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读书人就会期盼着一个节日——上海书展。自2004年创办以来,上海书展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立足上海,服务全国,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不断创新,从当初的区域性书展,已然成长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和全民阅读活动示范平台。
15年,从推动文化发展到打响文化品牌,上海书展以首发新书机制和不断加强阅读推广的方式,激活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大核心活力,不断提升“上海文化”品牌标识度,为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内容支撑。
今天起,爱书人又将相约上海书展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和遍布全市的100个分会场。涌动的人潮与书的海洋,烈日下绵延的长队,年复一年的书香之约……有人说,上海书展就像一棵树,披挂着纯粹、美好的人文荫凉。如今,这棵树正变得越来越枝繁叶茂,每一本书、每一场精心组织的阅读活动、每一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都是这棵树上会唱歌的叶子,汇聚成全民阅读推广最丰富的音色和最响亮的召唤。
以首发机制构筑品牌高地
“上海书展可以取得成功,最根本的因素是上海的阅读氛围。”回顾上海书展15年历程,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说,从为出版社与读者提供面对面的产销通道,到更注重阅读推广活动的精深,上海书展始终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功能。
随着网络技术普及,网上图书品种无限、销售折扣也更大,但上海书展的魅力并未褪色,关键在于主办方力求在引导读者“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上下功夫。很多读者感慨,在茫茫书海中如何选对书的需求强烈,而上海书展正适应和引领了这种阅读需求。
如果说图书是上海书展上的第一个主角,那么阅读活动就是第二个主角,读者通过书展与新书、好书邂逅、相遇,这是一个起点,由作家、学者、艺术家领衔的阅读分享活动,则为书本中的思想找寻到最佳落点。今年书展各项阅读活动超过1150场,书展组织方精选出500种首发图书和200场首发活动重点推介。“我们一直在思考,书展的吸引力、影响力、辐射力首先体现在哪些指标上?观众入场人次、销售码洋这些数字是不是最重要的?”2008年,上海书展首设“主宾省”模式,展现各省市在出版文化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同一年,上海书展又首次打出“上海首发、全国畅销”概念,意在通过上海书展的品牌优势和上海的市场优势,吸引全国新书到上海首发,再从上海推向全国市场,逐步将上海构筑成全国出版业的高地和新书、重点书的聚集地。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海书展率先打破了数字迷思,以最具品质的图书为主体,融入多元多彩的文化活动,全方位展示阅读的魅力,这是新时代由数量向质量提升的供给侧改革的集中彰显。
“我们将给予首发新书的阅读活动在时间和空间的更多优先保证,向全国出版界发出鲜明信号,欢迎把最优秀的新书带到上海书展。”徐炯说,把首发新书和阅读活动作为上海书展的两个主角、两大明星,当首发新书越来越多,与之相关的阅读活动越来越亮,吸引越来越多读者和专业人士将上海书展视作未来书业的风向标,这是一个书业展会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效应。
在区域合作中提升平台效应
“上海书展,不仅是上海的书展,更是上海打造的服务长三角乃至全国出版界的文化大平台。”连续三年参加上海书展的江西新华发行集团副总经理龚晋说,上海书展集聚全国各地的优质文化资源,便捷的信息传递、迅速的信息碰撞,为合作提供了最佳舞台。政府搭台、社会协力、市场运作形成了一条成熟的流水线,使得书展期间在上海产生了全城联动的“热城效应”。
今年,“热城效应”将进一步向长三角地区和全国更广大领域扩展。书展开幕首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将在“长三角出版合作联席会议”上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合力共建长三角出版高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三省一市主管部门在图书发行、印刷、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网络游戏、版权保护、市场秩序维护等全领域将进行全方位合作。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与三省出版集团合办“长三角主题出版论坛”,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出版单位共同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主题出版精品。作为合作的第一个具体项目,三省一市人民出版社将联手启动《江南文化研究丛书》编纂出版工作,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进一步开掘增添思想力量。
在今年书展的100家分会场中,78家实体书店成为主力。在这其中,就摇曳着长三角合作的影子。“浙江的博库书城,江苏的大众书局、猫的天空之城,都是上海读者非常熟悉的实体书店品牌,上海本土的钟书阁等也在江苏、浙江等地开设了多家分店。”徐炯说,实体书店的回温成为上海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实体书店走出低谷的过程中,“开放”是最重要的经验,“我们对全国各地来上海发展的实体书店都实行‘一视同仁’的政策。未来长三角新闻出版行业的进一步合作,将在深度和质量上不断提升。”
以读者为核心倡导阅读习惯
在上海书展分会场之一长宁区图书馆,一个名为“阅读之美”的摄影展在书展期间与读者见面。摄影展的主角是上海书展上的万千读者,拍摄者也是一个普通读者。
读者是上海书展最美的风景线,而读者对于书展一点一滴的期待与愿望,也始终被关注、被满足。上海8月多台风,2009年起,书展“悄悄”往后延了一个星期举办;为减少读者烈日下暴晒,2010年起,书展又把开馆时间提前了半小时;有读者提出,前几届书展的卖场太嘈杂,书展组织者想方设法实行展场区域“动”“静”分离,今年,遍布全城的分会场将营造更多静心阅读、分享的空间,也让因书展而汇聚到申城的阅读资源被更充分地利用起来;书展从2009年尝试增开周末夜场,得到不同群体读者的欢迎和肯定,如今,一周天天有夜场,已经成为书展的标配;书展周末黄金时间,购买门票等待入场的读者时常排起长队,网络售票的呼声越来越高,今年书展首次尝试网络售票。从提供导购、餐饮等便民服务措施,到引入优惠的邮政快递服务、寄书服务;实现场内WiFi免费上网全覆盖,推出上海书展“云会场”等,书展始终以服务读者为目标,紧追读者需求变化、优化读者体验。
“作为一名参与见证上海书展15年发展历程的编辑,我曾惊叹上海读者的热情。无论狂风暴雨,还是骄阳似火,只要你跨进书展现场,永远是人潮涌动。每年8月的这一周,当你看到络绎不绝的读者大包小包地拎着书往外走,作为编辑,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激发职业的自豪与满足?”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王为松感慨。
书展,就是书海,它把更多的爱书人聚合在一起。上海书展在读者与好书的每一次邂逅中,确定了情感的纽带。
[时间:2018-08-15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