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闭幕,哪些提案与出版业息息相关?

出版

  两会召开的18天时间里,那些与出版业息息相关的提案值得关注。出版界的众多代表委员们就全民阅读、实体书店、原创出版、知识产权、文化服务、走出去、弘扬传统文化等相关话题进行提案,得到了出版人的普遍关注和讨论。

  关键词一:全民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阅读连续4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大力倡导到持续推进,全民阅读的发展体现在国民阅读报告的一连串数字中:2012-2016年,我国成年人国民综合阅读率由76.3%增长到79.9%,成年人人均图书阅读量由6.74本增长到7.86本;0-17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率、人均图书阅读量、人均每天图书阅读时长也有明显增长。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吴尚之认为,新时代推进全民阅读工作应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孙寿山也对建立健全国家层面的全民阅读工作协调机制提出了意见。他认为,当下建设书香社会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全民阅读在中国大地方兴未艾,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全民阅读活动与党中央、国务院对全民阅读工作的战略要求,与社会各界对全民阅读工作的殷切期望,与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阅读需求等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国家层面的影响和力度还需加大,亟须尽快建立国家层面的全民阅读工作协调机制。孙寿山建议成立国家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加强对全民阅读工作的顶层设计,制订规划、统筹协调、整合资源,成员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开展相应的全民阅读工作。

  在孙寿山看来,国家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应该是: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议建立国家阅读节,深化全民阅读。目前,有些城市已经设立了自己的读书节,并将之发展成为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朱永新看来,国家阅读节是对全民阅读最简便有效的扩大宣传、提升影响力的做法。“就像每年有元旦、春节一样,阅读节也要一方面和世界接轨,一方面强化主体特征,让增强文化自信和阅读推广工作相辅相成。”

  朱永新还提案建议,倡导和推进“高铁阅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谭跃,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东亮则从渠道建设角度为着眼点,提出可通过政府引导投入、社会广泛参与等多种形式,推进优质主流出版物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多渠道建设,进而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二:实体书店

  2016年6月,中央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给实体书店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近两年,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和连锁扩张如火如荼,实体书店的发展似乎进入了繁荣阶段。但现实仍旧残酷,实体书店想依靠售书业务存活依然非常困难。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美术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画院院长薛亮结合世界各国政府扶持中小书店所采取的行政和经济措施,并针对我国目前图书行业发展现状,提出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也关注到了近两三年实体书店的快速复苏与发展,但他指出,在许多县城及乡镇农村,由于交通不便、人口较少,图书消费能力不足,用工成本高,网点经营艰难,实体书店和各类图书代销代购网点的建设仍然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这些地方存在购书难、看书难的问题,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发展。

  他建议,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推进乡镇图书网点建设。如发挥新华书店在建设乡镇图书网点工作中的龙头引领作用,为发展乡镇图书网点提供业务、培训支撑;以乡镇公共文化图书馆和较大规模的社区农家书屋为基点,增加图书销售点功能;依托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便民超市、电商服务站点等设立图书代销代购点;发挥乡镇党委政府在建设乡镇图书网点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将乡镇图书网点建设纳入文明单位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考核评价体系,适量划拨公共用房供图书网点无偿使用,在资金、税收上对乡镇图书网点建设予以扶持。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也建议县级以下所有书店免除税收。同时,魏玉山对于社区书店的建设也十分关注。他表示,社区文化中心是最贴近居民的文化场所,可以在其中拿出一些场地,请书店入驻,以场地换服务:以房租折价购买书店的公共服务,请书店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阅读空间;同时为保证书店正常运营,允许书店有一定的经营活动。“这是一种惠而不费、多方共赢的模式”,可以丰富基础阅读设施建设,涵养书香社会;同时,也可以督促公益性的文化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关键词三:原创出版

  文学出版作为出版业重要的出版板块,对整个出版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满足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原创文学的出版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较为严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潘凯雄对这一现状认识深刻。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本土原创文学佳作不足,低端重复出版现象突出,劣币驱逐良币。

  针对这种现象,潘凯雄建议加大鼓励原创文学出版力度:一是在政策与投入等方面扶持与鼓励原创文学佳作的出版;二是对低端重复出版现象采取有效的、可操作的措施予以抑制。比如明确规定专业资质与门槛,审核相关人员的资质并进行考核,对不具备资质者不予核发书号,事后发现资质造假或质量低劣者予以惩罚。

  原创力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更是文艺出版的核心。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认为,提升文艺原创力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作为原创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产业期待更多的规范和治理。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温州市文联副主席蒋胜男说:“近年来网络文学发展迅速,市场化势头强劲,但盗版、抄袭乱象层出不穷,网络作家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这是对网络文学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 尤其是资本入场以后,不少网文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后,引发版权纠纷的案例数不胜数。

  对此,蒋胜男建议,严格杜绝盗版抄袭,净化网络文学发展生态,保护原创作品的生命力。增加建立健全网络作家组织,改变网络作家孤立弱势状况,形成统一、有序的管理格局,打造正能量的网络文化队伍。确定原创出版的基础地位,确保网络作者原动力,“帮助一批作者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力军,精选一批作品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让中国在世界发出宏亮的声音”。

  关键词四:知识产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介绍,在“剑网2017”行动中,各级版权执法监管部门会同网信、工信、公安等部门共检查网站6.3万个,关闭侵权盗版网站2554个,删除侵权盗版链接71万条。然而,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侵权新情况不断出现,一些未经备案的小网站,特别是一些服务器设在境外的网站,让大批优质的中国版权作品在海外遭受各种盗版侵权,而且维权困难。

  阎晓宏建议,要多方合力解决这一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难题。“在打击跨国网络侵权盗版活动中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协同、协调和协作,通过技术手段、市场手段、法律手段整合利用,发挥整体效应。同时,打击跨国界网络侵权盗版,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要高度重视海外中国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扫清障碍。”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全国人大代表、金后盾集团董事长李彦平认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侵权行为,既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规范市场秩序,让创新者在更加公平、开放、透明的商业环境和市场秩序中参与竞争的现实要求。

  李彦平建议,保护知识产权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近年来,侵权事件越来越多地发生在互联网企业身上,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建议加大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为互联网平台划定法律的红线。其次,加大对各大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最后,建设、利用好互联网法院,为网络侵权案件的诉讼提供便利。

  关键词五:文化服务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产业要“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施行,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法律保障,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导下,全国各地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通过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向标准化和均等化推进。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应该有更多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局长金永伟认为,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施行之后,更具体的工作还需要各种法律法规的支撑,比如《公共图书馆法》等。二是更加注重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有很多提供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公共财政支出存在部门之间资源分散、不能有效整合的问题。金永伟建议把所有涉及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统一交由专门的部门进行整合。三是加快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目前,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差距较大。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需要提升,有些基层新建的设施,在管理、运营、服务上存在问题,需要更加规范,并纳入相应的监督考核体系或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四是进一步加大投入。五是创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方法,积极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新技术,做好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更多地针对城乡基层,对于广大贫困地区来说,文化扶贫意义重大。改变贫困地区贫穷落后面貌,既要从经济上和基础设施上加强扶持,更要扶精神、扶知识、扶技能。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文化民生的重要体现。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基于文化扶贫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建议在提升文化扶贫中构建“四个体系”:第一,构建以教育均衡为核心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解决教育均衡问题,重视新技术手段在教育产业中的运用。第二,构建以技能培训为保障的农民职业发展体系。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职业素养和劳动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有效阻止返贫,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第三,构建以扎根基层为追求的文化人才队伍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发现和培养适合基层文化工作的文化管理人才、文化扶贫人才;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文化扶贫挂职帮扶;积极招募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扶贫工作志愿者;加大资金投入,设立基层文化扶贫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第四,构建以刚性适用为标准的文化扶贫考评体系。权责明确,完善工作机制及考核办法,把文化扶贫纳入到精准扶贫的整体考核体系中,制定刚性考核标准,加强督查问责,推进文化扶贫落实、落细。

  关键词六:走出去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这是文化企业近年来颇为关注的问题,也是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要突破华人圈,走进当地人的心。”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对此问题的认识趋同。他们认为,文化“走出去”的终极目的不只是惠及海外华人,更要大胆走进当地主流民众的生活圈,令其有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冲动与渴望。

  “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着多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品牌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评弹表演艺术家盛小云表示。她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携手打造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统一品牌;并采取激励措施,拓宽与世界的交流渠道和领域,加强传播力度,优化传播布局,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体投身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事业中来。

  具体到新闻出版领域,高水准的对外传播能力是“走出去”工作的重要抓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阿拉伯语译审王茂虎,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王树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常务副会长屠海鸣等对“高水准的对外传播能力”进行了概括:

  第一,要加强对外信息传播针对性和主动权。王茂虎说:“以突发事件为突破口,以重大事件为抓手,在主动发声的同时,针对不同国籍受众群体的认知程度和阅读习惯,选取不同的讲述角度及呈现方式。”

  第二,由边缘走向中央,由配角转为主角,国际形象变“他塑”为“自塑”,主动回应国际关切。王树成认为,“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善于挖掘各种精彩故事,精准提炼中国议题话题,使之成为引导国际舆论的标识。”

  第三,细分传播对象,采取不同传播策略,同时继续发挥官方传播的巨大优势,并更加注重发挥民间交流作用,与当地文化传媒企业合作,借台唱戏。

  第四,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积极跨界,构建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格局,努力推进海外合作和本土化建设,有效提升和拓展中国声音的国际传播影响力。

  关键词七:弘扬传统文化

  去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表述,可以预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文化都将是出版业发展的一个热词。

  在将传统文化与当下新颖的表现形式相结合方面,近两年的电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国家宝藏》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传统文化有巨大的价值可挖掘,可以在游戏、电影等行业焕发新的生机。马化腾在《关于推动“科技+文化”融合发展 打造数字文化中国的建议》中提出,应推进“科技+文化”融合创新,打造中国特色文化IP。在助推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系统性推进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与活化。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巩汉林表示,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从小时候开始。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应该设置更多这样的课程,了解古诗词,了解优秀传统,了解历史,如果能和青少年的学习要求对接是最好的。

  跨界融合,让传统文化走进学习和生活,无疑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但有些代表委员们也看到了其中的问题,比如影视剧中的戏说成分、网络时代的恶搞行为等,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提出,这种背离传统的“泛娱乐化”不良风气值得警惕,会对年青一代造成错误引导,应加强互联网文化市场监管,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严厉打击。

[时间:2018-03-21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