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创造“童书传奇”

童书

  “尤斯伯恩看里面”是英国尤斯伯恩出版公司出品的经典科普翻翻书,2005年至今,已陆续出版60余册科普读物,译成26种语言,在29个国家出版,全球销量超过1亿册。百道网专访了“尤斯伯恩”团队的三位主创人员,与其畅谈这套经典童书的创作过程,探讨文化兼容、国际化视野的重要性,以及尤斯伯恩团队的合作模式。

  “尤斯伯恩看里面”是英国尤斯伯恩出版公司出品的经典科普翻翻书,2005年至今,已陆续出版60余册科普读物,涵盖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各个领域。严谨的知识概述、独特的呈现模式、精美的绘画风格打动了无数孩童的心。英语原版被翻译成26种语言,在29个国家出版,全球销量超过1亿册。翻页、折页、镂空、洞洞……层层探索、不断深入“看里面”的阅读过程,激发了无数小读者体会、分析“外在世界”的认知能力。
 
  百道网专访了“尤斯伯恩”团队的三位主创人员,与其畅谈这套经典童书的创作过程,探讨文化兼容、国际化视野的重要性,以及尤斯伯恩团队的合作模式。
 
  百道网:“尤斯伯恩看里面”科普翻翻书细分为“尤斯伯恩看里面”“尤斯伯恩看里面低幼版”“尤斯伯恩偷偷看里面”三个子系列。虽然三个系列面对的是不同年龄层的小读者,但主题雷同度较高,太空、海洋等主题都重复出现过。您们如何让“尤斯伯恩看里面低幼版”《揭秘海洋》的读者继续购买“尤斯伯恩看里面”《揭秘海洋》呢?
 
  简·彻丝荷:“尤斯伯恩偷偷看里面”注重对2到3岁小朋友的科学启蒙,比如说给他们简单的太空概念,让他们建立对月球、空间站的基本认识。当他们读到“尤斯伯恩看里面”的太空,就会了解非常系统的太阳系知识。虽然三个系列都涉及太空、海洋主题,但看到的知识点是不一样的,绝不会看到一模一样的内容。
 
  凯迪·戴恩斯:我们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能力进行内容区分的,“尤斯伯恩看里面低幼版”版本知识具体而形象,贴近幼童生活,语言文字精简凝练。“尤斯伯恩看里面”版本提供的科学知识更加复杂、抽象,有些内容成人都不能完全理解。
 
  百道网:如您所说,《揭秘古埃及》《解密度量衡》这类“尤斯伯恩看里面”作品,成人理解起来都有难度。但团队却把读者年龄设定在7岁以上,对孩子们的挑战会不会太大了?
 
  简·彻丝荷:“以上”这个概念很重要。虽然“尤斯伯恩看里面”知识难度较大,但是厚纸板、翻翻页的呈现方式较难吸引十几岁青少年,他们会觉得这种童书太幼稚。所以我们把初始阅读年龄定在七岁。但每个孩子的阅读能力不同,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的只能理解“尤斯伯恩看里面低幼版”,有的却能看懂高阶的“尤斯伯恩看里面”,还是要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进行选择。比如给一个小宝宝“尤斯伯恩看里面低幼版”,他会因为信息太多找不到重点,从而丧失阅读兴趣。如果换成插图简单的“尤斯伯恩偷偷看里面”,他能迅速找到重点,兴趣也因此得到调动。
 
  百道网:从低幼版到高阶版,“尤斯伯恩看里面”系列加入大量文字解释,即便是面向幼童的“尤斯伯恩偷偷看里面”,也有许多宝宝们不能理解的文字。您们是不是更倾向于将这个系列打造为亲子共读产品?
 
  安娜·米尔伯恩:是的。我们希望通过家长对翻页上面文字的阅读,激起孩子掀开翻页寻找答案的兴趣,从而产生亲子互动。在这种互动中,就算低幼儿童不能完全理解上面的文字,他们也能享受翻页的过程,获得阅读的快乐。我儿子五岁的时候就已经看高阶版“尤斯伯恩看里面”《揭秘太空》了,虽然不能理解内容,但是他享受不停翻页的快乐。等九岁时重新读《揭秘太空》,他发现里面蕴含着很多科普知识,这种发现让他兴奋不已。
 
  凯迪·戴恩斯:团队其实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感受。比如“尤斯伯恩看里面”系列作品,我们并没有强调画风的统一,尽量表现创作者的风格独特性,但这种风格必须让小读者获得愉悦的阅读感受。比如“尤斯伯恩偷偷看里面”系列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由同一位插画师完成的,因为他的风格特别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到了“尤斯伯恩看里面低幼版”,我们选用了不同的绘画风格,《揭秘医院》中所有元素都卡通化处理,以消除小读者对医院的恐惧感;而《揭秘海洋》采用的是写实主义风格,精准诠释海洋中的美妙细节。到了高阶版“尤斯伯恩看里面”,我们会根据主题风格,选则更多年轻插画家参与创作。
 
  百道网:作为英国本土出版社,尤斯伯恩却致力于打造国际市场,建立世界范围内的读者群。在文化融合的过程,尤斯伯恩团队更关注英国本土文化的传播,还是不断调整作品中的文化元素、适应他国文化? 
 
  凯迪·戴恩斯:在策划创意“尤斯伯恩看里面”系列童书的时候,我们选择的往往是全世界孩子都能接受的主题和话题。比如说动物、自然这些主题,适用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其实以前我们也尝试介绍英国文化,比方说,我们出了一些有关莎士比亚、英国历史的童书。发行部的同事也希望我们更多关注英国本土文化,但这个市场变得越来越小。身处地球村,空间距离愈发缩短,应该着眼全球文化。
 
  安娜·米尔伯恩:当我们打开一本描绘海洋的书,如果里面关注的只是英国周边海域,那也太无聊了。我们想把这本书卖到澳大利亚,卖到南北美洲,必然会加入大堡礁、北极、南极等他国海洋景观。文化推广与融合也是我们一直考虑的问题,比如说“尤斯伯恩看里面”《揭秘医院》这本书,我们整整花了五年时间来打磨它,就是因为各国医疗卫生体系不同,很可能别国小朋友没有办法理解我们描述的英国医院。如何完美融合不同文化元素,也是我们不断尝试与摸索的课题。借由同接力出版社合作的机会,我们正在创作一本致敬中国的“看里面翻翻书”——《古代中国》。
 
  百道网: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欧美文艺工作者会在作品中加入中国文化元素,以求在满足西方民众好奇心的同时,获得中国观众认同,开拓东方市场。迪士尼的《花木兰》系列、梦工厂的《功夫熊猫》系列,都因此大获成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品在体现中国文化的同时,还加入大量本国文化元素。比如功夫熊猫的眼睛,就被梦工厂设计成绿色。您们是如何定位这本《古代中国》的?是完全忠于中国文化,还是加入西方元素?  
 
  简·彻丝荷:设计《古代中国》时,我们就清楚意识到这本书最受关注的市场应该在中国。我们由衷希望创造出一本尽可能贴近中国文化、忠实中国历史的作品。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会邀请多位专家审核我们的作品,但我们邀请了三位专家校对《古代中国》。有旅英的汉语老师,还有在中国研究汉代历史的教授。这位教授还邀请精于其他朝代研究的史学家们一起校对。《古代中国》的打磨时间比其他翻翻书都要长,因为我们希望它最终呈现的中国历史是正确的。 
 
  百道网:三位作者的共通点是都经历了学术、职业转型,安娜·米尔伯恩硕士学的是德语和哲学,简·彻丝荷分别获得中世纪、近代史学士学位和英联邦史学位,而凯迪·戴恩斯在剑桥大学所学专业是现代语言学(法语和意大利语),毕业后撰写了很多有关语言的书籍。出于何种原因,您们改变原来的学术或职业方向,投身童书创作?
 
  简·彻丝荷:从历史系毕业以后,我发现自己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历史学家,因为这是一份极少数人胜任的工作。在英国,大学仅仅意味着教育和文化程度,并不能与职业挂钩。如果你不是法学、医学、工程学的学生,毕业后你很难有特别清晰、匹配的职业方向,找到和大学学科相对应的工作。而且,我上大学时年龄很小,毕业时只有20岁。我不想成为一名老师,但我特别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点什么。我用两年时间尝试了一些工作,后来发现做童书作家、童书编辑很有趣。
 
  安娜·米尔伯恩:我从小就对创作有兴趣。我的一个儿时伙伴对我影响很大。他经常跟我说他喜欢写作和绘画,长大以后要为儿童写书。他的想法迷住了我,但我那时对作家的认知还不是很清晰,认为作家能拥有大把空闲时间,不受公司支配。毕业以后,我想投身出版行业,也是在那时,我重新发现创作的魅力。又当作家又当编辑,太完美了。
 
  百道网:虽然您们目前从事的工作跟大学所学专业没有必然联系,但曾经的求学生涯和职业过往是否给予您们一些童书创作的灵感?
 
  简·彻丝荷:学术生涯会潜移默化影响我们,比如我进入出版行业后,就创作了很多跟历史有关的书。事实上,我们的创作团队是由各种教育背景的人组合而成,有科学家、史学家、地理学者、语言学者。即便不撰写跟自己学业有关的作品,我们也能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我们还有很多对英国文学完全不感兴趣的员工,但没关系,我们可以从他们的专业背景上找到新的创作灵感。
 
  安娜·米尔伯恩:作为剑桥毕业生,大学首先给予我的是科学的治学方法和严谨的研究态度,这些方法适用于出版工作,因为出版一本书之前,我们也需要做大量调研,提出理论与创意。我所修的哲学专业还让我具备逻辑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些都是重要的技能。 
 
  百道网:中国童书市场日趋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画家有意加入童书创作行列。作为权威的童书出版团队,您们能否给中国创作者一些建议?需要具备何种职业素养才能创造出优质的童书?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凯迪·戴恩斯:每一本童书的创作,我们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热情。抓住孩子兴趣点的前提是这本书有趣、好玩,我们在创作过程中都会唤醒自己内心深处的孩子。其实我觉得我们团队的每位创作者都像长不大的孩子,会极其兴奋地分享自己刚学到的一些小知识。
 
  安娜·米尔伯恩:成人思维和孩童思维很不一样。我们觉得很酷、很新颖的创意和设计,拿到孩子中间检验,效果却很不好。我曾经创作过一本跟月亮有关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激发孩子探索月球的动力。我把这本书拿给我儿子,他一边看眼睛一边放光,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太棒了!他对月球感兴趣!”但当他合上书本,我问他要不要来场月球历险,他语气坚决地对我说:“才不要!”孩子其实是很情绪化的,赢得他们欢心的关键在于保持一颗童心。
 
  简·彻丝荷:中国插画家如果有意开拓国际市场,不妨建立个人网站,参加各类国际型书展,这些都是展现个人作品的好平台。“尤斯伯恩看里面”团队也在积极寻求来自中国的合作伙伴。我希望我们的创作团队不仅有截然不同的教育背景,还有风格各异的文化背景,由衷期待中国画家的加入。

[时间:2019-09-10  来源:百道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