校的垃圾分类政策。
一年多来,广大师生垃圾分类意识逐步养成,同时通过学生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和社区垃圾分类。大中小学形成了一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的志愿者团队和学生社团。推进高校餐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试点工作,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大学等10所高校每日源头处理食堂餐厨垃圾能力近20吨,每年可减少餐厨垃圾排放约5000吨。
[时间:2020-07-02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