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出版业十大关键词

出版

  该如何形容2019年的出版业?可能会有不少出版人苦笑着感叹一句“太难了”。读者日渐分流,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作者逐版税而栖,重复授权屡见不鲜;编辑在引领潮流和迎合潮流中自我拉扯,痛心疾首地看着书卖出了“白菜价”;营销编辑被各种平台弄得眼花,什么都得做,什么都难做;发行依旧被折扣所裹挟,在夹缝中求得一点利润空间;出版业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持续衰弱……

  2019年真的像我们以为的那么“糟糕”吗?从整体市场规模来看,这一年出版业依然保持正向增长,开卷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整体图书零售市场同比增长12.78%。从出版业的发展路径来看,这一年或许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原创出版、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进入“深水区”;多家出版发行企业调整自身业务结构,进一步做专、做精;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相互交融,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探索新的产业模式。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70年来,图书出版整体规模持续扩大,品种数量、总印数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18年,图书品种51.9万种、总印数100.1亿册(张),为1978年的34.6倍和2.7倍。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年度出版的品种数量呈指数上升趋势,自2012年突破30万种以后,短短5年时间就达到了50多万种。与此同时,年人均图书消费量整体呈现逐步上升趋势,2018年年人均购买图书册数突破7本,人均7.17册,为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出版业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主线,精心抓好重点选题出版工作,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同时,全国几乎所有的大书城都设立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图书专柜或展台,重点展示相关出版成果。中宣传部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了“书影中的70年•新中国图书版本展”,集萃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时期的代表性图书版本1.2万余册,并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优秀图书版本进行专门展示。
 
  政策利好
 
  2019年对出版业影响最大的政策文件是中宣部印发的《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简称“《办法》”),《办法》明确了出版业社会效益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强调出版物必须坚持和发扬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中宣部出台的这一配套办法,对整个行业来说,不啻于一场“及时雨”和“强化剂”。可以预料,此举势必会极大推动我国出版业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全力迈进。
 
  此外,国家新闻出版署首次组织了对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的整体遴选和推荐。10月,公布了95个入围精品项目名单。包括主题、大众、专业、教育、少儿5类,这些项目体现了出版单位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群众的阅读需求,主动转型拓展新业务取得的丰硕成果,代表了现阶段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水平,为行业树立标杆、提供示范。
 
  高质量发展
 
  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图书出版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新版图书品种继续减少,印数大幅回升;重印图书品种与印数继续较快增长,在品种上继续超过新版图书。
 
  2019年,出版业的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出版机构纷纷调整业务结构,压缩非主业规模,将重心放到出版传媒主业中来。如长江传媒,在2019年进一步主动缩减大宗贸易业务规模,优化产业结构,突出主业发展,虽然上半年营业收入出现了34.01%的下滑,但整体发展保持稳中求好、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华文轩”)董事长何志勇认为,传统出版的唯一优势就是有别于碎片化、轻内容的以“高水平作者+高水平编辑”生产高品质内容的专业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高品质的内容就是未来出版的生命线、生死线。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围绕内容这个本质特征来谋求产业的发展壮大。
 
  5G
 
  6月初,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5G成为各行各业广泛讨论的话题。2019数字出版创新论坛上,出版领域和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5G对出版业的影响。正如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孙真福所说,5G背景下的出版业或将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与读者的距离更近了,可以快速、精准地了解读者,对读者阅读大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利用,从而定制化生产更多优质精准的内容资源。
 
  5G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高速率,将为VR、AR技术带来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凤凰创壹公司致力于AR/VR仿真教学培训软件研发,为3000多所院校开发了110个专业大类、700门相关精品课程、700多万个三维互动教学实训资源,颠覆了传统的静态抽象、以书本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
 
  说到底,5G影响的是出版业的“融合发展”,而融合发展的核心是内容。手握大量优质内容资源的出版业如何在技术浪潮席卷而来时,不忘初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是未来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主题出版
 
  近年来,主题出版呈现出新的气象和态势。作为出版业的核心工作,党和国家的导向更加清晰、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国各类出版单位也更加重视并主动开展多种创新实践,从“要我做”逐渐转变为“我要做”;主题出版物突破国家、语言和传播媒介的限制,受到国内外读者的认可和欢迎。
 
  行业论坛上的重点讨论话题。
 
  6月,中宣部下发通知,公布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90种,包括图书选题77种、音像电子出版物选题13种。入选作品紧扣时代主题,讲述中国故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如广东人民出版社《账本里的中国》,通过一个个真实的账本故事,折射新中国70年的大变革、大发展。浙江人民出版社《心无百姓莫为官——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春风文艺出版社《战国红》等一批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聚焦新时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思想、有温度、有故事,展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风貌。
 
  地方书展
 
  到今年,“全民阅读”已经连续6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上海、深圳、江苏、浙江等省市通过举办地方书展,在推动全民阅读国家战略落地的同时,也促进了出版业自身的发展。在这些地方书展中,已经形成规模和影响力的是上海书展和江苏书展,二者今年分别举办到了第16届和第9届,已成为周边地区甚至全国性的大型书展。尤其是上海书展,在读者心目中的影响力和口碑非常好。
 
  今年,有3个地方书展惊艳亮相,分别是7月的深圳书展和11月的海南国际图书博览会及天府书展。深圳书展吸引了近50万人次参与,主分会场图书零售共1076万元,馆配交易4985万元。海南国际图书博览会以旅游图书为主体,邀请国内外互联网、旅游、文创、影视、动漫、游戏等跨界品牌资源,与出版资源对接,实现跨界资源聚合。天府书展共接待读者110余万人次,销售图书共计2992万码洋,主会场还销售文创产品近百万元。
 
  与那些起步较早、发展较为完备的品牌书展相比,地方书展可能在定位、产品选择、活动策划、展场服务等方面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但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纵深发展,地方书展会逐渐成为当地读者的文化嘉年华。
 
  走出去
 
  出版“走出去”工作已砥砺前行了16个年头。如今,“走出去”已经不再是简单地输出版权,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中国出版机构将资本输出到海外,“走出去”变成了“走进去”。
 
  8月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共达成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意向和协议3840项,同比增长6.37%。中外展商之间的版权贸易频繁,一大批最新中国图书版权输出海外。其中,聚焦中国主题的图书,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简称“人大社”)《大国的责任》;传统文化、民俗、美术类图书,如山东教育出版社《美在乡村》;原创童书,如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北极焰火》等成为版权交易的热点。出版“走出去”从实物出口、翻译出版、国际合作出版、海外投资,到“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中国图书海外中心”“中国内容编辑部”“中国书架”“中国馆”等,正在构筑立体化新格局。
 
  与此同时,国内出版机构积极参与海外书展,加强与国际出版人的交流合作。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的国际书展中,中国展团分别作为德黑兰国际书展、墨西哥国际书展、委内瑞拉书展的主宾国亮相,并策划组织了精彩的主宾国活动,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精细化分工
 
  2019年,出版业甚至整个内容产业最突出的发展特征之一就是由综合性向专业性转变。“大而全”不如“精而美”,依靠规模取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一些出版机构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逐步在自身所擅长的领域谋求垂直化发展。比如一些地方科技社,在近几年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着力发展优势板块,如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手工类图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园艺类图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孕产类图书等,并通过常年积累的优势资源,探索垂直化的数字转型。
 
  出版业的精细化分工不仅体现在内容生产方面,还体现在渠道方面。面向特定人群的书店品牌继续深化运营,如文轩儿童书店kids Winshare,今年开了第二家店;人天书店集团在北京打造了一家军事书店,图书选品基本是军事类题材,主要受众群体也以军人为主。在社群渠道红利期已过、公号团购转化率走低的情况下,一批社群中盘商连接出版机构和公号资源,实现了图书的精准营销和读者的精准触达。
 
  渠道定制也是内容产业向着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的表现之一。今年,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同样一本文学类作品,在不同渠道发行时会附赠不同类型的周边。
 
  洞悉趋势,找到适合自身的专业方向,做出差异化,服务特定读者群,出版业的精细化分工将愈见明显,在优势领域做深做透,才是核心竞争力。
 
  校园书店
 
  7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各高校应至少有一所图书经营品种、规模与本校特点相适应的校园实体书店,没有的应尽快补建。
 
  出版社在校园书店方面的尝试其实由来已久,人大社的明德书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独秀书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夏书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的陇上书店等近年来都受到了广泛关注,但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经营现状堪忧是校园书店的普遍现状。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创新模式的校园书店开始涌现,如博库书城·徐州工程学院店,它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徐州工程学院和博库书城徐州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三方一起出资装修书店,出版社负责提供图书,统筹书店风格,协调三方关系;高校负责提供场地和水电费优惠,协调校内管理;发行单位负责经营图书和文创产品,自负盈亏。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新华发行集团在校园书店领域做出了尝试,如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校园书店品牌倍阅书店,目前已在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办了校园书店。
 
  视频营销
 
  这一年,全民热议的顶级流量不再是影视明星,而是淘宝直播的“一哥一姐”。视频营销开始席卷各行各业。出版业也不例外。作家、编辑、出版机构、书店、渠道方、数字阅读公司、自媒体人等各种主体运营的抖音号、直播号纷纷上线,通过视频形式营销图书。
 
  在以出版机构为主体运营的抖音号、直播号中,果麦、读客、磨铁等民营图书公司先行一步,已操作了不少“爆款”案例。如磨铁通过番外篇阅读、随书附赠明信片展示等多种短视频内容,将《蜜汁炖鱿鱼》成功在抖音引爆。还有一些渠道方和数字阅读公司在今年大力布局短视频矩阵,如葫芦弟弟儿童书店、掌阅科技等。京东、当当、文轩网以及不少出版机构也都在探索和尝试直播。
 
  对于出版业来说,想要完全摸透这种创新型营销方式的逻辑还需要时间,但跨出了这一步,已经是一种勇敢。正如一位出版人所言,营销的本质就是不断在新鲜的事物和潮流里找到机会,出版业不能错过了微博、微信,再错过视频营销。

[时间:2019-12-31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