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童书出版的国际化视野?

国际化童书出版

  刘怡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中图绘本教育联盟总策划兼秘书处主任

  我们总说“原创童书要具有国际化视野”。

  当然,要走向世界,必定要在一个国际化的统一标准上来竞争市场。

  作为出版从业者,这个“国际化视野”该怎么理解,其实本身就是个问题。

  哪些国际化因素会影响我们

  从大方向上来看,海外童书的选题特征变化往往标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出版的风向,这一点随着新技术的介入和传统行业规则的打破日益明显。

  比如从2012年开始火爆的AR和VR图书,近两年来,随着制版技术和玩具制造业的新发展,玩具书也进入了技术迭代,游戏规则研发受其影响更具有时代感,立体书工艺也更为复杂和精致。

  所以,童书出版正在以史上前所未见的速度发生变革。

  在大方向之外,不同国家和地区也有明显不同的市场特征。

  这跟当地的人口密度、阅读习惯、大众喜好等因素有关。

  以大家熟知的“哈利·波特”为例,英美两个版本从设计上就明显不同。

  在国际出版项目的运作中,我们经常需要与海外出版社进行点对点合作。

  这时不仅要了解对方当地的行业状况,也要把握对方的兴趣点和渠道覆盖范围,充分了解对方情况,根据自身需求做出取舍非常必要。

  但也不难发现,很多经典童书在时代潮流的更迭中立于不败之地。比如“好饿的毛毛虫”“彼得兔”系列等,都是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精品,至今畅销。因此,我们追根溯源到出版的根本,还是内容的打磨和把控。

  如何呈现童书内容的国际化

  出版的根本是内容信息的记录与传播,无论媒介和方式如何变化,内容的价值仍是出版行业的支柱。

  在国际出版的大命题下,我们探讨的是不受国家、民族、文化、语言所限制的,人类共识性的内容价值。

  聚焦到童书出版领域,就是成年人要传递给孩子的内容信息。

  随便我们生于哪个国家或民族,受何种文化熏陶,说何种语言,有些基本价值体系是代代相传的。

  可以说,一切关于“真、善、美”的主题,都是童书国际出版的最爱。

  在国内市场,教育性成为当下童书销售的重要条件之一。有很多人会说,国外的童书更重视趣味,而我们则恨不得所有故事都讲出教育意义来。

  其实,国外的童书将教育意义隐藏在了各种细节里,创作本身则充满了教育逻辑,这个逻辑可能是作者不自觉而为之的,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这样的影响。

  好的童书都是教育意义和趣味性并存的,无论先从哪一项入手,必定会殊途同归。所以,“文化差异对国际出版有一定阻碍”原则上是个伪命题。

  中西文化的差异性不是我们向世界的障碍

  大家应该明确意识到,不是所有出版都能列入国际出版。有些书从研发开始就定位在国内市场,里面必定有明确的地域特色,不一定适合做国际出版。

  在日常的业务交流中,我明显感觉到外国人是想要了解中国的。这源自人们对异质文化的天然好奇心,就好像我们总想去看看意大利、希腊一样,中国的人文历史在西方人眼中也同样带有浓郁的神秘色彩。

  童书中,如何把中国文化表现得有趣,才是争取海外市场的必胜法宝。

  反过来看,其实国外孩子喜爱的,也正是中国孩子的所爱,因此才有引进版权童书曾经在国内市场的横行。

  近两年来,国内原创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这侧面说明了,我们的原创童书从总体上正在向“国际化”迈进,有不少作品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也有很多中国童书作家名扬海外。

  真正形成障碍的反而是交流不到位,或不够直接,如何加强交流,是每个从事国际出版的人都面临的问题。

  无论我们是否从事国际出版,只有自己站得高,才能找到同样高度的合作伙伴。

  修行自身,才能走得更远

  回到我们自身,童书出版要具备国际化视野,我们不仅需要充分了解市场状况,更需要立足于内容的提炼。

  内容和设计方案的制定依赖于调研,相关数据分析必不可少。

  儿童的生理成长规律基本一致,心理上受文化熏染较少,很多喜好上也趋于相似,使童书出版的国际化看起来不那么艰难。

  数据分析有很多种,关于读者偏好、出版物特点和销量的都有,它们描绘出一幅国际童书的大图景,让我们明白孩子的需要。

   此外,多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学习教育和心理学知识、多参与必要的阅读推广活动是大部分童书编辑的日常。

  直接感受比阅读任何分析报告都管用,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让我们策划的图书更有温度。

  不过,我们可能忽略一个问题,在阅读这件事上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必要的时候,我们也要用专业知识来引导家长,促进市场需求的提升。

  我想,有了这份积累,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国际化视野。一切都不如从修炼自身开始!

[时间:2018-03-19  作者:刘怡  来源:国际出版周刊]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