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实体书店呈现出更多元化、创新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书店人似乎都切中了书店升级的脉搏。在百道新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7-2018中国实体书店业报告》中,邀请到27位书业大咖共话“2017、2018以及未来五年的书店业”。我们将其分为2篇进行分享,此为第1篇。从中可以看到2017年实体书店发展的关键与最大的变化。
受访人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但 捷 言几又CEO
龚县流 深圳友谊书城总经理
贺 超 甲骨文·悦读空间创始人
黄卫东 广智软件公司总经理
李国庆 当当网CEO
李茗茗 青岛市新华书店董事长
李旭曙 漫书咖创始人
柳青松 北方图书城总经理
龙 挺 弘道书店创办人
龙固新 湖南德思勤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邱从军 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苏拾平 大雁出版基地董事长
三 石 书业营销专家、实体书店转型专家
涂 华 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总经理
唐代伟 陕西嘉汇汉唐书城董事长
王 峤 沈阳市新华书店总经理
肖 陵 重庆新华书店集团董事长
于殿利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于慧丰 河北新华书店总经理
尹昌龙 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
杨文轩 童立方创办人
曾 锋 苏州凤凰书城总经理
张华斌 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董事长
张 帆 单向空间总经理
翟德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
赵 杰 北京全民畅读文化产业公司创始人、CEO
周 斌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7年书店行业最深刻的体会与感受到的最大变化
但捷:2017书店业应该是迎来了大发展的一年,各种品牌涌现,但是否彻底复苏还有待观察,前景总体看好。
龚县流:大家都在找书店盈利模式,形象及多元化都在升级。
贺超:2017年应该是中国民营书店爆发的一年。在2015年我们筹备甲骨文悦读时,北京市场上的民营书店屈指可数,彼时这个行业身处谷底,基本没人看好,哀鸿遍野,也是因此我们做书店时周边最多的声音是“疯了,现在书店还能做吗?”2016年书店开始呈现复苏状态,大量的阅读活动开展,从政府层面发出的声音和信号越来越多,而民间的反馈也越来越多,仅西城区2016年的特色空间评选就已经达到26家,2016年甲骨文悦读在考核中名列第一;到了2017年,西西弗进来了,言几又进来了,更多风格的书店呈现在城市角落。在写字楼,在医院,在旅游景区,甚至还有流动售书车,我们则打造了国内首个纯粹意义上的公益阅读项目沐沐书屋,盘活家庭阅读。2017年甲骨文悦读在“最北京”书店评选名列第一,在西城区特色空间评选中蝉联第一,这也让我再次看到了书店的生命力。
总结2017年书店行业最大的变化,我想有如下几点:
1、做书店的理念发生了变化。从形而下变为形而上——书店俨然已经不是一个纯粹卖书的地方,卖的是文化。体验更强了,简单的装饰和概念已经无法阻挡书店的设计人和经营者,让你叹为观止是书店行业的装饰梦想,书店越来越美,设计感越来越强,也越来越不像书店;书店的多元复合臻于成熟,好的图书需要好的展陈;好的文创需要好的空间;好的咖啡需要好的意境;好的活动需要好的空间;书店的文创用品市场打开,目前重复的,缺乏创意的文创用品成为书店的硬伤;书店更多地迭代为一个综合文化体验空间,阅读、购买成为最小的用户体验,而综合性的文化消费体验成为核心。以阅读为媒介形成的复合型文化体验空间,搭建出全新的城市文化负载平台。
2、个性化与书店气质的结合越发明显。书店的经营者是书店气质的核心,2017年已经可以见到很多有趣的书店,而背后藏着的是有趣的爱书的人,这是以往逐步减少现在慢慢复苏的,个性化、人文化的书店呈现,是书店行业从大而全演化为小而美的趋势。
3、存在问题:过度装修带来的无存在感,书店再变万变不离其中;书店活动的匮乏和单一,读者的参与程度低;书店的文创用品单一、无创意。
李国庆:对2017年书店行业最深刻体会是当当实体书店线上线下同价及会员共享带来的坪效大幅提升,这是新零售的有益尝试。2017年书店行业最大的变化是商业地产迫切需要,政府空前支持,书店行业的机遇爆发。
李茗茗:对2017年书业最大的体会是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视,尤其是到2020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全面阅读的大力推广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书业大热。最大的变化是书业从阅读产品的售卖方向全方位的阅读服务提供商转型。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跨界合作在加剧,合作方式也变得多样化。可喜的是,在传统书业有一个观念在发生变化,书不仅仅是产品,更是阅读的载体、文化的载体、知识的载体、民族灵魂的载体之一。书业正在真正成为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传递幸福的平台。
李旭曙:2017年书店行业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一个字“变”。读者在变、市场在变、技术在变、思想在变,技术和市场的变化引领书业新零售的讨论和实践。因为“变”带来了行业的“动”,深度的思考,让从业者和业外资本重新认识了这个行业,从国有书店到民营书店到社会资本,开启了新一轮的思考和行动。大浪淘沙,这一轮书业的变革,会带来新一轮的竞争和淘汰。
柳青松:自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引起了整个书店业转型升级的全面启动。从三石著作《书店革命》系统地阐述书店转型的理论和实践,到果戈里书店、歌德书店等全国一大批“最美书店”的打造,引发了全行业的发展共识。实体书店也实现了从低谷到“最美书店”的转变,将读者重新唤回书店。
关于2017年最大的变化是实体书店从经营图书到经营服务、经营读者的这一转变。实体书店开始变得有灵魂、有温度,尤其是全国“最美书店”的打造,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创新、创意、创业态势,让实体书店真正成为读者向往的场所,能够满足读者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龙挺:2017年的感受是书店行业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政策和市场对书店的关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热点,很多品牌书店开始优化升级,并有部分已借资本之力走上规模化扩张之路。个人认为最大的变化是书店行业对新媒体、新零售、新电商的探索,也不断有其他产业开始主动寻求与书店的合作,共同期许文化市场的高度繁荣。
邱从军:最深刻的体会是实体书店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进入全面复苏的快车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助推了实体书店复苏。随着《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出版物发行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特别是中央11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实体书店发展提供了路径导引和动能转换保障。全国各地也高度重视实体书店的建设和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如湖北省出台了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有关意见,率先实施《全民阅读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了“书香荆楚、文化湖北”的阅读品牌。各级党委政府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增强了推动实体书店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二是实体书店积极探索自身融合发展推动了实体书店复苏。不论是国有新华书店,还是特色民营书店,都在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阅读环境和硬件条件不断升级,使实体书店从单纯的图书卖场向多功能的文化体验空间转变,经营模式由单一的图书经销商向综合文化服务提供商转变,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文化消费体验。
三是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需要的不断增强带动了实体书店复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读者群众的文化消费能力逐步增强,推动文化消费需求提档升级,对实体书店的业态空间、消费体验、文化服务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带动了实体书店的转型发展。
最大的变化是实体书店的颜值和品位更高,业态和服务更好,现场感和体验感更强,实体书店转型升级的方向更加清晰。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不断调整布局,优化业态结构,创新经营机制,提升服务方式,促使实体书店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极大提高。一大批新型文化综合体、特色书店、主题书店、共享书店、24小时书店,以及社区书店、校园书店、乡镇书店相继涌现,使传统实体书店换发了新活动,引领文化消费生活新方式。
苏拾平:诚品创办人吴清友先生过世了,诚品书店两岸三地的展店也就此止步了;诚品开创书店结合精品店的商业模式影响深远,或许未来几年仍是书店卖场的主旋律。
三石:2017年书店行业全国转型升级的面比较广,眼界高了,书店运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同质化也开始严重,从设计到业态。
涂华:2017年最大的体会是书店在模式创新、融合发展的方向上更加明确,书店已经超越了纯图书的概念,成为文化生活、社交活动、生活方式等服务提供商。
唐代伟:2017年大家开店热情很高,变化也比较大,最大的变化就是书店+;另外就是书店与商业地产的结合,充分发挥实体书店的优势;政府也积极扶持实体书店,关注实体书店的数量和发展。
王峤:2017年书店行业乘着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东风蓬勃的发展。实体书店开的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越来越有特色,书店的颜值也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读者走进书店也越来越让人心旷神怡。同时各种书店的比美活动一个接着一个,最美书店也真的是让人眼花缭乱,这个是我对2017年我们书店行业最深刻的体会。另外,不管是国有新华书店,还是独立书店都在不断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盈利模式的创新和经营模式的创新。但是从新华书店的图书销售的零售数据来看,现在还是增速乏力的,可喜的是非书商品增速很快。
肖陵:2017年,书店行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卖场智能化改造,阅读氛围营造,建设智慧书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一体营销成为各家书店大力尝试、积极推进的主攻方向。“无人书店”、“共享书店”应运而生。
最大的变化是,不管是新华系还是民营书店,都更加注重店面环境的打造、阅读氛围的营造,以独特的装饰风格、温馨的购书环境、丰富的文化活动来吸引读者、留住读者,一改“千店一面”的旧有格局。一批特色鲜明、设计前卫、理念先进的书店亮相街头,成为新的文化地标,引领阅读新风尚。
于殿利:2017年,我对书店行业最深刻的体会是“重拾信心”。我们都曾经历过书店业蓬勃发展的年代,也目睹了实体书店因互联网的冲击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等原因,面临着“倒闭潮”和“困难期”。随着国家战略层面对阅读的重视、对实体书店的扶持,更重要的是书店业同仁们的坚守和创新,实体书店渐渐呈现“回暖”的趋势,更重要的是出版者、书店业者和广大读者,都对实体书店的未来重拾起信心。有这份信心,书店业的发展就有了动力和方向。
2017,书店业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图书零售向文化服务的转型”。从单纯的零售,转向多元业态,这是近年来逐渐发展的趋势,但是书店业同仁具备清晰的“文化服务意识”,更加自觉和主动地承担起文化服务的责任,这在本年度尤为显著。这与国家层面的倡导、读者需求的推动以及书店本身对行业属性的深入理解有关。
于慧丰:2017年,我对书店行业最深刻的体会是实体书店的坚守与发展。2017年新华书店迎来了建店八十周年,随着6集文献纪录片《新华书店》在央视热播、纪念新华书店成立8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各地新华书店系列庆祝活动持续推出,唤起了中国几代人对新华书店的集体记忆,社会和大众重新认识到新华书店的地位和作用,新华书店品牌焕发出新的生机,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这一年,以西西弗、钟书阁、言几又为代表的民营书店也积极寻求市场突破与规模扩张,不断把新理念、新元素、新模式带入图书领域。从整体上看,2017年书店行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大好势头。
我认为,书店行业最大的变化是创新转型。书店融入建筑设计美学,空间环境变得更美;融入多元业态,更加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融入科技,让读者的体验感和时尚感更强;融入商业体,购物体验更加方便快捷。数字网络时代实体书店面临的外在竞争压力,已逐渐转化为内在创新转型的动力。
尹昌龙:最深刻的体会是书业大规模向非书业进军。以前是书业空间的不断萎缩,现在是书业空间不仅在恢复,并且还大规模进驻SHOPPINGMALL、高校、医院、产业园、社区等非书业空间,真正实现书无处不在,书香四溢。
最大的变化:书籍成为我们对美好生活期待的一种重要拉动力量,有了书打底,环境变得更加雅致,人们变得更有品位,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杨文轩:2017年书店行业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书店都在做店面升级,无论是民营书店还是新华书店,空间设计越来越美,这种消费美学应该是在像日本学习,很多设计师开始进入书店空间设计的领域。
曾锋:对2017年书业印象深刻之事:1、书店拓店速度加快,西西弗、言几又、钟书阁等加快在全国的拓店速度,新华书店系也在加大转型升级以及建设新型书店的速度;2、书店新概念层出不穷,从智慧书城到共享书店,24小时无人值守书店,这些新变化值得关注;3、零售书店谈的都是设计、业态组合、商业模式,对于图书本身的关注度降低,对于提高实体书店图书零售能力没有太多办法;4、零售书店的基础,从业人员,面对新的形式和环境,压力继续增加,流动性大,对行业前景乐观度不高。
我认为最大的变化是,实体书店基于生存压力,都在考虑变化和变革,使出了各种办法,但是否找到准确的路径,还需要观察。
张华斌:2017年是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的关键一年。实体书店如何采取新的经营模式创新发展,成为书业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7年,大中城市的特色书店的开业,带来书业的春风,既要让读者获得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也要使读者获得审美享受和新技术新媒体应用的享受,这成为书业进行转型升级改造最关注的问题。
张帆:最深的体会是书店变成了“显学”,商业地产、出版和零售行业以及媒体,都在热烈讨论这个话题。最大的变化是新书店层出不穷。
翟德芳:最深刻的体会是书店的生存状况仍然艰难,由此而认识到政府对书店的扶持极为重要。最大的变化应该说是书店的面貌了,传统书店的变身、特色书店的扩张越来越酷炫了,与现代消费、生活方式结合得越来越密切了。
赵杰:最深体会是,越来越多人涌入开书店大潮,是对老百姓的一大幸事。最大变化是,书店老板越来越理解书店该如何向文化空间转型。
周斌:对2017年中国书店业我有这样的感觉:一是政府的优惠政策,让书店更多地开起来,更从容地经营起来;二是新技术,让书店更加智能化,共享度也更好;三是读者的文化消费层次的提高,倒逼书店在贴近服务、精准服务方面的水平有所提升。至于书店最大的变化,我觉得书店的聚客和引流作用发挥得越来越淋漓尽致,这一点也被政府和商家看中,一些已经有较高知名度的书店,迅速在资本和政策关照下复制。
[时间:2018-01-18 来源:百道新出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