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内容概括
有这样一部名为《大同》的微电影,讲述了香港普通家庭两代人在香港和内地建校,传承爱国思想的真人真事。周捷君、吕仪和夫妇是香港大同学校的创办人,一生坚持爱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去世后,周家六兄妹商量遗产分配问题。这时,一名多年前曾在大同学校读书的学生突然登门拜祭,带来一组记录了大同学校教学生活的幻灯片。
子女们回忆父母创办爱国学校的感人历程以及在办学中所发扬的大同和大爱精神,决定用父母的遗产在内地重建大同学校,通过这一善举让“大同”精神继续传承。影片播出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为电影主人公之一的周兆强先生其实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印刷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爱国思想的传播,现任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顾问。电影中包含了哪些动人的故事?蕴含着怎样的情怀?主人公又与印刷有着怎样的渊源?近日,必胜小编有幸采访到了周老,请他来为我们讲述《大同》的故事。
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顾问周兆强先生
言传身教 影响深远
自1946年创办大同学校以来,周氏家庭和大同学校的命运便交织在了一起。从出生起就与大同学校密不可分的成长经历对周老日后的成长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据周老回忆:“我们六兄妹自出生始至1963年期间,就像电影中的情节一样,晚拼课桌为睡床,早排课桌为课堂。在小学期间,生活圈子里只有两种人,一是全心全意投身教育工作的教职员工,二是同学及其家长和山上寮屋区的街坊。父母及其他老师通过自身的爱心以及全心全意教学的行动教育我们要关心、爱护、帮助劳苦大众。”
晚拼课桌为睡床,早排课桌为课堂
此外,周捷君夫妇从小便对六兄妹在权利与金钱方面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就像电影中二哥所说:“学校里的任何物品都是集体的而非个人,随意取用便会受到父母的严厉批评。”在校期间,六兄妹要称呼父母为校长而非爸爸妈妈,犯错误会受到比其他同学更严厉的惩罚。在金钱方面,周老说,“每次看望祖父母,父母严格规定我们每人只能拿1元零用钱;每人每年只能接受祖父母给我们做的一套校服、一个书包、一双皮鞋,在最困难时期也一直如此。从小为我们树立了自食其力的牢固思想,明白所有东西都是要靠劳动来获得的。”父母的人格魅力和言传身教对六兄妹日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缅怀过往,支持教育
石联大同学校
1999年,周捷君夫妇相继去世后,其子女商量遗产分配问题,全家人在半个小时内就决定将父母遗产捐献予国内教育事业,并立即开始了行动。那么,捐建石联大同学校寄托了怎样的情怀呢?周老说主要包含了四点:1.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2.缅怀父母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3.缅怀大同学校所有全心全意传承爱国教育的教职员工;4.大同学校是父母的全部心血,也是所有的老师、家长、校友之间相互关爱的象征与见证,希望通过这一行动能够让“大同”这个名字一直延续。自石联大同学校落成至今的18年间,周氏家人一直非常关注学校的发展,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学校在办学条件、水平等各方面越来越好。
本色出演 倾力之作
为什么这部微电影也使用了相同的名字呢?聊到这里,让回忆起这部微电影拍摄故事的周老感慨万分,“没想到我们捐助学校的故事能成为电影剧本,当导演说要拍摄我们的故事时,既感到新鲜又很紧张,内心很激动。”根据周老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大同”既是爱国学校在两地一直沿用的校名,也蕴含了香港和内地同根同祖,社会各界同心协力,用爱传递社会大同的理念,更是六兄妹成长历程的见证和父母大爱思想和爱国精神的延续。
六兄妹本色出演
电影大多都是演员来演绎,但在《大同》中,周老六兄妹却选择了本色出演,这其中有何缘由?周老说,“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我与大哥向执导这部电影的林立书导演介绍了兄弟姐妹的性格特点,林导便直接说让我们来本色出演,当时还以为是一句玩笑话。虽然很担心我们没有专业表演经验,但最终还是决定本色出演,因为我们在电影中自己演自己,才能够真正和完整的体现出我们对父母的感情,更有意义。”
爱国教育 要认识祖国
当被问到,爱国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周老通过影片中的真实场景回答了这一问题。电影中,父亲与母亲讲,“我们在香港,好像离内地很近,但如果不从小就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历史有多么悠久,土地有多么富饶,我担心他们将来不知不觉会变成无国无家的人,没了骨气。”随后便增加了地理与历史的课程数量。
祖国的大好河山
学校爱国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如电影中母亲在地理课上讲解中国的四大河流以及黑龙江流域肥沃的土地等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说法,通过中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等,让学生逐渐认识自己的祖国,慢慢的将爱国情操嵌入到学生的心底。所以,对于爱国主义教育,首要的就是认识我们的祖国!
结缘印刷,步入正轨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周老这样一个深受爱国思想与大爱精神熏陶的可敬老人是怎样进入印刷行业的吧?下面,我们就让周老为您一一讲述。
“其实,我是属于无计划进入印刷行业的,在六兄弟姐妹中我是最调皮的,在初三的上学期父母不知该如何将我调教好,无奈之下只得让我出来工作自食其力,希望社会这个大熔炉可以彻底将我改造。当时中学的校长正好是时任中华书局印刷厂厂长的邻居,基于这样的缘由,14岁的我进入到了中华书局印刷厂当学徒,一边学技术一边学做人。当时中华书局印刷厂招收三类年青人(当时称之为青工) ,一是爱国学校毕业的学生,二是爱国工会、单位的干部子弟,第三种就是像我这样顽皮的小孩。进入印刷厂后,有专门人员带着我们,让我们学习怎么做人,因为有家里教育的基础,所以在中华书局印刷厂的教育之下,用了大约2年的时间,使我重新走上了人生正确的轨道。中华书局印刷厂是教我做印刷、做人的地方,而这就是我进入印刷这一行业及与中华商务的渊源。”
注:周老在1970年进入中华书局香港印刷厂,1980年,成立逾半个世纪的商务印书馆香港印刷厂,与具有40余年历史的中华书局香港印刷厂和大千印刷公司合并成为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简称中华商务),1981年离开中华商务。在外继续从事印刷行业工作30多年后,经过2年的慎重考虑与计划,在2014年1月2日,周老重新回归中华商务,将几十年来在印刷行业中的所见所学回报培育自已的公司,将退休前的两年时间献给中商,2016年底退休后一直在中华商务(广东)公司担任顾问一职,继续发挥着余热。
支持慈善 传播正能量
周老为何对中华商务有着如此的眷恋呢?通过交谈,我们发现,除了中华书局印刷厂及之后的中华商务是他学做事、学做人的地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商务多年来一直坚持支持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包括成立中华商务希望基金会,捐建希望小学公益助学等。此外,公司还积极参加公益跑等各类社会慈善活动,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中华商务公益助学
在员工教育方面,中华商务每年都会举行报告会、学习会、讲座等活动,通过交流进行爱国教育。作为一家有着浓厚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中华商务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努力着,提升员工为国家服务的意识与归属感,全心全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重要载体 不可或缺
印刷品记录文化的传承,是传播信息的一大途径。从当年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人为科教兴国而创办中华和商务,至抗战时期在延安成立 (1937) 的延安中央印刷厂,通过出版和印刷,鼓舞着浴血奋战的军民,并向国内、国际传播延安中央的政策和抗日的形势,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出版、印刷在宣传社会主义,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仍然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周老认为:“出版、印刷与中国各历史阶段紧密相连,未来国家的发展也将与出版、印刷密切相关!”
印刷作为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将充分运用自身的特定属性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助力。周兆强这样一位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印刷事业的老人在《大同》这部微电影中有着怎样的精彩表现?影片中还有哪些感人的画面呢?搜索《大同》微电影看看吧。
[时间:2018-04-17 来源:必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