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洪水抵达消费端,中小企业将率先被淹没

涨价

  摘要:人工上涨,地租上涨,税费上涨,原料上涨,物流费用上涨,融资成本上涨,市场萎缩,去产能,环保运动,总有一件利器把你刺伤满身是伤。

  经历了2017年最疯狂的原材料上涨和最惨淡的第四季生产旺季之后,每一个中小企业老板都深感压力山大……。展望刚刚开始的2018,大家都希望今年原材料价格平稳,出口和内需复苏,不然日子将非常难过!

  然而,该来的始终要来,岁末年初之际,食品、饮料、白酒、啤酒等消费品价格纷纷上涨。在这沸腾的经济环境下,有多少企业能够熬过致命的2018呢?

  涨价洪水抵达消费端

  尽管需求不足导致消费品很难上涨,但经过一年半的苦苦支撑,下游的消费品行业终于抵挡不住汹涌的涨价洪水,纷纷传出涨价的风声。

  啤酒纷纷涨价

  近日,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纷纷发布调价通知:

  华润雪花调价通告:由于人工、运输费用等经营成本增加,自2018年1月1日起,我司将对部分产品价格进行上调。

  青岛啤酒通告函: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运输费用增加、环保税开证等原因,生产成本增加。为了确保为您继续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自20018年1月1日起,我司对部分产品价格及费用进行调整。

  白酒一线率先涨价,二三线齐齐跟进

  近期茅台价格上涨也拉升了白酒整体价格的天花板,二三线品牌白酒开始齐提价,增长了企业利润空间。

  2017年12月28日,贵州茅台(600519)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自2018年起适当上调茅台酒产品价格,平均上调18%左右。同一月,五粮液(000858)再次提价,零售价格调整至1099元。水井坊(600779)宣布上调旗下部分产品的建议零售价和建议整箱团购价,调价后,水井坊典藏系列零售价已直逼五粮液。

  一线白酒的提价,带动了二线白酒的涨价风潮。剑南春、汾酒、水井坊、洋河大曲、今世缘(603369)、金徽酒(603919)等二线白酒,很快捕捉到了一线白酒涨价带来的新机遇,纷纷启动了涨价。

  此外,青春小酒代表性品牌江小白也对旗下100ml/瓶和300ml/瓶两种规格的产品进行提价,加入了名酒涨价潮的阵营。提价幅度为2-10元/瓶。

  白糖包材涨价推动食品价格上涨

  近日,网上热传多家食品企业告知经销商的提价函,涉及达利好吃点、沃隆每日坚果等知名品牌。

  2017年12月5日,达利食品集团发函称,针对好吃点香脆、高纤系列,升级包装进、原材料、工艺,提高口感和质量。青岛沃隆食品有限公司也于12月11日发函,指出由于近期原材料大幅度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将对沃隆每日坚果系列产品进行适时调价3%-5%。

  除了上述企业,原属于徐福记旗下的奇欧比品牌已变身为雀巢奇欧比,在配方、口味和包装方面进行全方位升级,总体价格也上调约10%。

  根据有关方面调查,此轮涨价与白糖、包材等成本价格上涨直接相关,饮料、烘焙、方便面、休闲食品等行业首当其冲。

  改革开放后五次大通胀回顾

  对升斗小民来说,通胀意味着财富的缩水和生活压力加剧,特别是一些背负着房贷、车贷、养老、教育、医疗压力的家庭或个人,通胀会让他们倍感压力。但对高居世界第二的中国经济体来说,通胀真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发生过多次的通胀危机。

  第一次通胀(80年代初)

  文革结束后,中国百废待兴,政府大力推进令十亿人欢欣鼓舞的“四个现代化”。无奈囊中羞涩,中国根本没有钱搞建设。以外汇储备为例,1978中国外汇储备仅为1.67亿美元,随后一年中我国大量进口国外机器设备,结果1980年外汇储备为-13亿美元。1979~1980年政府财政赤字都达170亿元以上,不得不增发货币130亿元来弥补国库亏空。最终导致总需求增长过快,物价迅速上涨(达7.5%),国民首次见识了通胀的威力。

  第二次通胀(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了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地在全中国各地涌现出来。90年代初,国家允许商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定价。投资的迅速扩张,和增幅达35%以上的货币供应量,加剧了当时旧有价格体系和经济结构中不合理因素,于是又使通货膨胀再度爆发。据统计,1988年的零售物价指数达到18.5%,1993年,国内的通货膨胀率为13.2%,通货膨胀高峰在1994年,当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1.7%。当年财政价格补贴高达319.6亿元,商品供求差额为2731.3亿元。中央迅即做出反应,召开会议整顿经济秩序。

  第三次通胀(2008-2012年)

  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力推4万亿刺激,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此后,中国M2开始撒腿狂奔,大量的货币超发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同时,中国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工资成本迅速上升,推动商品价格上涨。由于此一阶段中国经济处于历史最为健康的水平,加上房地产的蓄水池作用,未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显著影响。

  第四次通涨(2018~)

  2016年9月以来的原材料疯涨,上游材料企业和中游工业品行业及贸易商充分利用供给侧改革下的监管疏漏,原材料被哄抬到难以承受的高位。据一些知情人士透露,在电子元器件疯狂上涨的时期,有的贸易商一个月净赚一亿。在纸包装行业,中间厂商屯积的原纸,一个月净赚千万之巨。进入2018,这些赚红了眼的厂家正在磨拳擦掌,伺机掀起材料涨价狂潮。但与2009年内需大爆发拉动物价上涨不同,这一次则是供给侧改革推动上游原材料上涨,因此,此次通胀将更为凶险。

  中小企业面临残酷洗牌

  从2008年开始,中国经济首次出现产能过剩,并迎来最好的调整机会。然而,此后十年,在4万亿经济刺激下,中国在房地产和铁公基方面投资巨大,窒息了中小制造业的生存空间。

▲中美制造业成本对比

  近年来,房地产对内需的影响逐渐显露出来,被房地产套住的居民越来越拿不出钱来消费。而制造业成本赶超美国、环保整治持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强势回升,部分外资企业撤离,又大大削弱了中国的出口。随着涨价逐渐传导到消费端,出口和内需还有可能继续下滑,处在产能过剩与低价竞争双重夹击中的中小制造企业将迎来致命洗牌。

  2018年,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出口配套行业,快消品行业和纺织服装等行业都可能是洗牌最剧烈的行业。人工上涨,地租上涨,税费上涨,原料上涨,物流费用上涨,融资成本上涨,市场萎缩,去产能,环保运动,总有一件利器把你刺得满身是伤。而那些议价能力不强、环保难达标、现金流短缺的中小企业将耗干最后一滴血。

▲一年更比一年难

  码字到这里,想到近来街头越来越稀少的人群,内心难免一阵阵悸动。言多必失,包小编也不便多说什么了! 就给您拜个早年吧,预祝大家安然度过最困难的2018、2019。

[时间:2018-01-08  作者: Baker  来源:包装地带]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