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人速速围观!闹得沸沸扬扬的“最强停工令”终于有了后文......

“最强停工令”

  近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正式对外公布。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最强停工令”,现在终于有了后文,取消统一的限产停工比例,也就意味着今年秋冬季的“停工令”不会再来了。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决策部署,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做好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召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攻坚行动方案》)。

  针对备受广大老百姓关注的停工限产,也就是“停工令”问题,《攻坚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对钢铁、建材、铸造、有色、化工、焦化等高污染和高耗能行业,不再进行统一的停工限产比例。而是由各个地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停工限产的范围和时间。说白了,就是不再“一刀切”式停工限产,把权力下放给地方,因地制宜。

  据了解,去年的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钢铁、建材、焦化、铸造等行业,都设定了具体数额的限产比例,譬如限产30%,甚至50%。这样的“停工令”,导致大批企业被强制停工限产,大量工人失业,引发了部分负面情绪。

  今年的《攻坚行动方案》,正是考虑到去年的各种情况,不再“一刀切”式停工停产,要求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差别化错峰生产。

  环保风暴、中美贸易战夹击下PMI指数危险逼近收缩指数!

制造业PMI指数(经季节调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2017年9月以来,我国制造业的PMI指数一直是呈波动下降态势的。而在今年9月,制造业的PMI指数仅为50.8。要知道如果PMI指数接近于收缩指数(低于50)是十分危险的!

  制造业是中国崛起的关键。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在三个产业中,工业是真正具有强大造血功能的产业,对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社会稳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53.0%,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生产增速有所放缓。

  新订单指数为52.0%,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位于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扩张步伐有所放慢。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8%,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之下,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降幅有所扩大。

  从业人员指数为48.3%,低于上月1.1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减少。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9.7%,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继续放慢。

  不难看到,尽管上月我国工业处于“金九”,大量工业产品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趋势,但仍然改变不了目前我国制造业生产不断放缓,需求渐渐减少的态势。由此看来,今年以来严厉的环保检查以及近期的贸易战对我国制造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从去年开始,面向所有企业的环保督查热度持续不减,在环保风暴下,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收到被限产、停产、关停的噩耗!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17.6万家工厂被关停,这生产指数怎么上去呢?而另一方面,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成品制造商遭受了严重的关税打击,减少了对原材料的采购。例如,美国对含有聚氯乙烯(PVC)的成品征收关税,需求下降,导致中国国内价格在9月底一周内下跌9%,至9个月内最低点。

  关注民生,因地制宜!

  今年京津冀不再强制停工!

  近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正式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年~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攻坚行动实施范围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

  国家扶持的民营小企业,虽利润微薄却养了几亿人口,支撑起了一方的经济发展。今年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可以说是充分考虑了员工因企业倒闭而造成的失业等一系列民生问题,也考虑到了目前我国制造业出现危险信号的问题。

  多重因素影响下,国家推出更佳灵活的大气治理方案,希望在污染控制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不会因此而受到长达六个月的产量限制。

  环保高压之下,不少印刷包装企业都曾陷入停产、限产的困境,有些发展困难的企业甚至因此而倒闭。希望本次政策的放宽,能够减轻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为行业发展释放更多空间,提供更多可能。也希望未来能够出台更多扶持政策,来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时间:2018-10-16]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