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包装
上海垃圾分类,今年又将有哪些“小目标”?记者日前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获悉,今年本市将在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完善全程分类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湿垃圾破袋、定时定点投放、垃圾源头减量、低价值可回收物无人问津等“痛点难点”,进行逐一破解。
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今年,上海将实现95%以上居住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实效达标,85%以上街镇达“示范街镇”标准。同时,确保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达6000吨以上,有害垃圾日均分出量达到1吨以上,湿垃圾日均分出量达到9000吨以上,干垃圾日均处置量控制在16800吨以下,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同时,上海将继续强化入户宣传,提升小区租户、年轻白领、个体工商户等重点群体的垃圾分类意识。比如,加强在来沪交通工具、陆海空港等交通枢纽的垃圾分类宣传,或者向入沪的外地手机用户,发送垃圾分类公益提示短信,提升流动人口垃圾分类知晓度。
在完善全程分类体系方面,今年将优化可回收物“点站场”体系功能布局,完成6000个居住区服务点功能提升。新增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3450吨/日(干垃圾2000吨/日,湿垃圾1450吨/日),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此外,上海还将提升分类收集、运输能力,推广应用新型装备,对清运过程中跑冒滴漏、垃圾拖挂现象的进行监管和处罚,全面推行垃圾运输车辆冲洗后再上路。加大分类收集、运输活动执法检查力度,对混装混运行为“零容忍”。
提升单位垃圾分类成效
在去年的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市民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难点。绿化市容局表示,针对破袋、定时定点、源头减量等问题,今年都将推动基层创新,争取逐一破解。
比如,针对误时投放点管理、破袋投放引导等难题,将采取“科技+管理”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操作规程,比如推进垃圾投放点加装智能监控设备、建立可追溯信息化系统等。
针对投放环境,将在具备条件的居住区推广“白菜拉拉袋”等小发明小创新,便于分类投放。对于湿垃圾的破袋和贮存小区期间的异味控制,也将制定投放点管理规范。
去年在执法监督中发现,单位分类实效不如居住区,今年申城将通过落实行业管理的方式,提升高校、医院、交通枢纽、公共场所等的分类实效。“比如市教委已专门制定了高校垃圾分类的考核标准,今年在公共场所也将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市绿容局生活垃圾管理处处长徐志平透露。
指定企业回收低值垃圾
去年,本报曾进行过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的调查,发现快递包装物、菜场湿垃圾等已成为减量“拦路虎”,而可回收物回收体系中低值可回收物,也面临“无人肯收”的瓶颈。
针对这些难题,相关部门今年力争一一破解。比如,计划突破产业、政策、地域限制,拓宽资源化利用渠道,提高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低值可回收物无法完全靠市场进行循环利用,需要有一定的扶持政策。因此,接下来各区将确定一至两家回收企业,进行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徐志平表示,回收体系要做到信息化管理做到来源可溯、数量可核对、物流可管控,目前相关部门已联合城投集团完成了可回收物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下一步将纳入相关数据。
在源头减量方面,市绿容局也已联合市商务委、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推进快递、餐饮、旅馆等行业的垃圾减量,今年会陆续出台相关措施,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比如,疫情期间快递大量增长,而针对快递包装的减量,市绿容部门与市邮政管理部门正在研究方案,今年或将在部分快递企业中试行可回收包装箱、包装箱回收抵部分快递费等政策,减少快递包装物。而在湿垃圾源头减量方面,本市正对菜场安装源头减量设施的需求摸底,下一步将制定相应政策。
[时间:2020-04-22 来源: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