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育哲先生专访

儒雅的宋先生 千面的丝网印刷
——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理事长宋育哲先生专访

  宋理事长所在的中国丝网印刷及制像协会座落在北京故宫和北海附近一个胡同的深处,古色古香的院落和宋理事长儒雅的笑容相得益彰。当我们走进他摆满了丝网印刷的精美样品和奖状、奖杯的办公室时,发生了一段小插曲,此时正好也刚到两位没有预约的采访者,宋先生很抱歉地跟他们说对不起,表明了必胜网是事前先约好的。然后他给他们倒水、让座、安排时间,他脸上充满的歉意,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多么平易近人的老人。

宋先生——走过一段烙有时代烙印的路

  年近古稀的宋先生是山东人,正像人们一贯感觉的一样,宋先生山东人般直爽和坦诚在随后的采访中一览无余。他矫捷的步伐证明着他身体的康健、淳朴可亲的笑容抹去了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让人很难将面前这位和蔼可亲的人与七十岁画上等号。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宋先生笑谈在校期间所学专业“说来话长”——原本报考的是动力系,但被分到了热电专业,到了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时被调至新成立的工程物理系,没想到之后学校又成立了尖端专业辐射化学系,宋先生又一次被计划调整了过去,但是由于当时苏联和中国关系出现破裂,随着苏联专家的撤离使得这个专业只能暂时停顿了下来,而后宋先生百转千回之后转到了高分子化学专业。

  毕业后,根据所学专业被分到北京化工研究所工作的宋先生又一次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而有了与印刷行业零接触的开始。当时,所有的毛主席著作出版局都命名为毛主席著作出版办公室,语录出版过程中封面需要采用通过电化处理的烫金技术,而也就是这个需要,宋先生调离化工系统,进去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从此与印刷结下了不解之缘。项目结束后,参与了出版局组建北京市印刷技术研究所的项目,之后在研究所任所长职务,一干就是十五年。期间,带领科技人员和全所职工,完成科研项目150多项,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有关特种印刷、印刷材料和科研管理方面的论文及技术性文章60余篇,在2001年获第六届“毕升奖”。退休之后,专门做起了丝网印刷及制像协会的工作。

  宋先生的经历正应了那句话——“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随着国家一起成长的宋先生,结合着国家在特殊发展时期每个不同的需要,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听从国家安排,在每个需要的岗位上都散发着自己的热量。

丝网印刷协会——二十余载润物细无声

  当谈到什么契机促成了我国丝网印刷及制像协会的诞生这个话题,宋理事长好像谈到自己的孩子般打开了话匣子。——时光追溯到1980年,当时一位即将辞世的日本丝网印刷大师希望在自己逝去之前能够促成亚太地区丝网印刷联盟的成立,借此提升亚太地区丝网印刷技术水平,虽然当时亚太区丝网印刷联盟未能成形,日本丝网印刷大师也憾然辞世,但正是这样的机会中国丝网印刷及制像协会应运而生,当时归在宋先生任所长领导的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名下管理。并且在协会成立12年后,92年时由我国丝网印刷及制像协会发起并终于促成了亚太地区丝网印刷联盟的成立。

[NextPage]

  而正像宋育哲先生介绍的那样——丝网印刷其实通俗讲就是工业印刷——源于其和工业发展的紧密性。丝网印刷也被人称为万能印刷方式,好似一个千面手,渗透在很多其他行业发展中。在丝网印刷技术发展的近20多年来,它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高速发展而发生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尤其在电子、陶瓷领域的应用最为显著。并且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逐渐地扩展在宣传广告、纺织、建材、包装等其他发展较快的领域中。国内企业也由开始的手工小作坊、家庭制作逐步地向规模化、现代化生产迈进,所用材料和设备的品牌和水平也逐步的与国际接轨。

  宋先生不无遗憾地说,因为丝网印刷行业与其他行业纠合在一起发展的缘故,应用领域十分宽泛,因此国家很难通过统计的手段得知丝网印刷在每个年度中发展的具体数据。从宋先生的话语中,笔者也感到这种难度也造成了丝网印刷行业好像是其他行业的附属产业一样,无法达到很大的规模,无法像平印等其他印刷方式一样得到行业最为显著的重视。

  而丝网印刷及制像协会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二十余载,像一盏指明灯一样默默无闻但是不遗余力地指明着丝网印刷领域的方向。当我们和宋先生谈到目前协会多、会议多、人们怨声也多的现象时,宋先生表示赞同。同时,他很朴实而诚恳地说,协会可以把举办展会作为自己经济来源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绝对不能成为协会的主业,协会的主要职责是为会员服务,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而丝网印刷及制像协会也是这样做的,从协会成立开始协会对于丝网印刷技术的培训就从未间断过,到现在已成功举办100多期,培训会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丝网印刷行业的从业者们;其出版的《丝网印刷》及代表亚太地区网印联盟出版并发行的英汉对照版杂志《ASGA》,以及《网印及制像信息》报纸受到国内外行业人的极大关注;97年成立网站至今,为行业人更快、更新、更近地了解行业信息及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平台;每年一届的丝网印刷展会为行业人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


  协会从刚脱离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时的几万块钱、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二十多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从未向国家提出过任何要求,靠着自己勤勤恳恳的双手、为行业发展任劳任怨的态度、平平实实干事业的精神,正像宋老先生的为人一样,“低调”地红红火火着。我们祝愿宋先生身体一如既往的硬朗,也祝愿丝网印刷及制像协会一如既往的成为行业发展的指明灯!

[时间:2006-05-24  作者:王勤  来源:本站原创]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