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运营现状分析
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和城市重要的文化机构之一,集城市各种信息资源于一身,承载着城市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使命,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城市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等多方面要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国家通过实施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建设、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修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重大文化项目,全国公共图书馆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公共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服务能力有所提高,社会效益显著增强。
据文化部数据统计,2012-2016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也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2012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为3076个,到2016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达到了3153个,较2012年增加了77个。
图表1:2012-2017年中国公共图书馆数量(单位:个)
资料来源:文化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的不断增长,从业人员的数量整体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2012-2016年,全国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整体上从54997人增加至57208人,对应的每个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约为18人。
图表2:2012-2017年中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单位:人)
资料来源:文化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6年,公共图书馆图书流通人次66037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52%;公共图书馆书刊文献外借册次54725万册次,比2012年增长近66.88%;公共图书馆文献外借人次24892万人次,增长43%。
图表3:2012-2017年图书流通、书刊文献外借和文献外借情况(单位:万人次、万册次)
资料来源:文化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不过,从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方面来看,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巨大差距。2016年,中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为0.65册,发达国家人均则超过1.5册。
图表4:2012-2017年中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单位:册)
资料来源:文化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也必将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机构数量和总藏量将逐年提高。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公共图书馆运营管理及发展模式分析报告》预计,到2023年,中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将增加到3260个。
图表5:2018-2023年中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预测(单位:个)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公共图书馆发展趋势分析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提供知识信息、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责。公共图书馆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信息资源支撑和智力支持。
结合公共图书馆运营现状,未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将呈现以下四大发展趋势:
一是以服务人口数量为基本依据,合理布局,选址做到遵循人口集中、交通方便、位置合理、使用方便的原则;以实现公民文化权利为出发点,实现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为所有人提供基本平等的图书馆服务,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和弱势区域。
二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加强法制建设与制度建设,通过立法解决图书馆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强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建设图书馆中的责任,并从监督实施等方面跟进配套措施。确立政府为主导、多级、多源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读者反馈、需求等沟通、调研机制。
三是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完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加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人民群众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四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广大的读者提供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文献资料,解答各门学科领域的知识性咨询,提供文献综述、信息分析、处理等高层次的服务;建立图书馆员工资格准入制度,对图书馆员的职业资格进行认证。
[时间:2018-01-26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