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节后用工潮不再的背后:部分小企业用工形势严峻

用工潮

  曾经异常热闹的晋江陈埭镇乌桥头露天劳务市场,冷清了不少。

  本世纪初,闽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尤以纺织鞋服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用工需求旺盛。内地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怀揣打工致富的梦想,来到晋江,在乌桥头聚集,形成大规模的找工场所。
 
  “10多年了,远近闻名。来晋江打工的,差不多都会到这里来转一转,看一看。”乌桥头所在的西坂村支委丁荣良说,“那时整条街都是摊位,一个摊位一天租金15元。”
 
  记者此前多次到这里采访,所见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熙熙攘攘的场景,但这次春节过后去采访,只见剩了一半的摊位。丁荣良说,以前维持秩序起码要5名巡逻队员,现在2名就够了。
 
  乌桥头露天劳务市场具有“风向标”意义,是闽南用工形势的“晴雨表”。昔日的“用工潮”不再,折射的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形势之变。
 
  中国海峡(晋江)人才市场总经理洪声振说,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薪资水平和沿海差距缩小,许多这些地方原来外出务工的人不愿再“背井离乡”。
 
  面对“供需之变”的用人市场,大小企业“冷热不均”。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集团助理总裁吴志诚说,公司逐年提高薪酬,并在福利待遇、配套设施方面加大投入,给年轻员工提供发展平台,用工稳定。
 
  而部分小企业用工形势严峻。据一些公司招聘负责人透露,一些小企业的管理层春节没有回家,而是到劳动力较多的地区招工。
 
  记者在乌桥头劳务市场看到,一线工人工资普遍在3500元以上,还有月休假、满勤奖、工龄奖、伙食补贴、家庭礼金等福利。即便如此,求职人员还是不多。
 
  原来在泉州清濛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鞋厂工作的徐先生说,他是一名车工,原来工资5000多元,现在打算到涵埭村一家鞋厂上班,一个月6000多元。
 
 
  用工结构的变化,意味着以往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利润的生产模式已难以为继。晋江市目前正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造纸、石材、纺织等传统行业的一批低端低效产能转型升级。已促进龙头企业开展27宗并购重组,总金额超100亿元;623家石材加工企业集体退出,66家皮革加工厂整合成4家规模化皮革企业,一批地条钢生产企业被取缔。
 
  “供给侧改革对劳动密集型行业是一次‘洗牌’。”晋江市经信部门一位负责人说,产能越来越集中在大中企业,低端产品要被淘汰。2017年晋江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981.5亿元,保持了8.2%的增速。
 
  用工结构的变化还折射出企业“机器换人”的智能化升级。晋江每年为此投入近亿元资金,目前已有超过35%的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应用或部分应用智能化、自动化装备。恒安生活用品智能化制造项目建成后节约人工80%;福建正麒高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入自动包装系统减少用工200多人;晋江龙峰织造有限公司引入国际高端织造设备,减少用工38%。

[时间:2018-03-22  来源:新华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