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出版“一带一路”进展报告

出版“一带一路”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框架下,一系列相关出版工程项目的设立和实施,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出版“走出去”起到了稳固的支撑作用,也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近3年来,国内出版业海外“扩张”的手段以收购、成立合资公司、投资、设立分社为主,今年还探索了国际编辑部的新模式。建立分社的如接力出版社埃及分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色列分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法国分社以及山东友谊出版社分别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和瑞典斯德哥尔摩成立尼山书屋国际出版澳洲公司、尼山书屋国际出版欧洲公司。

  少儿出版社以及学术出版社走出去工作风生水起的现象引发业内人士关注。一方面,国内出版队伍中,少儿出版社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积累了大量优质资源,拥有不少品牌产品,而学术出版社有自身的学术资源,可以打造自有品牌。另一方面,少儿出版物用儿童视角讲故事,受文化差异的影响较小,学术出版物以优秀出版文化内容为基础,“走出去”更易被接受。

  注重国际文化交流,打造跨文化的交流平台也成为近两年出版机构“借船出海”的重要方式,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的艺术之桥”综合服务性平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国外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出版平台,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的易阅通平台,浙江大学出版社的“一带一路国际出版示范平台”。

  除此之外,伴随着走出去形式日趋多样化,出版机构在走出去方面的探索日益深入。打造高品质内容产品线以及组建翻译人才队伍成为走出去不可缺少的部分,以重大出版项目和特色资源为抓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队伍,探索文化传播新模式。

  组建国际出版编辑部

  近年来,多家中国出版机构与国外出版机构联合组建国际编辑部,以国际出版合作的方式实现共赢,共同提升各自的国际声誉及在国际出版市场的影响力、市场占有率,推动中国优质图书在海外的出版与传播,增加当地读者对于中国的了解, 让中国声音“走出去”,让海外读者了解真实的中国。这是中国出版合作的创新方式之一,也是主题出版本土化最有效的合作模式之一。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跃在今年的BIBF上表示,设立国际编辑部是中国话语权的全球表达,最符合根据人类文化差异进行交流合作的特性,利于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他说,成立国际编辑部是一种商业模式的新探索,有利于双方更紧密地合作,优势在于更契合在海外市场进行本土化运作的市场规律,风险更具可控性,更加务实。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译出版社等在中东欧、北非、北美等地与知名出版社和高校合作成立了9个国际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在今年3月与美国宝库山出版社共同成立国际编辑部之后,近期,又与德国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在京举行了《中国大百科全书》英文版国际编辑部揭牌仪式。

  中译出版社与匈牙利罗兰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和科舒特出版社、印度普拉卡山出版社、英国里德出版社、罗马尼亚罗奥出版社、斯里兰卡海王星、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孔子学院和芝戈亚出版社、突尼斯东方知识出版社一起合作,相继成立了7家中国主题编辑部。此外,中译出版社与坦桑尼亚和秘鲁等出版社的海外编辑部协议正在商讨中,有望近期签署。

  今年3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保加利亚“中国主题编辑部”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外研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的第一个分支机构。8月,外研社又分别与波兰对话学术出版社和法国印象文库出版社举行了正式签约仪式,合建“中国主题编辑部”。10月,又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正式揭牌成立“北外中国研究中心”。外研社副社长范晓虹认为,“中国主题编辑部”的成立,意味着中国出版机构可以在海外本土进行策划、翻译并出版适合当地市场和读者需求的中国主题图书,并借助合作伙伴的推广力量和渠道,使更多体现中国价值、展示中国文化的图书真正进入海外读者的视线。

  今年8月,五洲传播出版社与墨西哥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合作,共同建立中国图书编辑部,有力推动了中国出版机构在拉美本土化的进程。这也是五洲社继阿联酋编辑部之后,在国外建立的第二家中国图书编辑部。

  五洲社国际合作部姜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拉美地区的图书市场很大,拉美读者对中国图书的兴趣也很浓厚,愿意与五洲社深入合作的拉美出版机构也越来越多。姜珊认为,中国出版机构开拓海外市场时,光投入资金是不够的,还要满足海外合作方的需求,花费时间和心思去深耕海外市场,这样才会有所收获。

  加强图书内容针对性创设

  内容建设永远是图书出版“走出去”的基本前提。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中国图书在“走出去”过程中,既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大局,也要出版高质量高品位的精品图书,从而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在今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第13次会议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范晓虹认为,出版社就是应当多出版一些代表国家水准、反映中华文化精髓和当代中国风貌的精品图书,比如外研社开发的《中国文化读本》《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走遍中国》《中国人的生活故事》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系列等等。2017年1~6 月,外研社签约版权输出及合作出版数量已达到 137 种,超过了2016 年全年总量,合作伙伴来自俄罗斯、尼泊尔、马其顿、匈牙利、拉脱维亚等20余个国家或地区,其中 70%的签约来源于“一带一路”国家,图书种类覆盖文学、社科、中国文化、对外汉语类甚至英语学习类。

  会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王岚说道,多年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始终坚持挺拔出版主业,推出了一批规模宏富、价值厚重、影响深远的精品图书,通过发挥学术出版优势,努力成为中国话语、中国声音“走出去”的排头兵和主力军。该集团出版的“中国三部曲系列”“中国话语丛书”,以独特的观察和理性的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内涵,并提出了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是中国模式强有力的理论总结。“中国三部曲”先后授出8个语种的版权,《中国震撼(英文版)》被美国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课程选为教材,“中国话语丛书”中《文明型国家》已输出英文版权。这些高品质图书以“当代中国”最新理论成果和学术形象面世,有助于影响并改良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规则系统,成为中国话语与西方主流社会沟通的新尝试、新样本。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认为,商务最擅长的是做学术做经典,所以就要把我们出版的体现当下最高学术水准、将来能成为反映当下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经典之作推荐出去。这与商务的品牌相吻合,也是和国家真正的需要相吻合的。在工具书方面,商务印书馆在2016年与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达成了《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汉英双语版合作协议,未来还将以此为基础把这两部承载国家文化的辞书翻译成多语种的双语版本。在学术出版方面,商务加强与国外知名出版社的对话与合作,将策划的“中国道路”系列丛书、“国家治理丛书”等反映国家治理和经济建设研究理论成果的学术图书推荐给世界知名出版机构,并签订外文版输出协议。此外,还有系统梳理了中华学术百年发展脉络的“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也在海外颇受关注。

  培养高素质翻译人才

  中国对外影响逐渐增强,让学术界也热闹起来。翻译人才是文化“走出去”的关键一环,图书翻译,特别是小语种的翻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近年来,许多出版社致力于打造自己的翻译队伍,或者成立相关的翻译数据库平台,为“走出去”工作提供人才支持。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跃认为:“翻译是出版‘走出去’的难点,也是出版‘走出去’的重点。翻译质量直接影响传播效果,直接影响读者体验,直接影响市场口碑,直接影响产品成败。”近年来,中版集团紧紧抓住翻译环节开展工作,带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和走向深入,为“走出去”工作获得实效创造了重要条件。中版集团国际化战略推进伊始,即组织召开了海外出版翻译恳谈会,迄今在主场已经举办了4届,今年还举办了海外青年汉学家、海外青年编辑两次恳谈活动。同时,中版集团将恳谈会做法推广到国际场合,连续在英国、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塞尔维亚、沙特、伊朗、印度等国开展各种形式的出版翻译恳谈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年来,中版集团团结了百名以上海外汉学家翻译家,资源量占有和开发业界第一。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佘江涛也在今年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第13次会议中说道,凤凰集团通过建立“海外汉学家专家库”、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建立“留学生实习基地”,在集团内选拔、招聘一批外文编辑等举措,多语种全面开发翻译资源,争取在5~10年内打造出一支全面、专业的翻译团队,为“走出去”助力。除了培养翻译人才,建设“走出去”专业团队也非常重要。凤凰集团一直致力于建设一支具有开拓精神和熟悉对外内容产品的版权团队,针对涉外团队进行国际化视野的境内、境外培训,包括工作态度,文化自信与修养,待人接物的素质与外交意识等。

  今年5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正式启动了“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网暨沃动—外研社全球多语言在线语伴学习系统。该平台是外研社与沃动合作开发的多语种全球即时响应的语言学习平台,通过创新的学习模式,实现多语种在线学习、语伴互助、语言学习资源共享等功能,以互联网思维、共享资源模式实现了内容产业与科技公司的跨媒体业态融合。外研社副总编辑王勇表示,作为中国最大的外语和教育出版机构,外研社一直致力于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语言和文化桥梁,为社会提供多语言的高水平服务。

  建立海外分支机构

  随着国内出版机构的实力不断增强,出版业在走出去的道路上经历了从最早的实物走出去、版权走出去,到如今的资本走出去。国内出版机构在“走出去”上不断创新、探索,海外分社的设立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把分社开到海外去,已经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一股潮流,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积极探索将使中国出版“走出去”迈上新台阶。

  今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法国分社成立揭牌仪式在法国波尔多政治学院举行。该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剑英在揭牌仪式上表示,法国分社的建立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中国学术“走出去”方面的一个重要步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法国分社将成为中法学术界、出版界加强互动、增进交流的重要桥梁,将为中法两国开展学术和智库交流搭建起新的平台。分社将以CASS中国研究中心为依托,凭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强大的学术出版能力和法国波尔多政治学院在欧洲的学术地位及影响力,推选优秀的学术出版成果在法国翻译出版,增强我国在欧洲主要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学术影响力,并让海外读者及时、准确、全面、连续地了解当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与走势。

  今年5月,山东友谊出版社分别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和瑞典斯德哥尔摩成立尼山书屋国际出版澳洲公司、尼山书屋国际出版欧洲公司。尼山书屋国际出版公司是山东出版集团、山东友谊出版社在海外设立的出版机构。山东友谊出版社社长姚文瑞表示,山东友谊出版社以文化交流为目标,以传递友谊为己任,与海外各国朋友们建立起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而尼山书屋是其中的一种有益的合作模式。山东友谊出版社将全力经营好尼山书屋国际出版公司,进一步打造“尼山书系”图书品牌,充分开发选题,出版适合当地读者阅读的讲述中国故事的图书,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实现国际出版新突破。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以色列成立分社。该社社长李永强表示,以色列分社是依托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而设立的分支机构,策划出版中以学者共同撰写的图书,翻译中国学者的学术著作,寻求以色列出版社翻译出版中国学者的学术著作,还将推进以色列优秀作者的学术著作在中国翻译出版。以色列分社通过与以色列皮埃尔出版公司合作,今年推出了《一个人的聚会》《中国之路》《中国的抉择》希伯来文版,这也是分社成立以后第一批出版成果。

  2015年8月,接力出版社与埃及智慧宫文化投资出版公司合资成立接力出版社埃及分社,实现中国少儿出版社首次走出国门在国外建立分社。接力社总编辑白冰表示:“埃及分社不仅出版接力社的书,凡适合阿拉伯各国市场、适合阿拉伯各国儿童的中国童书,埃及分社都会出版。我们将出版一些中国的优秀童书,将共同策划适合阿拉伯少年儿童读者阅读的童书,同时积极引进一些阿拉伯文版的经典童书。”接力出版社国际合作部主任谢逢蓓也认为,埃及是阿拉伯国家中历史文化影响比较大的一个,建设埃及分社,还能够以此为窗口,辐射阿拉伯地区。

  积极拓展外向型平台和渠道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世界都把目光转向中国,包括欧美发达国家,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而中国出版人抓住了这一机遇。出版社充分依托于自身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运营经验,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化交易,积极开发“一带一路”产品,积极拓展全球外向型平台和渠道。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张建康表示:“近年来,我们通过和国外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出版平台,在落地国设立版权运营公司,舍弃原有的从国内市场选题中甄选外向型选题的办法,发挥旗下各社特长,主动策划海外合作项目、海外组稿项目。依托文化部承办‘阅读中国’项目,首批挂牌伦敦等3个活动基地,打造连通政府、学术、民间需求与资源的公益平台;依托凤凰集团海外公司,为出版和文化‘走出去’铺设渠道;依托凤凰集团参与共建的美国佩斯大学孔子学院等两家孔院,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易阅通”(CNPeReading)平台是中图公司全新开发的数字资源采选与访问一站式平台,通过与国际知名出版商、集成商的广泛合作,平台集成了海量外文数字资源,为图书馆客户和最终用户提供数字资源创新解决方案。基于“易阅通”平台,中图公司创新了“本地数字图书馆”走出去新模式,实现服务国内数据库、平台、APP等走出去。同时,进一步实施“海外中国电子书店”项目,实现走进西班牙24Symbols等海外主流平台。中图公司总经理张纪臣表示,中图公司聚焦“一带一路”出版文化深度合作,国际传播平台“易阅通”拥有12个大型数据库,面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4万家机构客户、上百万个人读者,深化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浙江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张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浙大社积极拓展和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与阿拉伯科技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国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系列 ”(阿语版),以及《“一带一路”读本》(西班牙语版)等。为了响应中央关于“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浙江大学出版社提出了“一带一路国际出版示范平台”,并入选2017年度全国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前,通过该平台,浙江大学出版社已经将《“一带一路”读本》《丝路之绸》等优秀图书推出海外多语种版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艺兵告诉记者,“艺术之桥”——中国艺术设计类图书出版销售联盟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依托其国际艺术出版品牌与艺术图书国际销售渠道搭建的中西艺术文化交流综合服务性平台。该联盟的基础是Images与ACC的品牌资源与国际渠道资源,它将联合国内艺术与设计类出版社及部分顶级民营书商,构建起中外艺术与设计类图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之桥,主要致力于将中国创意、中国设计、中国匠人、中国艺术家、中国出版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播,成为中国艺术与设计类出版社“走出去”的第三方平台。联盟还将切实推动中国出版创意与服务的“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时间:2017-12-11  作者:梁帆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