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产业布局及市场规模分析

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2017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3.8万台,销售额达到51.2亿美元,2018年预计达到62.3亿美元。

  根据机器人的应用环境,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其中,工业机器人指应用于生产过程与环境的机器人,主要包括人机协作机器人和工业移动机器人。
 
  从产业链来看,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包括核心零部件、本机制造、系统集成和行业应用四个核心环节。其中,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传感器,是工业机器人的重中之重,主要企业有KEBA(奥地利)、安川(日本)、住友(日本)、秦川机床、新时达等。本体制造对于上下游有拉动和引领作用,需要较好的技术积累,主要企业有机器人四大家族、沈阳新松、哈工大等。系统集成则是机器人产业的最终体现,主要企业有天奇股份、哈工智能、沈阳新松等。
 
  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 技术难度高
 
  减速器、伺服电机与控制器被认为是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也是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整体来看,工业机器人的总体成本中,核心零部件的比例接近于70%,其中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占比分别为32%、22%和12%。
 
  目前中国涉及减速器研发的企业有10余家,具备量产出货能力的仅5-6家,市场几乎被日企所垄断。控制伺服系统方面,国内企业有一定的自主配套能力,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在15%左右,力求逐步提高。
 
  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 连续六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以及中国制造业整体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加速发展,不少细分领域都孕育着新机遇,工业机器人就是相对热门的一大领域。近几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年轻人择业观的转变,使得中国劳动力人口占比连年下滑,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大幅增长。
 
  2017年,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达13.8万台,全球出货的工业机器人38万台,三分之一都来到了中国。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约为51.2亿美元,2018年约达62.3亿美元,连续六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发展非常迅速。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占市场近半份额
  
  从地区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工业基础较好,机器人制造集成与应用市场起步较早,在产业链构建、市场需求、创新资源布局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该区机器人产业收入突破103亿元,占比为24.87%。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链条建设较为完备,基础技术实力重组,2017年该区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90.4亿元,占比为21.83%,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区收入合计约占全国的47%,接近一半。中国机器人产业聚集沿海地区现象较为明显。

[时间:2019-02-26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