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新闻出版行业构建“大思政”格局

新闻出版北印

  作为一所围绕新闻出版全产业链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传媒类高校,北京印刷学院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构建“大思政”格局的主要抓手。开展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就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理清工作思路;二是找准发展定位;三是构建特色内容。

找准理论依据,在梳理工作思路上做到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思路决定出路。要理清工作思路,必须把遵循高校思政工作的一般性要求和贴近新闻出版行业对传媒人才的特殊性需求相结合。

从一般性上看,就是按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31号文件精神,遵循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基本要求,从全局的高度,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才规律,主动适应,超前布局,通过内涵建设夯实基础,提高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在工作思路上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首善标准,坚持贯穿融入,把行动统一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总要求和“四为”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上来。

从特殊性上看,学校培养的人才大多就职于新闻出版、媒体传播等领域,所从事的工作与传播社会舆论、主流媒体发声有密切联系,工作性质对社会思潮与舆论导向的影响大。所以,在工作思路中要遵循出版工作规律,突出新闻出版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功能,至少在三个方面有所体现:一是在内涵上体现出版文化的精神实质;二是在使命上体现新闻出版行业的客观需求;三是在路径上体现人才培养的现实状况。

立足行业需求,在把握发展定位上做到内在要求和外生动力双思考

面对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部署,面对新时期出版的强大思想引领功能、政治功能、传播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发挥,面对新闻出版行业深化改革、公共服务职能提升和走出去战略实施的重大需求,必须从内在要求和外生动力两个方面来分析发展定位。

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使命来说,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服务行业针对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内在要求。就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使命而言,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必须找对自选动作,办出特色,走差异化发展之路。这是外生动力所决定的。这方面的定位需要在三个层面体现特色。

坚持理论传播,突出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引领性。构建适应行业需求、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一观三论”(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出版概论、印刷概论、艺术概论)理论课程体系,以此扎根新闻出版行业,对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引领性应通过两个路径来实现,一是转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此来指导特色学科方向凝练、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二是指导围绕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做到围绕新闻出版产业链的知识传授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相互融合,形成协同效应。

坚持特色凝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要求与新闻出版行业的特殊性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在各专业教学内容之中。培育思想政治教育与行业需求相适应的特色领域、搭建基础平台。强化案例教学,以政治性强、富有红色元素、内容鲜活的出版印刷故事诠释红色文化、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大学生的文化情怀,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

坚持资源整合,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基础性。新闻出版行业以内容为核心、以技术为支撑、以文化为引领。相应的人才培养也要以专业为核心、以应用为支撑、以思想为引领。而人才培养中的思想性需要通过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来体现。这样就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出版职业素养相结合。如整合现代汉语、知识产权(版权)、出版史、印刷史、艺术史等相关课程,构建支撑各专业人才培养的人文社科基础教育体系。同时,对大学生的文化与思想素质教育和第二课堂进行业务指导。

开展充分论证,在谋划建设内容上做到规范性和特色性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特色建设内容主要体现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案例建设上。

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科学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是搭建起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研究框架和内容体系,并以此为专业教学和特色教学指明方向,形成理论支撑;二是教学研究,主要是针对课程、教学研究,即如何把思政教育转化为出版价值教育,并通过案例建设落到实处;三是面对行业需求的应用研究,属于拓展性的外向型服务内容。这种面向培养对象的教学性研究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支撑。通过学科建设能为教师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在学科建设中,基础性工作就是对教师开展行业特色融入性学科方向引导和调整,不论其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人文素质教学,必须就其研究的内容与出版的行业属性相结合,并归口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上。所凝练的特色研究方向包括马克思主义出版理论研究、出版文化传承与出版价值研究、版权保护与文化传播力提升研究、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

课程建设。课程建设主要涉及内容、方法、手段、环节等内容。要在课堂教学上创新,不同类别的课程应采取分类管理,因材施教。加强课程的集体研究和备课,思政课程教学要多采用专题式、团队式教学,课程内容贴近行业、贴近学生、贴近实践。而在课程改革和培养方式创新的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培养学生全面熟悉出版价值体系。因为只有让学生认可价值体系,才能通过职业素养提高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抬头率。而针对人文课程,则需要梳理和系统设计,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语言文字类、知识产权法务类、出版印刷史学类等。

教材/案例建设。关于教材建设,首先是用好用活规定教材。其次,涉及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与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相适应的教材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形成本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重点是案例建设。只有通过案例建设和案例教学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成长成才、立德树人的相关要求转化为出版传媒类人才培养的“方言”,让培养对象感兴趣,容易接受。在这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行业资源,不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不论是内容的还是技术创新的,不论是制度的还是人文的,都有待发掘和整理的丰富资源。

在明晰思路、准确定位、构建内容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需要做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强化理论武装,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把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自己的职业自信。其次,在推动工作上树立“学科引领,教学为重”的理念,在通过学科建设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教学建设上,创新方法和路径研究课程教学、教材建设等内容。思政课老师一定要提高“讲故事”水平。讲故事是课堂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之一。以有情怀、简明易懂的话语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故事化,用更多有情节、有情感、有思想、有温度的故事,阐述新闻出版改革与发展的丰富实践,使大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国味”“出版范”。再次,内引外联,借势发展,强化与新闻出版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只有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把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在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下功夫,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更显针对性,更加贴近行业需求,教学才能取得实效。

(作者系北京印刷学院校长助理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时间:2018-02-02  作者:张养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