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主题出版向更有深度有温度方向发展

出版深度温度

  主题出版、文学出版、少儿出版,这是2017年乃至近几年图书市场中热门类别前三名。2018年,这些类别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呢?我们特邀三类相关出版社的负责人进行同题问答,希望他们的思考会对同行有所启示。

  主持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郝天韵

  嘉宾:人民出版社社长 黄书元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 李永强

  中共党史出版社社长 汪晓军

  黄书元:2018年,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传达、贯彻、学习这一选题还会出版一批图书。此外,2018年又逢改革开放4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也会有一大批新的选题出现。同时,传统媒体跟数字媒体深度融合,更多数字化的主题图书也将问世。因此,我认为,2018年将会是主题出版的丰收年。

  李永强:作为反映时代精神、阐释中国道路的重要文化产品,2018年主题出版的策划含金量将空前重要,出版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将进一步凸显。主题出版的策划要进一步聚焦时代需求,深度关注国家的重大理论、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题材等内容,从问题意识出发,针对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整合一流作者和出版资源,构建多层次、多向性、多元化的产品线。这种策划和实现能力将成为这个市场板块中的重要竞争力,而优质的主题出版品牌在选题布局和生产能力上的优势也将进一步体现。

  汪晓军:2018年主题出版,有3个方面的图书选题会格外引人注目。首先,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论著述,将是一大热点。其次,会有一大批回顾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以及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也是各类出版物表现的重要题材。再次,2018年,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表现改革开放40年来各个方面的辉煌成就,会有各种题材和体裁的图书出版。

  问:在新时代背景下,你对2018年主题出版的呈现方式有怎样的看法或者预判?

  黄书元:2018年主题出版的呈现将会更加系列化、深度化、有温度。主题出版也会更加有血有肉,更符合读者阅读需求,在新时代以新面貌示人。主题图书将更重视大众化、通俗化表达,甚至会以生动活泼的网络语言来表述,而不是板着面孔说道理。我认为主题图书要精益求精,对于每一个选题,出版人都更要沉下心来,打造精品。 

  李永强:主题出版物在内容上更深刻把握和传达时代精神的同时,在表现方式上将呈现出更具有差异性、多元化、多层次的出版形态。数字出版必须成为主题出版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数字阅读、数字生产和数字化资源整合各方面,都要为主题出版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主题出版未来需要创新传播方式,在传统图书以外,充分调动多媒体的呈现形式和营销渠道,与知识付费服务等不断更新迭代的互联网传播深度结合,创新载体,创新营销方式。

  汪晓军: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十九大报告的深入人心,都值得我们从传播学角度学习和借鉴,纸介读本、数字信息、影像信息等多媒体传播,将读者的碎片时间充分开掘出来,影像效果突出。在这种条件下,图书深度阅读的优势凸显出来。也就是说,白纸黑字的读本,因为讲究内容质量和品相气质的结合,所以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标准要求。内容精炼、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就有了品相气质的细节表现,纸本图书、数字读物、影视作品、多媒体表现,将会呈现共生共荣的繁盛景观,所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问: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主题出版走出去也日益频繁,2018年在这方面会有什么新亮点?

  黄书元:随着中国的发展,整个世界都在关注我们。他们希望从我们的出版物中看到,到底中国在做什么?他们想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因此,主题出版走出国门也备受关注,我们有这个自信,让更多渴望了解中国的人们通过我们的主题出版物来真正了解中国。因此,主题出版的国际市场还是很大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做好翻译工作。

  李永强:主题出版天然地具备彰显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属性。主题图书国际化通过提升选题策划的针对性,来回应国际社会对热点问题的关切,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解读。因此,介绍中国发展、解读中国成就、回应国际关注、阐释中国立场,是主题出版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

  汪晓军:上乘的内容质量,上佳的品相气质,必然是友好的姿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良好的呈现效果。从党的十九大的传播效应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世界瞩目中国的大背景下,中国好书为人欣赏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走出去一定要有所准备,循序渐进,不可盲目行事,不必贪大求多,有方向、有目标、有预期,才会有成效。

[时间:2018-01-0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