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版基金十年给出版业带来了什么

国家出版基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出版工作中,文化自信也是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关键,更是出版实现其强国价值的关键。

  为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10年前,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国家出版基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从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了解到,截至目前,国家出版基金共遴选资助了3300多个优秀出版项目,资助对象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80多家出版单位。已有2300多个项目推出成果,有近500项成果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奖项。国家出版基金日益成为出版界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

  近日,记者走访了一些出版人和出版单位,对国家出版基金助力出版行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采访。

  国家工程接连竣工

  通过走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10年来,正是在国家出版基金的大力资助下,一批规模大、投入多、周期长、难度高,单靠出版社的力量难以完成的国家级文化工程,一个接着一个推出了重要成果。

  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认为,设立国家出版基金给整个出版行业带来了福音,让出版社领导层在做决策时有了足够的底气,过去想做不敢做、不能做的大项目现在可以考虑启动了,而一些已经启动但因资金困难进展缓慢的大项目,在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下,也很快就见到成果。

  “国家出版基金从设立到现在,对人民出版社的许多大项目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黄书元坦言,以浮躁的心态做出版很难产生传世之作,只有心无旁骛才能打造出版精品。“而国家出版基金恰恰能够帮助编辑摆脱市场的压力,专心做出版。”黄书元列举了人民出版社近期刚结项的出版基金项目《李达全集》,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人民出版社的先驱者,他的论著是理论界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下,规模达900多万字、20卷的《李达全集》很快出版问世。

  浙江大学几年前曾经举办过一次高水准的宋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宋画研究在艺术史学界向来是重头戏,但除了公开展览,研究者很难看到原作。而浙江大学敢于举办如此高规格的会议,底气就来自一套重量超过100公斤的书。“没有这套书,很难实现这个(举办学术会议)想法。”宋画研究学者、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缪哲教授口中的这套书,就是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之《宋画全集》。这套书填补了中国宋画整理汇编历史空白,还让许多散失在外的宋画,借《宋画全集》又重新回到中国。

  “如果没有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宋画全集》这么快能够收录到分布在全球100余家机构与个人手中的大量宋画并编辑出版,几乎是不可能的。”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袁亚春说。

  据介绍,《宋画全集》出版后,获得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国会图书馆等120余家海外机构收藏。在《宋画全集》的带动和鼓舞下,浙江大学出版社再接再厉,继续推出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

  在前不久举办的“国家出版基金十周年成果展”上,亮相的重大出版工程成果还有: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并给予高度评价的原创文化精品工程《大辞海》;由31家出版单位共同承担、全球发行的《大中华文库(多语种对照版)》;还有中华书局出版的403册《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收录了散佚海外的珍善本中医古籍427种;百余位学者8年修订而成的《辞源》第三版等。

  学术精品层出不穷

  “中国学术出版正随着国家出版基金等政策的积极支持发生着深刻的转型。”谈及国家出版基金给学术出版带来的变化,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原副总裁韩建民如是说。他认为,国家出版基金治标又治本,一方面解决了出版单位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对规范学术出版、提升学术出版质量更是功不可没。

  韩建民回忆说,学术出版从20世纪80年代的出书难,到90年代的补贴出版、自费出版,再到21世纪以来的鼓励原创、有限扶持,直到2007年国家出版基金设立,积极鼓励和扶持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对学科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原创性学术精品出版,中国的学术出版才真正显露出高品质、原创性、成规模、规范化等诸多特点。

[时间:2018-02-08  作者:朱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