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迎来新一轮政策利好,落点直击行业应用和技术短板

  据统计,河北、江苏、西安等多地出台机器人产业行动计划,明确面向汽车、电子、电力装备等领域加强工业机器人应用;安徽、浙江、天津等地在今年地方两会上提出应用具体目标。央行近期也指出,鼓励金融机构推动融资等业务创新,强化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短板的支持力度。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持续拓展,正进入提档加速关键期。
 
  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迅猛发展,产量持续增长。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仅32996套。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至突破13万套,提前三年实现了10万套产量的目标。到了2018年前11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全面赶超2017年全年,产量达到131495套,同比增长6.6%。截止至2018年底,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了147682套,同比增长4.6%。
 
  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政策规划处处长左世全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预计到2020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近100亿美元。加上系统集成服务在内,预计市场规模将超300亿美元。
 
2015-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统计情况
 
 
  我国工业机器人短板问题分析
 
  但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与国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工业机器人在技术上,例如抓取、识别能力存在差距,同时不同场景的应用还有待提升。左世全也表示,核心短板在于先进感知和控制技术落后,高端精密减速机、控制系统还依赖国外。
 
  “未来发展的着力点,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部件的攻关;二是紧密结合应用场景,比如工业机器人要与生产工艺等紧密结合。”左世全说。
 
  集中力量解决技术、应用短板问题
 
  针对技术短板,央行在近期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鼓励金融机构推动融资、租赁、质押业务创新发展,加大对工业机器人
 
  针对行业应用短板,多地也制定了明确的路径图。河北省日前明确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密度达100台/万人,并在新能源、汽车、电子等行业开展应用示范;陕西省西安市也在相关规划中提出以汽车、通用设备、电力装备等行业为重点,普及工业机器人应用。此外,多地在今年地方两会上明确制定了年度计划书。例如,安徽省提出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5000台以上;浙江省明确新增工业机器人1.6万台。
 
  左世全表示,各地推动工业机器人发展,要注重以应用侧拉动和供给侧推动“双轮驱动”:
 
  1、结合本地优势产业,引导用户企业按照市场规律积极应用,而不是通过简单补贴的方式;
 
  2、需要加强机器人开发和使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掌握关键研发及应用技术。

[时间:2019-03-18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