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牵头组织,联合地方印协及北京印刷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五所院校,开展“激荡40年——中国印刷业大学生联合大寻访”活动,以此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10名大学生走进企业,探寻历程,用年轻人的视角纵观行业、展望未来。7月18日,走进人民日报印刷厂,对话副厂长杨兴华。
微视频
新语境
从河北里庄到北京王府井,从金台西路到王四营,70年来,人民日报印刷厂与人民日报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不断壮大,始终是党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时代、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还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人民日报印刷厂始终秉持党报人的优良传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奋战在党报印刷出版的第一线,为人民日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厚重的历史沉淀,见证共和国印刷业的成长进步
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滚滚硝烟,人民日报于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村创刊,时为中共中央华北机关报,实际承担中共中央机关报的职能,迎着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曙光,人民日报社于1949年进驻北京,接管了位于王府井大街的国民党华北日报社,编辑出版中共中央机关报。
人民日报印刷厂不仅是中国印刷技术进步的见证者,更是印刷行业发展的领跑者。从黑白到彩色,从铅印到胶印,每一期人民日报都凝结着人民日报印刷厂职工们的心血和汗水,都承载着印刷厂全体职工的忠诚和坚守。
沉重的使命责任,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特殊的背景和环境决定了人民日报印刷厂必然承担着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人民日报印刷厂时刻秉承“党报至上,政治第一,守土有责”的方针,“质量服务创双优,同行业中高一筹”的宗旨,这种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无论从每个职工到干部,都是第一位的。“也正是承担了这种政治使命,决定了人民日报印刷厂在很多事情上,不能单纯考虑经济效益。”人民日报印刷厂副厂长杨兴华强调说。
说到这里,杨兴华饶有兴趣地讲起了一段往事。在前些年,人民日报印刷厂引进了一款印刷设备。在开始做测试时,负责调试设备的师傅说,你们报纸印刷,0.3mm的套准精度就足够了。杨兴华当即反驳说,0.3mm的精度在人民日报印刷厂就算是废品。事实上,人民日报印刷厂对于报纸印刷的要求很高,像领导人的照片,在色彩还原和套准方面容不得半点马虎。此外,人民日报印刷厂还承担了很多其他的工作:比如要为年龄较大、视力不好的中央领导人印刷只有几十份印量的“大字报”;比如不能完全从经济回报来考虑对业务“挑肥拣瘦”;比如在两会期间调配大量人力物力保证各种报纸的正常出版等。这份责任和使命也使人民日报印刷厂必须拥有良好的管理,即层层细化,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据介绍,人民日报印刷厂几乎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制度规范可循,比如在确保印刷质量方面,人民日报印刷厂就有专门固定的机组来负责党报机关报的印刷以确保不出错;在校对阶段,还会有专人从头到尾,从出版到出报来检查刚印出的报纸是否有出错的地方。小到会议制度,大到决策审批,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包括厂长,都有清晰的制度来规范。
新媒体时代,寻找转型升级的新契机
如今受新媒体的影响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订阅报纸的客户数量逐年下降,一些文艺性、娱乐性的报刊群体也在逐渐减小,发行量连年急剧下滑,人民日报印刷厂也不例外地遇到了这个问题。杨兴华承认,报业印量下滑是大势所趋,但人民日报印刷厂在这样的大趋势中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实属不易。
谈及目前印刷行业比较关心的用人问题,杨兴华表示,受用人成本的影响,人民日报印刷厂近年来很少大规模地引进人才。“这不仅是人民日报印刷厂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报纸印刷企业都存在的共性问题,这就要求报纸印刷企业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冷静下来,寻找转型升级的契机,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据了解,未来人民日报印刷厂在新厂区会与其他企业进行文化合作等相关项目建设,这是新的机遇,希望人民日报印刷厂能抓住机会,一举完成转型升级的重任,为国家、为行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本期报道制作
总策划:王立建
采访:马含笑
撰稿:马含笑
视频录制剪辑&摄影:蔡虎翼 杨家旺
指导老师:李冰
外联:刘雪飞
[时间:2018-09-14 来源:印刷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