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
曾有美国人做过实验,拒绝一切印有“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商品,结果不得不付出更高昂的价格购买鞋子、袜子、厨房电器等几乎一切日用消费品,实验自然是以惨败告终。就在外国人惊呼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的时候,“中国制造”本身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一条有关“中国制造”的新闻在圣诞节后力压特朗普登上了CNN的头版头条:“为治疗心血管疾病 中国公司克隆出一只经过基因编辑的狗” (Chinese firm clones gene-edited dog in bid to treat cardiovascular disease)。这只名叫“龙龙”的克隆狗,结合了两项当今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基因编辑和克隆,将用于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等困扰人类的常见疾病的攻克。文章表示,这项突破很难得。尽管其他国家也在进行类似研究,但中国已经处于动物基因编辑的前沿领域。
相比这只尚未引起中国国内关注的高科技克隆狗,“中国制造”涌现出来的其他新代表已经进入到了世界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在伦敦、在东京、在新加坡街头,摩拜单车、ofo的身影悄然出现。根据ofo公布的数据,ofo已经进入全球20个国家,在超过250座城市提供服务,在全球投放超过1000万辆共享单车,日订单超3200万,每天提供超过3000万次骑行。
在香港的地铁站内,支付宝的广告铺天盖地;在日本,化妆品连锁商店的店员熟练地指导顾客使用微信支付。数据显示,“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目前在25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2亿境外用户,微信支付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落地。
这一年,高端领域的“中国制造”也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除了“中国名片”高铁继续走向世界,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实现首飞、全球最先进的深海钻井平台“蓝鲸一号”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成功首飞。
2015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吹响了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号角。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制造”是中国人通向美好生活的路径之一。乘坐快捷舒适的高铁出行,使用物美价廉的国产手机,用支付宝买东西,使用高科技智能家电,如果今天有人要体验全部使用“中国制造”的生活,结果可能也会大大出乎意料。
曾经有一个段子流传颇广:富士康工厂中生产苹果手机的流水线工人买不起自己组装生产的手机,利润的大头全被美国的研发公司拿走,这个故事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缩影。随着“中国制造”向“高、精、尖”的“中国创造”转型,处于食物链底端的低端制造业大国的心酸不再,中国制造也将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界对“高质量发展”讨论颇多,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终端体现,就是更多给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幸福感的高品质“中国创造”。
[时间:2018-01-03 来源:中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