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主角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图文快印店。在印刷圈,图文快印店只能算是边缘群体:一般都面积不大、设备不多、规模有限。
为什么突然要说他们呢?因为近两三年,本不起眼的图文快印店,正在成为印刷电商、合版印刷厂竞相争抢的“香饽饽”。在流量为王、新零售的口号下,图文快印店的线下流量入口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
身价倍增的图文快印店
图文快印店遍布大街小巷,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印刷圈却很少被人关注。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似乎没有人能够说得清,全国到底有多少图文快印店。现在,网上流传的最广的版本:国内图文快印店数量近30万家,想来也是估算,缺少准确的来源和出处。
印象中,关于图文快印店数量最靠谱的统计来自十几年前。1998年底到2000年初,有关部门曾对全国印刷业进行过一次彻底的清理整顿。据当时发布的数据,清理整顿前,全国共有印刷企业103135家,复印、影印、打印企业81968家;清理整顿后,全国共有印刷企业82189家,复印、影印、打印企业69766家。
这里的“复印、影印、打印”,相当于现在圈里人常说的“图文快印”。只不过,当时“图文快印”的说法不像今天这样流行。
十几年时间过去了,国内印刷企业的数量未见明显增减:2016年为10.1万家,与1998年基本一致,图文快印店却在大幅增长。因为作为创业项目,图文快印店有两个好处:一是投入小,起步快;二是审批容易,不像开办印刷厂,对场地、设备条件都有严格的限定。
大幅增长后能有多少家?十几万家可能比较靠谱,往多了说20万家怕是极限。比如,湖南新化人号称占据了国内文印市场8成的份额,他们到底开出了多少文印店呢?有的说5万家,有的说6万家。这样一算,无论如何全国都很难达到30万家。
不管怎么说,图文快印店的数量超过印刷厂都是大概率事件,可为什么图文快印店很少引起主流印刷圈的关注呢?原因很简单:它们的规模实在太小了。
除了极少数由打印复印逐渐升级为数码快印,甚至快印连锁的企业,绝大多数图文快印店一年的营收恐怕只有三五十万,超过100万的难度很大。比如,有报道显示,新化人在全国开出的5万家文印店,年产值超百亿元,平均每家有多少?也就20多万。
说白了,大部分图文快印店就是老板一家的“饭碗”,衣食可能无忧,做大的几率几乎没有。再加上常用设备与印刷厂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图文快印店一度被主流印刷圈所忽略也就很好理解了。
近年来,图文快印店为什么又突然身价倍增,成为众多合版厂、印刷电商竞相追逐的目标了呢?这与其两个特点有关:一是大多数图文快印店都置身商业区,有贴近客户的优势,在承接零散活件的同时,还可能顺道拿下小微企业的商业印刷订单;二是由于场地、设备所限,大多数图文快印店都生产能力有限。
一方面,能拿到订单;另外一方面,又无法完全自己生产。这就决定了:图文快印店需要在生产方面,得到印刷厂的支持。只不过,前些年印刷厂的日子好过,零散订单做起来又麻烦,图文快印店的业务获取能力,没有受到印刷厂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合版印刷的崛起,再加上印刷电商的搅局,印刷圈对零散订单的需求持续激增。原本被忽视的图文快印店,逐渐显现出巨大的“业务通道”价值,身价自然水涨船高。
图文快印店为什么难以整合?
最早发现图文快印店“业务通道”价值的应该是圈内俗称的“盘商”。他们的主要作业模式是:在一定区域内聚合图文快印店的印刷订单,分类规整后交给合作印刷厂生产,从中赚取差价。
合版印刷的崛起给盘商带来了机遇,也形成了挑战。由于合版印刷对零散订单的需求是海量的,因此在起步初期,很多合版厂都需要依靠盘商来聚合订单。
然而,随着合版厂的低价互博,留给盘商和合版厂的利润空间都越来越小,有的合版厂便开始甩开盘商,直接与图文快印店打交道。比如,在新三板挂牌的彩虹光便宣称,拥有广泛的“打字复印图文店”渠道网络。
印刷电商加入对图文快印店的争夺,很是耐人寻味。因为电商的本意是在线获取流量、订单,并实现交易,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电商会对图文快印店感兴趣?
可能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印刷品的电商渗透率很低。有老板曾说过,一年在淘宝上流动的印刷业务大概有60多亿元。七七八八的平台加起来,往多了说,假如有100亿元,在整个印刷市场的占比也不到1%;二是在线业务的总量本来就不大,还有众多的电商、盘商、印刷厂在低价搏杀,订单获取的成本居高难下;三是在目前主流的印刷电商中,除了世纪开元等少数几家,大部分在线获取流量的能力都不算出色。
总量不大、成本又高、获取流量还不容易,不少印刷电商在线折腾无果后,便自然而然地将目光转向了线下的图文快印店。
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图文快印店的很多产品,如名片、单页、会议宣传品等,与印刷电商的重合度极高。如果能够笼络住图文快印店,印刷电商平台就能获得稳定的线下流量入口。
在盘商、合版厂、印刷电商的竞相追逐中,原本高度分散的图文快印市场有没有借机实现某种程度整合的可能性?短期之内,希望不大。
目前看来,各方对图文快印店的争夺主要还是在业务资源上,为什么没有人尝试通过资本的手段进行深度整合?原因很简单:难度太大。因为大多数图文快印店体量不大,是老板一家生计所系,老板愿不愿意卖、如何估值都是问题。即使真买下来,要管理好几十上百家资质各异的街边小店,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资本整合不可行,如何才能在对图文快印店的争夺中占据优势呢?搞联盟是最常见的思路。问题是,没有深度的商业绑定,联盟其实就是一盘散沙。只要有更低的报价出现,图文快印店随时可能改换门庭。
于是,老板们就开始想辙了。归纳起来,大体有几个套路:一是免费提供传单软件,甚至帮助搭建接单电商网站;二是提供送货上门或其他物流服务;三是提供创意产品,帮助图文快印店拓展产品品类;四是进行品牌输出,实现加盟合作。
其中,前两种套路已经十分普遍,基本成为标配;后两种套路,都有人在尝试,但效果尚不得而知。比如,品牌输出的前提是品牌本身要足够强势,问题是:印刷圈有多少知名品牌?如何保证加盟店会为品牌增辉,而不是抹黑呢?
印刷电商、合版厂正在殊途同归?
在对图文快印店“业务通道”的争夺中,盘商、合版厂、印刷电商,谁最有可能脱颖而出?
目前看来,盘商的处境最微妙。因为盘商本来就是图文快印店与合版厂的“中间商”。现在,人家要跳过中介直接“牵手”了,既不掌握订单,又没有生产、成本优势的盘商,难免会两面尴尬。当然了,对少数人脉深广、积淀深厚的盘商来说,又是另外一番天地。
时下优势最为明显的应该是合版厂。一方面,与还在跑马圈地、赔钱赚吆喝的印刷电商相比,合版厂已经形成了稳定、可预期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合版厂高效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为盘商、电商所不及。
印刷电商也并非没有后来居上的可能。相对而言,合版厂对互联网工具的使用更为简单、粗暴,只要能够快速接单,无论是淘宝、京东、QQ、微信,各种大小平台通吃,自有网站或客户端大多实用有余,可拓展性不足。
印刷电商的IT能力一般都要高出一筹,能够根据图文快印店的需求快速进行更新、迭代。而且,与更加追求标准化和生产效率的合版厂相比,大多数印刷电商的产品更为多元,与图文快印店的契合度更高。比如,很多合版厂不愿承接的小批量、定制化产品,如个性化台历、照片书、会议用品、T恤,对印刷电商来说,基本都是标配。
印刷电商的主要短板在生产端。由于在发展初期过于强调“轻资产”模式,大部分印刷电商都没有自有产能,产品生产主要由合版厂或其他印刷厂来完成。
这个问题不解决,在与合版厂、图文快印店的三方关系中,印刷电商的角色与传统的盘商就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生产命脉掌握在别人手中,市场拓展的弹性就不大。
不过,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印刷电商的重视,部分电商正在放弃纯粹的轻资产平台模式。在新一代商业模式的构建中,尽管表述略有不同,但类似“互联网+图文快印店联盟(快印连锁、加盟店、品牌授权店)+中心工厂(生产基地、样板工厂)+合作工厂”的组合,正在成为很多印刷电商共同的选择。
这种组合将使印刷电商从纯粹的交易平台,进化成为线上、线下流量并重,生产、物流具备的全能型企业,补上影响其开疆拓土的短板。
然而,这一模式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印刷电商与合版厂的玩法将无限趋同,两者很有可能由合作伙伴变为竞争对手。因为在“加装”了生产能力的电商,与原本就有很强网络接单能力的合版厂之间,已经很难划出清晰的界限。
在各方持续不断的竞争中,作为线下流量入口的图文快印店,或许会物以稀为贵,获得更为优惠的价格和合作条件。就像阿里、京东为新零售的主导权搏杀,受益的却是本不起眼的社区超市一样。问题是,如果不想只是沦为大佬们圈地的猎物,图文快印店还是需要自己突破发展的瓶颈,找到做强的通路。
[时间:2017-12-06 来源:中国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