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专成为全球印刷界“奥斯卡”国内最大赢家

美国印刷大奖班尼奖

  华丽的《敦煌飞天书册》、古朴的《八仙过海》卷轴、若隐若现仿造皮影效果的书籍、3D打印的蛇形自行车鞍座……近日,由美国印刷工业协会主办、被誉为全球印刷界“奥斯卡”的美国印刷大奖班尼奖揭晓赛果,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选送的14件参赛作品均获得金奖,学校也成为单届获得金奖最多的中国高校。这些参赛作品每一件都精雕细琢,充满创意,将先进印刷工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印刷界“奥斯卡”金奖的取得,也是学校艺术教学改革探索的一项成果,向世界展示了上海高校学生的印刷技术水平和艺术设计能力。

  【向外国评委传递“中国印象”】

  “这次能够拿到金奖,我还挺意外的,可能是我将传统工艺用现代风格的方式来表达,这个设计理念得到了评委的认可。”在此次班尼奖获得金奖的艺术设计系大二学生张勇强告诉记者。他的作品名为《中国印象》,整个作品包括两册线装书和三本便签本,以篆刻印章为主题,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中国明清时代的印章文化。

  这项金奖作品最早其实只是一项纸质媒体课的课堂作业。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老师靳晓晓告诉记者,这项作业让学生们自己发散思维,他们可以选择做艺术书籍、月历、小型包装品等。张勇强的《中国印象》对她来说,也是一个惊喜,他将烫印、上光等现代印刷工艺与中国传统书籍的线装形式、翻阅方式和裁切方式相结合,还特意选用了特种纸,在保证打印效果的同时,保留了线装书古朴的特质。

  设计稿历经好几个版本的修改后,张勇强还面临着没有印刷厂肯印的困境:“印刷规模太小了,成本又太高,我跑了四五家印刷厂才成功。”张勇强说。在印刷时,反反复复的细节修改也让他“崩溃”。用机器直接错层裁切时,总会出现一毫米的误差,他只能手工裁切,一点点对齐。另外,在印染过程中,纸质对折可能会磨损图片,他也为此修改了好几次设计稿,好在最后完成的效果让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据靳晓晓介绍,除了《中国印象》之外,此次得奖作品各有亮点,比如一项名为《皮影》的作品,就在书籍封面上采用PVC多层印刷,把半透明的PVC层层叠加在一起,呈现出若隐若现的皮影形象,书籍内页也采用了立体书的形式呈现。还有学生设计了清明上河图节气日历,将整幅图拆分,展开即可还原。“这些创意都来自学生,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技术,让老外评审眼前一亮。”靳晓晓说。

  【艺术教学改革要因材施教】

  “大一上素描课时,老师就告诉我们不要拘泥于固有的印象,鼓励我们在个人风格上走得更远。”张勇强告诉记者。据了解,他曾经和同学一起,参加过学校为他们特别举办的造型基础课程作品展。从作品拍摄、整理到中期印刷、后期布展,都是由老师们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同学们参与了从构思到展出的全过程。这是对教学模式的新探索,也是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桥梁。

  近日,在学校举行的素描、色彩造型基础课程改革研讨会上,作品展负责人赵志文教授表示,在向学生教授基础课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发现,进而学会表达,懂得审美。赵志文告诉记者,每个新生在美术专业高考时,都经历了“套路化”的训练。进入专业学习后,首要任务就是要纠正他们养成的思维定式。

  在艺术设计系中,有些学生专业课不错,但文化课较弱,有些学生功课很好,但专业审美稍微弱一些。如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靳晓晓告诉记者,他们会建议成绩优秀的学生通过专升本,进一步提升自己。对于一些专业突出的“怪才”,则要引导他们强化技能,发挥亮点。前几年,她的一位学生就特别喜欢摄影。在教师们的鼓励下,这名学生虽然文化课底子不好,但也凭借自己的才能成为了一名有前途的自由摄影师。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常务副校长滕跃民指出,国内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新时代,但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并没有适时进行调整和改革。在他看来,对艺术基础课改革成功的前提,是老师具有有教无类、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做到“快乐教学”。因此,教学改革也要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未来还要将基础课和专业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校的艺术教学改革早日长成“参天大树”。

[时间:2018-07-24  来源:上观新闻]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