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为各个国家制造业转型发展带来机遇,智能制造领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目前中国企业智能制造业升级面临双重困境,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升级需要协调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益化的发展,实现制造模式和管理模式同步升级。
文化差异导致各国智能制造战略有所不同
继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第四次工业革命成为各个国家的发展和转型机遇。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智能制造领域成为各国兵家必争之地。各国围绕制智能制造,都提出了相应的战略——美国的“再工业化计划”、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创新25战略”,当然还有中国的“中国制造”、“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
各国对知识的理解、积累和传承方式的差异,导致各个国家智能制造发展策略有所差异。
以日本为例,日本的集体文化观念深深影响了日本的制造文化。对于企业而言,人是最重要的价值,对人的信任要胜过对数据、设备的信任。所有的自动化和信息建设都是围绕帮助人去工作为目的,而不是替换人。这也是为何无人零售、新零售在中国发展迅速,在日本却发展缓慢的原因,日本人更加关注消费服务质量。
德国的“工业4.0计划” 其背后是德国在制造系统中所积累的知识体系集成后所产生的系统产品,同时将德国制造的知识以软件或是工具包的形式提供给客户作为增值服务,从而实现在客户身上的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中国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则主要侧重于标准体系建设和企业转型。
中国制造主要处于生产环节
制造业价值链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国家、企业的竞争力。生产活动的价值链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想法创新与需求创造→原材料与基础使能技术→关键裝备与核心零部件→生产过程与生产系统→产品和服务。其中上游产品设计、关键装备和核心零部件占据价值链70%左右利润。
目前中国制造业主要处于生产过程与生产系统环节,产品附加值较低,在行业竞争中缺乏话语权。
中国企业智能制造升级面临双重困境
目前中国企业智能制造业升级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由于国内租金、人工成本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代加工为主企业向越南、缅甸、印度等市场迁移,另一方面,美国、欧洲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引导高端制造业回流国内。
中国虽然是制造大国,但是面临资源、技术环境刚性约束强,产品质量不高,创新力和竞争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中国制造业大部分企业仍处于工业2.0阶段,部分企业向3.0迈进,智能制造仍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智能制造升级模式:制造模式和管理模式同步升级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升级需要协调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益化的发展,实现制造模式和管理模式同步升级。根据这一原则,中国智能制造业不仅需要实现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替代传统生产方式,同时也要求建立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工具来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精益高效生产。综合分析制造业先进的制造理念和制造技术,精益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是制造业升级改造过程中的3大支撑技术。
[时间:2019-01-31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