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圈外人谈印刷之传承与变革,印之美

印刷传承变革

  宣传广告、菜谱、个性化台历、童书……,印刷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融于我们的生活之中,默默无闻地服务于每一个人。

  而我们之于印刷的态度,或是因为太熟悉,所以反而看不到其存在之重要。

  那么,打开记忆的匣子,一起寻踪那些与你相关的印刷故事……

  我想,无论对于印刷圈外人还是圈内人,儿时对于印刷的记忆肯定有这样一幅画面——上课铃响后,老师抱着一摞试卷走入教室,将一张张试卷分发给大家,那是一张张刚刚印刷完的带着浓郁油墨香的试卷。答试卷的我们总是小心翼翼的,避免胳膊蹭着试卷,生怕把试卷上“油墨未干”的信息给擦去了。可是再小心,答完试卷的我们总会发现手掌的外侧染上了一片墨色。

  这就是我对印刷起初的概念,油乎乎的记忆虽然不是很美丽,但是也算深刻。

  印刷无处不在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在生活中接触越来越多的印刷品,从上学的书本,到信箱中的报纸,再到报刊亭旁的各种精美的杂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生活中是离不开各种印刷品的——在家里,看电视节目前有人会查阅电视报,翻看节目的安排和各种热门电视剧的剧情介绍;在学校,《萌芽》《奥秘》《读者》《青年文摘》等“藏匿”在年轻人的桌屉和枕头下,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报纸、杂志和各类书籍充斥了我们一代人的青春,是当时的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身处其中,看印刷

  让我们将时钟拨回到九年前,大学毕业的我误打误撞进入了泛印刷行业,第一次见到海德堡速霸印刷机高速印刷的场景,至今难忘;第一次参观几层楼高的高斯报业轮转机生产报纸的情景,我只能用震撼来形容。

  不同的时代,印刷会创造出不同的价值。那时,刚刚走出校园的我对于这个全新的行业踌躇满志,虽不是九十年代那种“要想发,干印刷”的时代,但是还是觉得在这样一个传统、成熟和大体量的行业会大有作为。在印刷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年后,对于印刷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这几年,社会大跨步地进入了信息时代,步伐之快,让人始料未及。印刷行业也开始对于时代变化进行积极的调整和应对。传统的纸质印刷行业受到了冲击,我们看到了一家家停刊的报纸,一份份消失的杂志,一个个关闭的报刊亭,一家家关张的印刷厂。同时,环保的压力让大部分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而转型。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有唱衰印刷的声音出现。可是在我看来,这并不是衰,而是新时代的新机遇。

  抽身其外,看印刷

  现在我已离开了印刷圈,更能够以一个圈外人的身份去看待这个行业的变化和未来的趋势。在我看来,印刷并不仅仅代表着那一份份报纸,一本本杂志,一套套书籍,印刷的背后是“文化”。从遥远时代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再到上个世纪的激光照排技术,直至信息时代的数字印刷、3D打印。印刷一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让恒远的中华文化从远古一直延续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习总书记强调“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而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就是印刷行业的价值体现。印刷人在这个不可逆的信息爆炸时代,主动求变求新,仍可创造出更多的文化精品。前不久,国家博物馆采用先进印刷复制技术制作的复制古字画展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信息爆炸时代,传统印刷并不会走向没落,而其更需要勇于革新,改变闭塞封闭的环境,以匠人精神迎接新技术,并积极改进优化。

  在新的时代,变的是时代环境对于信息的获取途径以及传统印刷复制的实现方式;不变的是印刷工匠对于工艺的苛求以及对于中华文化的真心传承。

  生活离不开印刷,文化传承离不开印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离不开印刷。

  作为一个曾经的印刷人,现在的印刷圈外人,衷心愿印刷行业直面挑战,敢于创新,奋勇前进,越来越好。

[时间:2018-02-26  作者:陈浩然  来源:印刷工业]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