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专题评论“洋垃圾”禁令

洋垃圾

  全国海关缉私部门全力封堵洋垃圾走私入境,2017年查证各类涉案固体废物86.68万吨,走私洋垃圾为何屡禁不止,2017年年底前,我国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对此,央视财经评论进行了一期专门的节目。

  中国禁止洋垃圾

  欧美为何如此紧张?

  主持人:12年前我在英国,当时换了一个移动硬盘,旧的要丢的时候,有人告诉我,您这个东西不能随便丢,丢完了以后我们可是要卖出去的。我说你卖到哪儿去啊?他说卖到你们中国啊,你们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垃圾进口国,尤其是电子垃圾,绝大部分都去你们国家了,但是这样的情况还会继续发生吗?如果中国不收这些“洋垃圾”了,这些垃圾出口国会怎么样呢?来看一下前段时间英国和欧洲主流媒体的报道。

  英国《每日电讯报》:中国禁“洋垃圾” 英国压力山大

  法国《费加罗报》:中国盖上了垃圾桶盖 发达国家惊慌失措

  到底中国目前对“洋垃圾”的进口出现了一些什么样的新的变化,为什么这些国家会如此的紧张呢?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 王吉位:这么多年以来,国外的一些生活源的废料的处理已经习惯了,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是一贯的,只是我们现在的态度更坚决,措辞更严格。国外一直以来的惯性,指望向其它国家的出口(废弃物),所以技术的也没有储备,它那么多的垃圾就很难通过别的途径去处理了。那么他们就会着急。

  “洋垃圾”与废物原料有差别

  走私利益链巨大

  2017年,海关会同环保、公安等部门,开展严厉打击“洋垃圾”违法走私专项行动。共侦办进口固体废物走私和利用案件286起,同比增长6.7倍,查证走私废塑料、废矿渣、废旧布料等各类涉案固体废物86.68万吨。海关侦办的案件显示,固体废物走私手法主要是倒卖或转让非法进口固体废物许可证走私。此外,夹藏走私、绕关偷渡入境也是不法分子常用手段。受利润驱动,固体废物走私国内外勾结,分工明确,形成手段多样的利益链条。

  主持人:即便以前有很多合法途径进来的“洋垃圾”有很多从18年开始也不允许进来,有哪些呢?我们来看看《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要求从2017年底前禁止进口4类24种固体废物目录,想问一下王会长,目前我们禁止的这24种固体废物,它进口来都是干嘛的?有多大的用途。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 王吉位:我就拿一个塑料瓶为例,喝完以后的矿泉水瓶,都是生物源,那么可能剩下一点残渣剩液。我们从国外进口,可能要在海上两三个月,经过风吹日晒,包括在集装箱里面一“焖”以后,就会滋生细菌,进到国内来,如果没有处理好,就会危害人体健康。还有一些废塑料、生物源,可能是医院的一些医疗废弃物,如果也混杂进来以后,里面的细菌对人体的危害可能更大。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这种瓶子进来的话,就叫洋垃圾,除非它经过加工以后,成为塑料颗粒,那我们就叫固体废料了。在这个“洋垃圾”的进口过程中有一条巨大的利益链,利益诱惑非常大。比如,90年代初的时候,从日本进口旧衣服,一百块钱一包,一包里面可以几百件衣服,一件衣服就可以卖几百块钱,里面几件衣服就可以把一包的成本挣回来,这还只是我们国内的分销这一部分。而国外有的政府是有补贴的,就是说,你如果帮着处理垃圾,还可以拿到政府的补贴。所以说两头都有很大的利润。在这样大的利润下,如果现在从进口名录上禁止了,它就要通过走私的办法来解决。

  主持人: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接近四十周年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价“洋垃圾”进口的历史作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 王吉位:我们进口固废大概有30多年,一方面我们国家对“洋垃圾”的进口是坚决制止的。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到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禁止“洋垃圾”的态度更加坚决,这是一种大国担当的责任。我还想阐明一个观点,我认为“洋垃圾”进口和可用原料的固废是两个概念,真正我们可用的原料的固废量还是很大的,这对国家的原料的保障还是有支撑作用的。

  贸易全球化是“洋垃圾”流动的推手

  主持人:中国对于“洋垃圾”这个事情上,就有一个集中的表现,中财办的主任刘鹤在达沃斯的讲话中强调中国有“一个总要求,一条主线和三大攻坚战”,“一个总要求”当中提出的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洋垃圾”不进来了,那就是低质量到高质量了,“一条主线”——供给侧改革,现在国内废品处理站,显然不能靠“洋垃圾”了,还有“三大攻坚战”,其中一条就是环保攻坚战,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如此对“洋垃圾”说不,不能再往我这儿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两位,好像大家现在是意识到这东西好像以前有作用,现在不要再进来了,没什么好处。但是留下的这些再生回收企业,这个产业,它该怎么转移,还有国外,我们中国不收以后,全球的产业又该怎么调整?

  “一个总要求”“一条主线”和“三大攻坚战”:

  “一个总要求”就是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条主线”,就是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三大攻坚战”,就是中国决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 王吉位:一方面国内的再生资源的废料越来越多了,另一方面要从源头抓起,培养大家垃圾分类的意识,宣传循环经济理念。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进口国这样一个现象,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就是说,这是全球贸易的一个结果,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中国是一个最大的出口国,就是日化产品,我们的电视机、家具、鞋帽,通过集装箱,一船一船的拉到欧美,但是这些船拉过去以后,集装箱大部分都是空着回来的,60%是空的,那么能装一些什么东西呢?这个时候它的运价就非常的便宜,所以这些垃圾拉到中国比拉到其它任何一个国家都要省很多,这样一个经济上的动力,导致这样一个利益链条越来越长。现在我们要斩断这个链条,这对于以前依赖这条利益链的企业和个人,都是一个大的变化。但是这个变化必须要有。我们不仅要重新建立起来一个废旧物品循环经济的概念,同时还要为以前几十年欠账,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把它还上,因为在前十几年的时间里面,沿海的很多村镇被“洋垃圾”已经污染的非常严重了!

  垃圾源头分类意识薄弱

  推高国内废品原料价格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源头分类的这样一个问题,源头不分类,导致我们国内收集的成本其实很高,运进来的成本有很低,他们自己处理垃圾的成本有很高,这其实不就是两相匹配吗,那么我们现在要怎样做才能斩断这样的匹配,来重构自己处理自己垃圾的这种格局?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 王吉位:通过我们中国的一些理念的推广,我们这么多年形成了一些很好的垃圾处理的办法,我们应是把它的垃圾不是捂上盖子,而是处理完,让全世界都能学习一些中国的理念,现在国家正在推广垃圾分类,前十几年,有收废品的,是以此为生存的,垃圾回收以后是在市场按价格计价的。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像90后的孩子就不会再做收废品的事了。那将来就只有通过一些专业的回收,甚至是老百姓能够自己去把一些废品集中交付,那么国内废品原料的价格就能够降下来。

  ▶正如节目中嘉宾的评价一样,国内民众现在的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再生利用废品资源回收成本大。加上越来越多的90后这样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收废品”这样的工作,进一步推高了废品回收成本。而国外废品原料进入国内运费低廉,甚至有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因此有很大的价格优势。

  这可能是国内废品原料价格相比国外进口货更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像废纸,国废的价格要比外废高很多。用外废明明更划算,国外也不愁垃圾处理的问题,这看起来是一件“双赢”的好事,一下子也很难斩断。但是,长此以往,国内垃圾分类意识更加薄弱,垃圾回收从业者越来越少,回收成本系统不完善,国内废品资源没消化完,却对国外低价废品原料愈加依赖,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危机可能更加严重。

[时间:2018-01-29  来源:央视财经评论]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