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需要区块链吗?

出版

  最近一段时间,区块链因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再度登上舆论风口,也成为各行各业打算试水的领域。那么,出版业需要区块链吗?出版机构和从业者愿意参与这场技术变革吗?

  2012年我误打误撞从传媒业进入出版业。以一个传媒人的视角来观察出版业,我发现出版业有一个最大的软肋:传播。出版业本是内容行业的基石,但在互联网时代却缺乏有效传播、曝光和触达。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图书是封装的产品,天然有传播壁垒。出版业需要有人把封装的图书变成能够传播的媒体产品,进入互联网内容的大分发当中。在纸媒时代,是纸媒做了这项工作。纸媒没落以后,出版业的内容传播出口正在逐渐消失。第二个问题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人、信息、资金的连接,使得出版、传播、销售可以一体化。但是由于出版业对内容传播的忽视,导致在整个价值链条上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区块链可以解决出版业的问题吗?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的账本技术,能够建立一个社会化的信用和价值体系。这就意味着,只要有作品在这一体系中传播,每个人的作品贡献的价值就能用公允价值(虚拟币)标识出来,并且被全网的人看到。我曾经仔细询问过两本小说的营销:《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和《斯通纳》。这两本书向许多媒体人赠送了样书,然后就在微博和微信上“火”了。区块链能将这些在社交网络里的大节点用户识别出来,体现出他们在内容发现和传播方面的价值。
 
  虽然区块链可能解决问题。但一定是区块链技术吗?出版业愿意参与这场变革吗?不一定。因为区块链技术至今还没有一个完全成熟的应用场景。而且,区块链为出版带来的收益可能被误传了。
 
  很多人认为区块链可以防止盗版。确实,一旦一个作品被记录在链上,可以保证以后不可能再被篡改,但这首先要保证首次的记录是准确的,不存在抄袭、盗版行为,这不是区块链可以做到的。第二,即使首次记录、确权不误,但是一旦发生盗版、侵权行为,区块链只是提供了一个凭证,能否获得法律救济和区块链技术无关。
 
  更大的问题在这里,对于一个版权区块链平台来说,最重要的是出版机构是否愿意加入这场游戏。有位软件工程师说:维持一个分布式的网络需要成本,并且一定要建立一个经济体系。在出版业,这个经济体系要建立,一定需要作者、读者、出版商、发行商、电影制作人等一系列社会角色。有人想通过区块链技术来消除后面几种角色,我认为这是对去中心化的误解。
 
  区块链能为出版业做些什么?
 
  区块链是一种技术工具,但是恐怕难以直接取代优秀的编辑,或者立竿见影地解决图书销售问题。所以对出版业来说,区块链的吸引力不那么大。但是出版业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版图扩展,这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区块链可能会在其中扮演最后一棒的角色。
 
  我们来看“写作—编辑—复制—传播”这样一个出版链条的变化。在写作端,移动互联网的存在使得写作人群大大扩展。在复制和传播端,复制和传播成本趋近于零,内容可以以无摩擦的方式传播,移动支付的便捷和安全使得作品获得收益的方式也很流畅。
 
  以上这些也带来行业结构持续、深入的变化。在欧美地区首先兴起了自出版平台,很多无法接触到书探、经纪人、编辑的普通人把自己的作品发布出来,在亚马逊等平台上发行,获得收益。
 
  当然,自出版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出版业。一个作者的天赋不会因为在移动端写作,在互联网平台发布就发生变化,自出版降低了普通人写作的门槛,增加了他们被发现的机会。而音频、短视频等流媒体技术的成熟,使得一个普通人可以用多媒体的方式实现自出版。这场变革在欧美被称为自出版1.0时代,是写作、复制、传播等环节的变化。如今他们正在进入自出版2.0时代,传统出版机构的“墙”被打破,传统出版业的人力资源进入到与作者的连接当中,编辑成为个性化又标准化的社会服务。
 
  那么区块链能做什么呢。它将会对这场出版业的价值重组推波助澜。区块链技术能够建立一个分布式的价值网络,让所有人都可以看见。想一想,因为这个技术的存在,一位沉默的阅读者可能因为自己对小说的独特眼光,而拥有像传统出版社那样的权力——为不知名的作者赋能,这是不是会很有趣呢?

[时间:2019-12-03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