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每参加行业活动
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印刷厂、设备商、材料商说
我不能等死
我要转型、我要升级,但找不到方向
我终于找到方向了,但无人可用
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
问题赤裸裸
这是咋了?
不要着急,都是发展惹的祸
经济发展、新兴事物产生
要革很多事物的“命”
输出人才,引领行业,高屋建瓴的高校
又怎能幸免
于是
中国印工协牵头
让企业高校,坐在了一起
当当当当
2017中国印刷行业校企合作论坛召开了
11月17日,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北京印刷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印刷行业校企合作论坛在上海版专顺利召开。中国印工协理事长徐建国、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立建、副理事长陆长安、李新立、姚毅、栗延秋、徐毛清、郑斌,以及北京印刷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江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上海出版高等专科学校、天津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上海版专曾忠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上海版专党委书记刘道平教授致辞,他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刘道平教授表示,坚持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也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由之路。近年来,上海版专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深受政府、企业的认可。
上海版专常务副校长滕跃民教授以“扬世赛品德精神 ,走技能成才之路”为题,从我国世界技能大赛成长之路,上海版专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取得的成绩,世界选手应具备的素质和精神等方面作介绍,他指出,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能、稳定的心理、流畅的交流、充沛的体能、高尚的素养,对技能要精益求精、身处逆境要做到快速调整、面对苦难要不言放弃,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校企交流
9位学校代表,4位企业代表,交流研发方向,产学研情况,用人需求。
北京印刷学院 齐元胜教授、魏先福教授
“一带一路”是中国印刷设备、器材的重要出口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印刷市场需求广阔,未来北京印刷学院将联合相关企业在瓜达尔港建设印刷孔子学院,培养国际化印刷出版专业人才。
北京印刷学院主要研发方向及成果有:印刷机械测试关键技术及应用、印刷品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数字化模切机关键技术及应用、卷到卷印刷电子装备创新设计、印刷装备UVLED研发及应用、印刷机械能耗测试方法及应用、水性油墨、VOCs在线检测监控、喷墨印刷的控制系统以及质量检测系统、印刷电子材料,等等。
华南理工大学 徐军飞博士
实践和创新是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两个关键问题,产学研合作可以解决工程教育脱离工程实际的问题,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已经与广州通泽机器有限公司、深圳贵联集团、广州市人民印刷厂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裕同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关于产学研结合我有四点体会:1.合作企业的选择很关键;2.合作项目的选择要满足双方的要求;3.合作要有可持续性;4.合作的实际效果要实现共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王强教授
关于印刷专业的建设,我认为要从三方面来着手:一要满足产业需求;二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三要确定好实现路径。
我们的产业需求目前已经发生了变化:印刷业态逐渐重构,如介质由纸向了电子纸(屏幕)转变,技术也逐步变迁;印刷产业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印刷受众出现多元化需求;印刷产品出现典藏化与智能化需求。
在需求的变化过程中,印刷行业应该做一些事情,如要厘清印刷专业的属性特征,科学重构印刷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产学研协同下的产业应用。
江南大学 唐正宁教授
江南大学由无锡轻工业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三校于2001年合并组建而成,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拥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江南大学办学宗旨是弘扬轻工特色,从1992年开始招收印刷专业学生,但2011年却停止招收印刷专业学生,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招不到生源。无锡号称印刷之乡,虽然我们学校印刷专业停招了,但依然有印刷方向的学科,所以还是和企业联系很紧密,我们学校也一直在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齐鲁工业大学 褚夫强教授
齐鲁工业大学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科研项目有国家基金2项,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省重点研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企业课题21项。产学研方面现已与东港股份开展无水胶印技术的合作,与山东宏飞包装合作柔性版配色技术的研发应用,与阿波罗油墨进行环保水性墨水的研发,与丰利彩印进行印刷色彩管理系统的合作,与世纪开元开展互联网+印刷的合作。目前,拥有12家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分布在山东、天津等地,另外与南京顶正等公司也有良好的实习合作关系。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乔俊伟教授级高工
上海版专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要求,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坚持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支撑发展、跨界融合、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引领下,2016年积极申报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重点实验室——柔版印刷绿色制版与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项目,并获得首批通过。实验室于2017年初正式启动建设。柔版印刷绿色制版与标准化实验室有三个研发方向:1.柔版制版标准研究;2.柔版制版新材料应用研究;3.柔版印刷质量控制研究。
天津科技大学 顾翀副教授
天津科技大学印刷工程系1991年建立,1992年正式招生。2008年天津科技大学将印刷工程专业定为特色专业,2013年获批“天津市印刷工程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2017年获批“天津市‘十三五’综投应用型专业”。天津科技大学研发内容和方向主要有:功能印刷材料、装饰纸和标签纸,利用印刷电子的方式进行超级电容器的制作,通过微接触印刷制备仿生集水/集雾材料,印刷新设备、新技术及3D打印激光制造,等等。
武汉大学 万晓霞教授
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工程系学科研究包含颜色科学与技术、智能包装、印刷与柔性电子三个方向。由于新经济的兴起,武汉大学近来在推动新工科的建设,协会组织这样的会议非常好,因为新工科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关于新工科的建设有六问:一问产业需求建专业;二问技术发展改内容;三问学校主体推改革;四问学生志愿变方向;五问内外资源创条件;六问国际前沿立标准。
上海交通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 王昊青副院长
我谈三点体会:第一,近年来印刷技术的发展非常快,但无论技术怎样变化,最终都是服务于美。第二,王强教授的传统媒体、新媒体、未来媒体的教学框架打通了整个产业链,分析非常深刻;第三,校企合作非常有必要,目前在我们学院学生论文答辩中,评阅人4票来自产业界,3票来自学术界。
中国印工协副理事长、北京凌云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姚毅
北京凌云有两个需求:一是,目前公司在全国销售的印刷品质量检测设备比较多,每月大约有五六十台,需要为操作者进行品质检测和质量管理培训,未来希望与高校合作,将培训基地设于高校。二是,印刷的色彩管理是不能被替代的,色彩管理非常有价值,希望未来可以与高校合作,解决印刷色差和显示屏色差等问题。
中国印工协副理事长、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栗延秋
校企合作过程中,盛通存在一些困惑,如,人才培养如何与企业技能需求同步?教师、学校培养如何与社会、行业发展同步?人才培养如何快速融入企业,适应企业的文化?如何互相间建立长期合作、共赢共享的机制?虽然存在一些困惑,但盛通一直在坚持“产学研”立体推进,现已与内蒙古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院校均有合作。
北京盛通目前使用的ERP系统不够完善,缺乏高技能人才让其更加完美、更加易于操作,希望未来可以与高校合作,完善这一产品。
中国印工协副理事长、上海新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毛清
校企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上海新星目前已经与很多高校建立了合作,如武汉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印刷是一个创造美好生活的行业,印刷提供了五彩缤纷的包装印刷产品,所以印刷行业未来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学校应站在行业的角度,制定办学方向,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协会可以把各方组织起来,建立一个智库,指导行业未来的发展。
中国印工协副理事长、深圳精密达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斌
企业、学校一定要有清晰的定位,思考要有深度和广度。如今一直在讲要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一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事情,二要坚持不懈。从企业的角度,我感觉学校可以做两件事情,一是要培养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二是与企业在科研上进行合作,精密达非常愿意和学校进行科研合作。企业更看重学生的素质,而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知识短时间内可以学习,高素质却很难培养。
协会发声
中国印工协副理事长、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会长 李新立
全国有10万余家印刷企业,上海有三四千家,这些企业的印刷技术人才需求是值得研究的。未来即使实现了智能工厂,这部分技能人才也是不可缺失的。
今后印刷业需要的是有艺术修养,有创意设计,有技术研发能力的人,而不是会开印刷机的人。高校要从新的角度考虑人才的培养,这样的人才才会真正满足市场的需要,也会受到家长的欢迎。
中国印工协理事长 徐建国
印刷行业应该借助高校的力量,建立起一支顶层设计的团队,研究未来产业如何发展。具体可以从三方面考虑:一是,要积极面对现实。社会在不断进步,政府管控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我们不应只是在讨论行业行还是不行,而应从根本上寻求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积极面对现状,寻求更好的发展;二是,要关注、研究行业发展的趋势、未来和瓶颈。各高校应从行业的角度出发看学校,而不应从学校角度出发看行业。高校老师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介绍国外的市场动向、先进技术,关注环保、知识产权、过度包装、无序包装等问题。未来协会准备做几件引领和推动行业发展的事情,希望高校加入进来,成为一支主要的力量。三是,要逐步推动校企合作。协会计划成立高校联络处,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时间:2017-11-20 来源:印刷工业杂志社]