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文化产业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带一路文化

  2014年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丝绸之路的复兴:对话亚洲领导人”的分论坛上,“一路一带”重大倡议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扎实推进,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国的文化产业在融入“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中,其发展现状如何?又面临何种挑战呢?

  “一带一路”文化发展现状

  如今“一带一路”文化发展呈现五种现状:文化旅游业态发展显著,演艺娱乐业态依托旅游商业模式正在成长,文创产品及其营销成为热点,文化投资与运营开始起步,“互联网+文化”业态颇受期待。

  在文化旅游业态发展方面,目前,每周有2700多个航班往返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内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伴随全球旅游业中心的东移,中国和东盟正成为世界旅游业举足轻重的力量。因此,应借“一带一路”建设东风,让更多城市、人民参与旅游业发展,共享时代赋予的机遇。中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晓峰介绍,“中国政府正大力实施旅游消费和投资促进计划,深入推进全域旅游战略,将为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展示旅游资源,促进旅游合作提供无限机遇。”

  目前,文化贸易发展呈现服务化、数字化的趋势,文化服务出口比例提高,2016年文化服务出口占我国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3.1%,比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同时,文化贸易促进民心相通,成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式。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产品进出口额达149亿美元,占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的16.8%。另外,文化贸易带动作用显著,成为促进外贸平稳增长的重要手段。我国企业向一些国家出口文创产品,不但增强了这些国家人民对中国文化产品的认同感和认可度,而且有效带动我国对这些国家的设计和成套设备出口,间接带动了大量货物出口。

  “一带一路”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

  针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有诸多挑战必须直视:一是文化政策及相关法规风险,二是文化折扣与市场开发风险,三是规模化不足的产业风险,四是长周期运营的资本风险,五是跨文化交流的专门人才供给问题,六是跨文化的创意管理风险。

  在规模化不足的产业风险方面,如今“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是“文化旅游+演艺项目”,还有文创产品开发、影视、动漫等方面,但总的来说并没有形成规模。据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报告,2017年“一带一路”企业排名前50的企业中几乎不涵盖与文化相关的内容,更多的是在制造业、建筑、交通、信息技术等方面,虽说信息技术是“一带一路”拓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依托基础,但依然与文化相去甚远。因此,依托“一带一路”发展文化产业,规模化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不能零敲碎打,不然会提高成本,拉长周期。

  “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的应对策略

  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并将其融入到“一带一路”倡议中?统筹大格局是首要的,其中一是对盲目跟风仓促上马项目进行规范;二是由国家牵头行业协会等进行组团拓展;三是把文化产业纳入国家间双边贸易协定;四是以文化交流与人才互培作为先导;五是国内市场形成竞争优势,文创行业先行;六是撬动各类“一带一路”资金支持文创。

  在把文化产业纳入国家间双边贸易协定方面,截至目前,我国已经签署了16个自贸协定,涉及24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与自贸伙伴的贸易投资额占中国对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向投资的比重分别达到25%、51%、67%。2018年,中国自贸区“朋友圈”有望进一步扩大:2018年中国将推进十大自贸协定的谈判。此外,我国还将推进与巴拿马、巴勒斯坦、蒙古、瑞士、秘鲁等国的自贸协定联合可研或升级联合研究。紧锣密鼓的谈判与可研之中,2018年有望迎来一个自贸区的“大丰收年”。

  将文化产业融入“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不仅要统筹大局,还要利用互联网的溢出效应,这其中包含五点:中国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国互联网进入内容时代、数字创意业态规模边际效益突出、可以较好解决“文化折扣”问题,以及具有更大的文化附加值和商贸效益。

  根据国家网络版权产业研究基地发布的《2017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06年至2016年,我国网络核心版权产业行业规模从163.8亿元增长到5086.9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产业规模增长超过30倍。

  另外,借助移动设备的普及,我国网络游戏产业规模于2013年超过美国;我国网络视频行业规模高达521亿元,10年间成长近百倍,在产业正版化转型之后,网络视频用户付费规模保持了极高的增速;网络音乐产业行业规模突破 150亿元,付费音乐及在线演艺成为其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网络文学产业规模为100亿元,题材从以往玄幻为主导的单一类型向多元化发展,并逐渐形成以网络文学为基础的泛娱乐IP开发模式。

  除了统筹大局、利用互联网点溢出效应,发挥产业资本的力量也是促进文化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应对策略之一。发挥产业资本的力量不仅需要中国产业资本国际化、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与示范效用,还需要大企业、大项目、大资本联袂出行,探索建立“一带一路”文化要素市场,同时充分推动互联网金融与文化产业融合,以及拓展跨国合作的文体旅游PPP模式。

  在中国产业资本国际化方面,2016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全年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1299.2亿元,同比增长44.1%;2016年12月,对外直接投资558.6亿元,同比下降39.4%。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资本流出大幅增长,创下725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而在拓展跨国合作的文体旅游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营模式)模式方面,截至2017年9月底,全国已进入开发阶段的项目达6778个,总投资约10.1万亿元,其中已落地项目2388个,投资额约4.1万亿元。我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PPP市场。

  但在PPP模式蓬勃发展的当下,笔者仍然对我国文体旅游PPP模式的发展方向有几点思考:一是有待从融资目标向文化经济政策创新提升;二是有待从文旅地产依赖向文旅经济综合模式升级;三是有待从文旅项目合作向文化战略工程合作升华;四是有待从有形资产运营向文化无形资产运营创新。

  (本文根据魏鹏举《“一带一路”文化产业挑战与应对策略》演讲整理 演讲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

[时间:2018-01-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