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出版业在顶层设计、政策利好的推动下锐意前行——党的十九大指明方向、路径、前景,“十三五”规划战略布局,多部文化领域法律法规密集颁布施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纵深拓展全民阅读,扶持实体书店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走进去”,三科统编教材全面使用……这些政策对2018年乃至今后数年的出版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十九大报告中对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论阐述,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迈入了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也为出版业确立了新的目标和发展方向。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这一历史关键节点,梳理2017年度政经热点,籍此管窥2018年度产业、行业动向与热点,尤具深意。
2017年,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相关部门推出“十三五”规划,对今后五年的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目标、任务和对策。
“十三五”顶层设计明晰各领域目标任务
2017年2月,国家版权局印发《版权工作“十三五”规划》,在完善版权法律制度体系、完善版权行政管理体系、完善版权社会服务体系、完善版权涉外工作体系等4个方面提出了26项重点任务,提出要加强对网络文学、音乐、影视、动漫等重点领域的监测监管。
2017年3月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提出推动全民阅读,加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基本阅读权益保障。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加快推进实体书店或各类图书代销代购网点覆盖全国所有乡镇。完善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加强“三农”出版物出版发行。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双语出版物出版发行、数字化传播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创作。
2017年4月,文化部发布《“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9方面主要任务、11个重点行业和7项保障措施,并以8个专栏列出22项重大工程和项目,着力增强可操作性,是“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工作的总体规划。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的总体要求,提出了11项全面实现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纲要》从理论建设、文艺创作、媒体建设、公共文化、文化产业、传统文化、文化开放、文化体制改革等8个方面确立了“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的主要目标。这些目标,既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既有预期性的,也有约束性的,各有侧重而又相互关联,总的考虑是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衔接配套,确保到202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017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争取实现: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大幅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升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智慧广电”战略和新闻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全面推进,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能力显著提高,传播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形象、产品服务走出去的成效和作用更加凸显。规划提出了11项主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对于出版业来说,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强化供需对接,培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让群众有更多文化获得感。建立起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特色浓郁的实体书店体系,打造文化地标;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众阅读文化活动,让阅读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2017年2月,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着力推进县域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服务效能提升。
2017年是农家书屋全面建设10周年。2017年12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辽宁沈阳召开农家书屋全面建设10周年经验交流会。截至2017年10月,全国有农家书屋58.7万个。10年来向广大农村配送图书突破11亿册。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从工程实施前的0.13册增长到现在的1.63册,增长了10余倍。
全民阅读再上新台阶
全民阅读进行得如火如荼。2017年是2006年中央“11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的第11个年头,国家和社会各界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2017年3月,“全民阅读”第4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表述上由2016年的“倡导”变为“大力推动”。充分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全民阅读工作越来越重视,也预示着开展10余年的全民阅读活动迈上一个新台阶。
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法制办就《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地方全民阅读立法取得重要进展:江苏、湖北、辽宁、四川等将全民阅读纳入本省发展战略;北京、江苏、湖北、广东、福建、湖南等20余个省(区、市)成立全民阅读领导机构,在整合资源、开展活动、宣传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17年,各省市陆续下发全民阅读工作计划,启动全民阅读相关的书展或读书活动,并从方针政策上对该项工作进行系统性规划。如福建省发布《福建省全民阅读2017~2020年发展规划》,成都公布了“成都市2017年全民阅读十大行动”等;全国各地还诞生了一大批全民阅读社会组织,包括促进会、读书会、读书俱乐部研究院、研究中心等。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内,12个省份专门为全民阅读开通官网,15个省份开通了全民阅读官方微信公众号,11个省份开通了省级全民阅读官方微博,还有辽宁、浙江、江西、湖南和西藏5个省份开通了全民阅读官方APP,通过新兴媒体来宣传全民阅读活动、推荐图书、传播文化资讯。
实体书店焕发新生机
2016年年底,四川、浙江、安徽三省相继发布《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2017年1月,天津发布《关于推进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苏、广东、上海、福建等省(直辖市)接连发布实施意见。2017年5月,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印发了“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管理规定、评审细则”,最终入围扶持的71家实体书店,年度扶持资金总额仍为1800万元。2017年8月初,山东、广西、内蒙古、湖北等省(区、市)相继发布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随着这些实体书店扶持计划的逐步落实,2017年书店扩大规模、重装开业、跨省布局、业态转型的热潮持续升温。
传统文化引爆燃点
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共提出18项具体实施要求。主要任务是深入阐发文化精髓,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滋养文艺创作等。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还是第一次。《意见》从宏观上突出了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同时也强调了中华文化典籍的整理出版,还为民族出版、民间文学和音乐出版,以及出版的国际合作开辟了新空间。
2017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发布《关于申报2018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的通知》,明确把“具有较高版本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作为4个申报重点之一。2017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报送2018年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计划的通知》,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物列入10个出版计划报送重点之一。
在未来数年国家统编教材种类逐年增多的情况下,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出版发行为国家统编教材工作常态化探索出了有效路径。
三科教材统编驱动教材出版新格局
2017年7月,国务院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
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并明确国家教材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审议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有关教材工作,审查国家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审查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国家规划教材。《意见》专门就教育部统编“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个科目的教材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7年9月1日起,全国所有公立中小学初始年级的这三个科目启用教育部统编教材。全国出版发行战线按时保质圆满完成了2017年秋季国家统编三科教材出版发行工作任务。
2017年8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统编工作正式启动,并分学科成立了教材编写指导组和教材编写组。
2017年11月13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科教材暨中小学教材教辅出版发行联席会议扩大会议在京召开,对在2017年秋季三科教材出版印制发行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126家先进单位和191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出版发行业比较圆满地完成了统编教材启用首年的工作。
文化领域的法律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文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继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于2017年10月获得通过,对于进一步健全我国文化法律制度、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文化立法提速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于2017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出台,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制度,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将产生重要影响。该法是文化领域一部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基础性法律,也是全国人大牵头的首部文化立法,在文化立法中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共6章65条,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分别作了详细规定。
党的十九大之后出台的第一部文化方面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精神文化权益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按照公共图书馆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对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国家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在规范数字出版市场方面,2017年6月,国家版权局下发《关于规范电子版作品登记证书的通知》,对规范电子版作品登记证书作出七大规定,不仅要求电子版作品登记证书样本须通过国家版权局网站下载使用,还强调了违反国家版权局《关于规范作品登记证书的通知》制发、出具的电子版作品登记证书一律无效。
2017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明确提出对从事网络文学原创业务、提供网络文学阅读平台的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进行社会效益评估考核。对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设置了严格的社会效益评估考核体系,该体系共设置了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77项评分标准,这一规则的推出,旨在提高作品内容质量,规范市场秩序,引导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把出版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生效实施。作为我国网络法治迄今为止的最重要成果之一,《网络安全法》不仅是我国网络安全工作的基本法,也是我国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重要法律。其生效实施对于推进我国网络安全保障工作,提高并强化网络安全乃至整个国家安全的意义毋庸讳言。《网络安全法》实施不满3个月即启动执法检查,这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中尚属首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走出去”“走进去”讲好中国故事
2017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出版物进口备案管理办法》,对进口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成品)及电子出版物(成品)、数字文献数据库等出版物进行备案管理。
2017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
《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平等互鉴、开放包容、机制示范、多方参与、以我为主、改革创新等原则,着力推动人文交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全社会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各负其责、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着力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渠道更加畅通,平台更加多元,形式内容更加丰富,形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人文交流品牌;着力推动我国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文明成果取得更大进展。
《意见》指出,要丰富和拓展人文交流的内涵和领域,打造人文交流国际知名品牌。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重点支持汉语、中医药、武术、美食、节日民俗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代表性项目“走出去”,深化中外留学与合作办学,高校和科研机构国际协同创新,文物、美术和音乐展演,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和重点体育项目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在人文交流各领域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项目,进一步丰富中外人文交流年度主题。
《意见》指出,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综合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外广播影视、出版机构、新闻媒体开展联合制作、联合采访、合作出版,促进中外影视节目互播交流,实施图书、影视、文艺演出等领域的专项交流项目和计划,丰富人文交流的文学艺术内容和载体;做大做强“互联网+人文交流”,实现实体与虚拟交流平台的相互补充和良性互动。通过丰富媒体交流形式、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媒体和文化传播机构等举措,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道路,增强中国文化形象的亲近感。
[时间:2018-01-10 作者:穆宏志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