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
统计数据显示,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相比,我国出版社总量增长了4.3倍,图书总品种数增长了33.2倍,出版业的规模今非昔比。从“书荒”到出版大国,这种“质”的飞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所有出版机构、出版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积累而来的。
改革开放激发了图书出版业空前的发展活力,40年间图书出版结构、布局日趋合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图书出版集团化进程加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40年,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恢复发展时期、优化调整时期、深化改革时期和创新发展时期四个阶段。
图书出版总量规模迅速增长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出版社数量稳中有升、覆盖门类齐全,图书出版总量规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据统计,2017年较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相比,出版社总量增长了4.3倍,年均增长4.3%,总品种数增长了33.2倍,年均增长9.5%;总印数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2.3%;总印张数增长了5.0倍,年均增长4.7%,其中在恢复发展时期,出版社数量、图书出版总品种、总印数和总印张数均增长最快,另外,与1988年相比,2017年的定价总金额增长了26.8倍,年均增长12.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具体分阶段阈述如下:
第一阶段:恢复发展时期(1978-1991)
在恢复发展时期,出版社数量成倍增长,图书出版规模急剧扩张,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部分出版社恢复了“文革”前的建制,同时新建了一大批图书出版机构,据统计,1978-1991年的出版社数量增长了3.4倍,年均增长12.1%。同时,出版行政管理机关逐渐放宽了部分出版社的专业分工,并将小地方出版社长期执行的“地方化、通俗化、群众化”方针改为“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的方针,大大释放了图书出版生产力。同时一大批在“文革”中被打压的图书重新出版,因此在恢复发展时期,“书荒”局面得以扭转,图书出版总量规模大幅度增长。
数据显示,1978-1991年的图书出版总品种数增长了5.0倍,年均增长14.7%(其中新书品种数增长了3.9倍,年均增长13.0%);总印数增长62.7%,年均增长3.8%;总印张数增长96.5%,年均增长5.3%,其中1986年图书出版总印数和总印张数出现骤然下滑,且在这一阶段末期(1991年)仍未达到1985年的水平,主要是由于改革初期图书供给数量急剧增加而需求市场难以消化、公费购书有所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所致。另外,在图书定价总金额方面,1991年较1988年增长了53.6%每年均增长15.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详见表1、图1和图2。)
第二阶段:优化调整时期(1992-2001)
在优化调整时期,图书出版业从规模急速扩张向规范图书市场、提高图书质量上转移,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
这一时期,全国出版布局基本形成,据统计,出版社的数量增长9.4%,年均增长1.0%,尤其是1995年开始出版社数量基本没有增加甚至略有下降,与现有出版社数量已相差不大。在图书出版总量规模方面,1992-2001,总品种数增长、总印数却出现回落,说明图书出版呈现出日益分众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同时,新书品种增速明显低于上一时期,说明政策因素产生明显效果,新书出版得到了有效控制,而重版品种以7.1%的年均增长速度逐年递增,进一步印证了图书质量得到逐步提升这一事实。
另外,这一时期图书定价总金额增长了3.2倍,年均整17.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总印数的减少,说明这一时期图书单册价格增长最快,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放开了图书定价政策,准许出版社按照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自行定价;另一方面是由于纸张等印数物资的价格持续上涨,图书内容作为作者智慧结晶的市场价值的认同以及出版社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促使出版社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合理提价。
第三阶段:深化改革时期(2002-2011)
在深化改革时期,图书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举措,出版规模稳中有升,出版实力有所提高。
这一时期,出版社数量稳中有升,2002-2011年由532家增至547家,增加了15家;出版规模增长略快于上一时期,总品种数增长1.2倍,年均增长8.9%(其中新书出版品种增长1.1倍,年均增长8.4%);总印数增长12.2%,年均增长1.3%;总印张数增长39.0%,年均增长3.7%;图书价格增长趋于稳定,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图书定价总金额增长98.7%,年均增长7.9%。
第四阶段创新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
在创新发展时期,图书出版业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出版总量稳定增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整体规模与实力明显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
2012-2017年,全国出版社由547家增加到552家,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总品种数增长23.8%,年均增长4.4%,其中新出品种增长速度(5.4%)明显低于重印品种增长速度(49.7%),说明图书出版单位由追求数量转向提高质量,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市场整顿初见成效;总印数和总印张数除在2014年出现小幅回落外,整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这一时期图书定价总金额较2012年增长46.3%,年均增长7.9%,低于上一时期的整体增长速度(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产业规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图书出版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持续上升,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879.60亿元,较2012年相比增长21.6%,年均增长速度4.0%;实现利润总额137.48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19.3%,年均增长速度3.6%。
图书出版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我国图书出版业在40年改革开放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成熟、壮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改革开放40年来,图书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经验与启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大局。
图书出版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意识形态阵地,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领导下的正确舆论导向,是我国图书出版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图书出版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坚持将出版部门党的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面,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营造出良好的舆论环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经典著作的出版,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心和热情。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打破思想禁锢。
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证明,思想解放的力度、速度、程度直接关系到出版改革发展的广度、深度和进度。改革开放40年图书出版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出版人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极大地释放了出版生产力,推动了我国图书出版的全面稳步发展。
改革需要冲破原有思想观念的束缚,为出版业的发展解除思想禁锢,比如,“图书是否属于商品,应否遵循商品的生产价值规律?”又如,出版社究竟应定性为事业单位还是出版企业,是否应用现代企业制度予以规范与管理?再如,图书出版业是否属于产业,是否应具有产业性质和经济功能?等等。40年来,出版观念的每一次突破,都极大地推动了图书出版业的改革创新,促进了图书出版的繁荣和发展。
第三,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出版业改革发展。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才能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和体制机制性障碍,图书出版业内部活力才能充分得到释放。
在管理体制方面,一是调整出版行政管理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管理,积极应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和维护了良好的图书出版秩序;二是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出版业改革历经由事业单位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再到公益性出版事业单位和经营性出版企业的分化。
在运行机制方面,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出版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调整出版结构,转换内部经营机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同时,逐渐加快图书出版集团的试点和推广,围绕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重点培育发展大型出版集团,运用市场机制,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扩大融资、兼并重组,增强整体实力并提高竞争力。
第四,加强内容创作生产,促进出版业繁荣。
40年来,图书出版经历了由数量增长、规模扩张到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发展转变,图书出版业欣欣向荣、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图书出版机构大理实施精品战略,加强内容创作生产,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比如在主题图书出版方面,一大批质量上乘、社会影响力广泛的优秀主题图书策划出版,据《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资料显示,2017年有17种主题图书年度累计印数超过100万册,占年度累计印数100万册及以上图书的29.3%;8种进入印数前10。党的十九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累计印数超过2400万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超过500万册,《全面从严治党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7》超过700万册。列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2017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图书单品种平均印数6.8万册,是书籍单品种平均印数(1.4万册)的4.9倍。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加速推进,图书出版业将进一步发挥内容资源优势,运用先进技术,与新兴出版业深度融合,加快转型升级,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再创新的辉煌。
[时间:2018-12-21 来源:科技与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